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雲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邢台市開元寺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邢台市開元寺

外文名 Kaiyuan

Temple in Xingtai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邢台市

襄都區開元北路88號

所處時代 唐代

占地面積 約110000平方米

(開元古寺、大開元寺及廣場)

保護級別 第六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邢台市開元寺,又名大開元寺東大寺,位於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區開元北路88號,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唐、元時期皆為皇家寺院,是中國古代北方佛教中心之一,中國歷代名剎。[1]

簡介

邢台開元寺是大開元宗及曹洞宗的祖庭,禪宗二祖的傳缽之地和禪宗七祖神會大師的駐錫之地。歷史可追溯至後趙時期,隋文帝時名「泛愛寺」,唐武則天敕封為「大雲寺」,唐玄宗賜額開元寺,元世祖忽必烈兩次幸臨,賜名大開元寺,清代時「古剎春遊」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民國時「野寺鐘聲」為古邢台八景之一。

邢台開元寺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名剎之一,寺內現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造像、經幢及經文,其中唐十六面經幢為中國現存唯一一座。開元寺石刻較詳細地記載了開元寺佛教淵源和中原地區的歷史變革,是研究古代政治、經濟、歷史及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

2006年5月,邢台開元寺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物價值

邢台開元寺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名剎之一,寺內現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造像、經幢及經文,其中唐十六面經幢為中國現存唯一一座。開元寺石刻較詳細地記載了開元寺佛教淵源和中原地區的歷史變革,是研究古代政治、經濟、歷史及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

文物遺存

寺內經幢

寺內西側有經幢二座,一座為唐十六面經幢在邢台開元寺的毗盧殿西南側有一個通高七米多的石幢,幢身高3.73米,直徑0.94米,幢身有十六面,每面寬19厘米,在幢身上部有蓮花瓣一匝,蓮上各刻有小坐像一尊。主體幢身作四方、六角或八角形,有少數的園柱形,作十六面形的幢身的經幢更是少見,現存的僅見邢台開元寺一例。

另一座後梁尊勝陀羅尼經幢,原在大雄寶殿西側,經幢最底層是三塊條石組成的正方形基礎,在石塊上放置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為一整塊青石雕成,分三部分,下部呈八角形,中間為束腰,在束腰上的各面雕刻有陽線的花卉,在束腰的上部有仰蓮花座。在第一層有幢高近二米、刻有《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經經文。幢體上置寶蓋,角飾饕婆環綬,口中系有珞八垂,此幢的珍貴之處在每一組瓔珞垂幔上面都高浮雕着一組文殊、普賢及立佛人物,共有八幅。

殿前鐵鐘

在三殿前還遺留巨型鐵鐘一個。該鐘高2.70米,下沿圍長7.2米,鍾厚半尺,重達3萬多斤。該鐘鑄成於金「大定甲辰歲」即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鐘壁有日、月、人、獸、牛、魚等十二種圖案,與黃道十二宮相對應。另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等八卦圖像,含乾坤渾圓之說。

鐘壁還鑄有文字數百,清晰可辨,多記載鑄造、監製、資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貫等。該鐘鑄成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雖歷經風雨剝蝕,因鑄造技術高超絕倫,鐵質火候純精,不但不顯氧化痕跡,並且綜紅色的鐘體四周仍然熒熒發亮,可見中國古代鑄鐵工藝的高超。當年該鐘懸在開元寺三殿前東側的鐘樓內,用以作課報時,每當以巨木擊撞時,鐘聲粗獷沉鳴,聲聞數里。

信徒僧眾聞鐘聲,雙手合十,異地同拜,成為邢台一大景觀,俗稱「野寺鐘聲」。

參考來源

  1. 邢台市開元寺, 博雅旅遊,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