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羅庚 |
出生地:江蘇常州金壇區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12日(庚戌年) 逝世日期:1985年6月12日 (乙丑年) 職 業:數學家 主要成就:中國解析數論創始人和開拓者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並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目錄
人物主要生平
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
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
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
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1951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
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5年當選為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1]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華羅庚在解決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方面獲得出色成果。[2]
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
華羅庚在多複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
華羅庚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水平。
華羅庚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
20世紀40年代,華羅庚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
華羅庚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
學術論著
華羅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其中八部為中國國外翻譯出版,已列入20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此外,還有學術論文150餘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為《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家庭師長
父母
父親華瑞棟,開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 華瑞棟40歲得子,給孩兒起名華羅庚。這「羅」者,即「籮」也,象徵「家有餘糧」,又合金壇俗話「籮里坐笆斗——篤定」的意思;「庚」與「根」音相諧,有「同庚百歲」的意味,也同時表示着「華家從此有根」的意思。
夫人
華羅庚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師,其斐然成績早為世人所推崇。而每當人們問及他的成功之道時,他總是盛讚他的夫人吳筱之,並感嘆道:「她是無名英雄,我的整個事業,是與她分不開的!」幾十年來,吳筱之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吳筱之18歲那年,經人說合,嫁給了同鄉的同齡人華羅庚。 婚後不到幾個月,瘟疫病蔓延江蘇金壇縣,奪去了婆婆的性命。不多久,華羅庚也染上了瘟疫,每天處於昏迷狀態。這時,吳筱之將吃奶的女兒交給母親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由於婆婆剛剛過世,女兒又新來人間,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來就不富足的華羅庚家中更為困難。為此,吳筱之背着家人,將結婚時心愛的飾物拿到當鋪,換錢給丈夫治病買藥。也許是愛情的力量增強了華羅庚戰勝病魔的決心和勇氣,他終於從死亡線上掙扎出來。可惜的是,這場病使他的左腿成了終身殘疾。
二、華羅庚病癒之後,身體雖殘,意志彌堅。他立志獻身於祖國的科研事業,更加刻苦地鑽研起數學來。為給丈夫提供方便,即使有時到了無米下鍋的境地,她也是一個人設法解決,從不讓丈夫為之分心。 不久,華羅庚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得到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賞識,並邀請他去清華執教。吳筱之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難以維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懷孕在身,生孩子更會增加許多費用;何況公公年邁多病,需人照料。於是,取消了隨夫進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務擔子。
三、1936年夏,25歲的華羅庚被派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第二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七七事變」。華羅庚得知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後義憤填膺,他毅然放棄了在英國深造的機會,滿懷抗日救國的熱忱回到了祖國,併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去執教。於是,一家四口久別重逢,開始再次團圓。 由於華羅庚工作極忙,無暇給子女以更多的關心和教育,於是這一重任又落在了吳筱之的肩上。
四、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一家遷居到了北京。雖然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吳筱之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卻未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華羅庚精神振奮,報國之心愈烈。同時,各項工作也更加繁忙起來。吳筱之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一旦客人來家,吳筱之便代他承擔起待客的各種雜務;而當他外出開會、辦公時,又總是將他的拐杖、香煙和帽子拿出來,一遞到他手上。 鑒此,華羅庚的親朋好友曾問吳筱之為什麼對丈夫關心得如此周到,她的回答是:「我能幫他一點忙,他就少操一點心,為國家多出點力。"」他們有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吳筱之品格高尚,正如王元先生所言,她在數學界是很受到尊重的。人們親切的稱呼她「華師母」。
六個子女
華羅庚和妻子吳筱元,兩人18歲結為夫婦,並相伴一生。吳筱元是一位傳統的家庭婦女,華羅庚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數學研究當中,這位妻子有着莫大的功勞。兩人一生孕育了8個孩子,可惜的是有2個兒子不幸染病夭折,其餘的便是3個兒子和3個女兒。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長子華俊東,由於父親給予他良好的教育環境,他在醫學方面成就頗豐,是中國醫學基金會的顧問。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曾將專門拜訪了父親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自己的事業上也從沒有停下過腳步。
二兒子華陵,在生物物理方面頗有小成,是中科院的一名優秀研究員。
三兒子華光不如兩位哥哥優秀,但也勤勤懇懇地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三兒子也曾在中科院工作,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當過黨委書記。
華羅庚的三個女兒中只有二女兒子承父業,在數學道路上愈走愈遠,現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其餘兩個女兒則都在各自崗位上辛勤工作。華羅庚雖然家庭環境艱苦,但他堅持學習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3]
恩師熊慶來
熊慶來,是華羅庚的老師,是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1893年—1969年,字迪之,雲南人。曾經留學比利時、法國,並且在法國獲得了博士學位。他在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被國際上採用並稱作熊氏無窮數。
獲獎榮譽
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
學術影響
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等,不少已成為世界級的名家了。
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
個人生活
家世背景
華羅庚的父親華瑞棟,開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 華老祥40歲得子,給孩兒起名華羅庚。這「羅」者,即「籮」也,象徵「家有餘糧」,又合金壇俗話「籮里坐笆斗——篤定」的意思;「庚」與「根」音相諧,有「同庚百歲」的意味,也同時表示着「華家從此有根」的意思。
婚姻家庭
華羅庚的夫人吳筱元18歲嫁給華羅庚,婚後不到幾個月,華羅庚染上了瘟疫,經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華羅庚在清華執教期間,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吳筱元留在家鄉,挑起家務擔子。在以後的日子裡,她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接待客人。幾十年來,吳筱元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個人軼事
妙聯趣事
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途中閒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這裡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着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隔了一會兒,華羅庚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裡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羅庚的妙對使滿座為之傾倒。
