夜來幾賢不輾轉(丐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夜來幾賢不輾轉》是中國當代作家丐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夜來幾賢不輾轉
許多已經永遠睡着了的古賢,活着時也曾被輾轉失眠所困擾折磨;形而上並概而論之,他們也不過是想我所想、想今所想。
「輾轉反側」一詞兒就來自遠古的《詩經》,《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夜來幾賢不輾(展)轉!魏文帝:「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徐幹:「展轉不能寐,長夜何綿綿。躡履起出戶,仰觀三星連。」秦嘉:「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柳永:「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陳鐸:「展轉聽,傷懷抱。粉香花貌,一夜為君消。」
一輾轉就是一夜。或長嘆,「遙夜忘寐起長嘆,但望雲中雙飛翰。明月入牖風吹幔,終夜悠悠坐申旦」(張率),「相思無終極,長夜起嘆息」(蕭統),「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曹植),「空房來悲風,中夜起嘆息」(陸機);或琴笛,「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阮嗣宗),「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中夜、夜中,即半夜或夜半,如「人生不得常稱意,惆悵徙倚至夜半」(鮑照)、「殘紅碎綠西風片,萬轉相思才夜半」(張倩倩);或出戶,如魏文帝之「披衣」(前後引)、徐幹之「躡履」,又如「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上皇三台》)、「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枚乘)。
一輾轉夜就長了。李煜:「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弦超:「今日何日辰良,今夕何夕夜長。」謝朓:「風搖草色,日照松光。春秋非我,晚夜何長。」夜何長,或可量,「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柳永),「四壁蟲聲秋已老,半窗月色夜如年」(沈佩玉),「秋入重門夜似年,麝蘭香燼不成眠」(顏宛在);而秋夜尤長,「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魏文帝),「秋夜苦復長,抱枕向空床」(何遜),「秋夜長復長,夜長樂未央」(王融),「雨滴梧桐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劉媛)。
「耿耿不寐」一詞兒也來自遠古的《詩經》,《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帝王官宦,性情男女……總有什麼讓人耿耿於懷、夜不能寐、浮想聯翩。魏文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雲間,飛鶬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魏明帝:「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吳均:「日暮耿耿不能寐,秋風切切四面來。」朱承爵:「客懷耿耿自難寬,老傍京塵更鮮歡。遠夢已回窗不曉,杏花風度五更寒。」張慶青:「聽土階寒雨,滴破殘更。獨自懨懨耿耿,難斷處也忒多情。」
意念深則夜共愁長,心思重則愁共夜長。《玉台新詠·古詩》:「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梁簡文帝:「但問愁多少,便知夜短長。」趙秉文:「人如秋已老,愁與夜俱長。」顧況:「愁人一夜不得眠,瑤井玉繩相對曉。」
高適:「孤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沈約:「故人不可憶,中夜長嘆息。」湯惠休:「蟋蟀夜鳴斷人腸,長夜思君心飛揚。」柳惲:「颯颯秋桂響,悲君起夜來。」僧惟審:「春水獨行人漸遠,故園歸路夜空長。」李白:「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竇守謙:「茅店夜寒悲失路,畫樓春暖怕回頭。」又是長夜,又是嘆息……這是觸景傷情、羈旅惆悵。比如篇首所說之「想家」,故鄉故園故人故情是夜想的主要對象。
《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這是絕望後的消極。胡雪岩說:「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這是絕望後有限的積極。先己後人總比唯己不人要好,胡某一想一夜。
輾轉失眠的夜想一般不會是膚淺的。能夜想特別是自覺夜想的人應該是有足夠自控力的,他們懂得並能夠「化悲絕為力量」。如果說「夜想」是一種好,那「倒頭就睡」便是另一種好。[1]
作者簡介
丐丏,男,本名張新春,遼寧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