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三線》(大型文獻紀錄片) 這是一段普通人創造的歷史,這是一段共和國不能忘卻的歲月。在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上,曾經進行過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建設,它給後人留下的,不僅是回憶和艱辛,還有無盡的力量和希望!這就是源起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展開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大規模建設,其中涵蓋了國防、科技、工業、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交通等雄厚的基礎設施,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貴州六盤水市委市政府聯合出品,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和北京中視漢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大三線》2015年1月21日開機。歷時兩年半拍攝,期間走訪了北京、貴州、四川、陝西湖北、重慶等六個省區,近二十個城市,涉及近百家採訪單位,採訪親歷者超過五百多人。

該片將鏡頭對準普通的三線建設者群體,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反映大時代的變遷。該片全面反映了三線建設這一段共和國歷史上的不平凡歷程,通過親歷者口述讓人們忠實記錄了三線建設者對於祖國忠誠奉獻的高尚情懷和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三線建設的紀錄片。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西北三線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宋平同志為該片題寫了片名。

2017年9月11日至9月22日,本片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與全國觀眾首次見面[1]

目錄

分集簡介

第一集《決策內幕》

1964年,是新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一份白宮秘密起草的絕密檔案,揭開了塵封半個世紀之久的歷史謎團。風雲涌動的國際形勢讓徹夜未眠的毛澤東親最終做出改變中國工業布局的宏大構想。為響應中央號召,無數熱血青年整裝待發,即將奔赴祖國大西部。《決策內幕》為您揭開大三線決策背後的歷史故事。

第二集《備戰備荒》

車輪滾滾,鑼鼓喧天,隨着大三線建設的全面展開,數百萬建設大軍從祖國各地奔赴西部;崇山峻岭,人跡罕至,初來乍到的三線建設者將要面臨怎樣未曾想到的生活困難?在中央加快三線建設的要求下,三線建設者「抓晴天搶陰天,颳風下雨當好天」。就在建設者日夜奮戰的同時,他們與當地居民的交流、融合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着。為保障安全,三線廠紛紛更名,建立起一套神秘的數字編碼體系。《備戰備荒》為您講述三線拓荒者鮮為人知的往事。

第三集《秘築鐵路》

為實現「兩基一線」的三線布局,中央最高決策層調兵遣將,鐵道兵會戰大西南。高山峽谷,急流險灘密布的西南群山讓鐵道兵吃盡苦頭。然而,不畏艱難險阻的鐵道兵頂着隧道塌方與各種疾病,用生命鋪就出西南鐵路大動脈——成昆線。與此同時,不斷湧出積水的梅花山隧道,嚴重拖慢了貴昆線的施工進度。就在鐵道兵戰士一籌莫展之際,華羅庚的到來,卻大大加快了隧道的施工進程。《秘築鐵路》為您講述成昆、貴昆鐵路修築背後的英雄史詩[2]

第四集《煤鋼傳奇》

為支援重慶常規兵器基地急需的鋼材、煤炭等資源,中央決議建設六盤水、攀枝花煤鋼基地。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下,幾十萬建設大軍齊聚西南小城,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會戰。在三線建設者的不懈努力下,西南小鎮六盤水成為全國聞名的「西南煤海」。一聲巨響,一座鋼城,為完成周總理「七·一」出鐵的號召,一方小小的鐵塊背後又凝聚着多少攀枝花三線建設者的心血與青春。《煤鋼傳奇》為您講述三線建設者親手鑄造的煤鋼傳奇。

第五集《國之利劍》

在進口地空導彈即將耗盡的危急時刻,三線軍工人逆境逢生,生產、研製出第一款國產地空導彈——紅旗二號,最終一劍封喉,擊落不可一世的U-2偵察機。面對飛行方式與U-2偵察機迥然不同的P-2V,人民空軍採用全新戰法,一舉將其擊落。掏空山洞建廠房,運送設備修纜車,鑿平山地設靶場。在重慶的深山密林中,與世隔絕的三線軍工人就是這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生產難題,最終打造出國之利劍。《國之利劍》為您揭秘這背後鮮為人知的軍工故事。

視頻

大三線 相關視頻

《國家記憶》20170915《大三線》系列第五集國之利劍
大三線《秘築鐵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