1980年華羅庚教授在蘇州指導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推廣「雙法」
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他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4]
1964年初,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要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同年3月18日,毛澤東親筆回函:「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他寫成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夏去江漢斗酷暑,冬往松遼傲冰霜」。這就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1965年毛澤東再次寫信給他,祝賀和勉勵他「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
今人之鏡
華羅庚於1910年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因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升學。1928年,18歲的華羅庚在他的數學老師王維克的推薦下,到金壇中學擔任庶務員。然而不幸,他在這年患了傷寒症,臥床達五個月之久,從此左腿癱瘓。但他並不悲觀、氣餒,而是頑強地發奮自學。有一次,他發現蘇家駒教授關於五次代數方程求解的一篇論文中有誤:一個十二階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對,於是他把自己的計算結果和看法寫成題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給上海《科學》雜誌社。1930年,此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當時華羅庚年僅20歲。就是這篇論文,完全改變了華羅庚以後的生活道路。
當時正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看到了這篇論文後,大為讚賞。到處打聽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大家都說不知道。碰巧數學系有位教員名叫唐培經,知道華羅庚這個人。他告訴熊慶來,說華羅庚並不是什麼大學教授,而只是一個自學青年。熊慶來愛才心切,並不在乎學歷,當即托唐培經邀請華羅庚來清華大學工作。1931年,唐培經拿着華羅庚寄來的照片到北京前門火車站去接由金壇北上的華羅庚。華羅庚,這位未來的大數學家,當時就是這樣拖着殘腿、柱着拐仗走進了清華園。起初,他在數學系當助理員,經管收發信函兼打字,並保管圖書資料。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熊慶來還讓他經常跟學生一道去教室聽課。勤奮好學的華羅庚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大學數學系的全部課程學完了,學問大有長進。熊慶來對這位年輕人十分器重,有時碰到了複雜的計算也會大聲喊道:「華羅庚,過來一下,幫我算算這道題!」兩年後,華羅庚被破格提升為助教,繼而升為講師。後來,熊慶來又選送他去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38年,華羅庚回國,任西南聯大教授,年僅28歲。
華羅庚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在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個復變數函數論、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領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著有論文二百餘篇、專著十本,成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法國南錫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他的名字已進入美國華盛頓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館,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八十八個數學偉人之一。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着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5]
名言語錄
-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 ,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 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 日累月積見功勳,山窮水盡惜寸陰。
-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 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為百代新風鬥爭。慷慨擲此身。
- 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 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着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着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象的。
- 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須會摔跤了。
- 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 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 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裝懂,而且還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麼地方;懂,懂在什麼地方。老老實實的態度,首先就是要扎紮實實地打好基礎。科學是踏實的學問,連貫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前面的東西沒有學好,後面的東西就上不去;基礎沒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較困難。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解決不了,其中不少是由於基礎未打好所致。一個人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上進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礎有關。
- 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後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 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 「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 鑽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 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頭。
- 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奮鬥。
社會評價
華羅庚先生作為當代自學成長的科學巨匠和譽滿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和發展,並以科學家的博大胸懷提攜後進和培養人才,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投身科普和應用數學推廣,為數學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付出了畢生精力。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勞埃爾·熊飛兒德說:「他的研究範圍之廣,堪稱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響的人也許比受歷史上任何數學家直接影響的人都多」,「華羅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數學家卓越的價值。」
哈貝斯坦:「華羅庚是他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
克拉達:「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萊麥爾說:「華羅庚有抓住別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議的能力,並能準確地指出這些結果需要並可以改進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廣泛閱讀並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制高點,他的主要興趣是改進整個領域,他試圖推廣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結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游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艷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吳耀祖:「華先生天賦豐厚,多才好學,學通中外,史匯古今,見識淵博,論著充棟。他的生平工作和貢獻,比比顯示於他經歷步過的廣泛數學領域中,皆於可深入處即深入探雋,可淺出的即淺明清澈,能推廣的即面面推廣,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後世紀念
1985年6月12日逝世後,華老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即在區中心的中山公園內興建了一座設有3個展廳、總面積615平方米的華羅庚紀念館。作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年來,華羅庚不僅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6]
視頻
華羅庚到底有多牛:清華大學破格錄用,初中文憑成世界數學大師
華羅庚用數學知識,只憑一條新聞,就破解了蘇聯軍事機密
參考資料
相關閱讀
共產黨員網 《華羅庚》「群英薈萃——改革開放以來湧現的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