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便不成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便不成形是指反覆大便稀軟如爛泥,見水則散開,或伴有不消化之物。大便不成形是腸炎的典型症狀之一。與腹瀉不同,一般排便次數可不增多,也可次數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暢,或有排不盡的感受為大便粘滯不爽。兩者可單獨存在,有時也可交替發生。如果長期大便不成形並且持續時間在一周以上,就預示着是一種器質性的病變,另外大便不成形也可能與藥物,情緒緊張,食物不耐受,結腸運動功能異常,小腸機能障礙及食管,膽囊運動異常有關。

中醫理論

中醫認為這屬於「濡泄」範疇,又稱為「大便溏薄」或「便溏」。其本質原因是脾虛濕盛,其中脾虛為本,濕盛為標。脾虛又分為脾氣虛和脾陽虛兩種。脾運化水谷精微,與胃腑相為表里,胃主受納,若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傷,久病體虛等均可導致脾胃氣虛,不能納受水谷和運化精微,而導致便溏。脾陽虛則常因飲食生冷,直接造成中陽虛寒或久病體虛,或體衰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土,運化失常,而致便溏濡泄。[1]

基本病因

1、飲食不潔:由於飲食不乾淨,導致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氏菌等感染,引起的腹瀉,導致大便不成形經常拉稀。

2、腸炎引起:由於濫用藥物、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腸炎,也會導致大便不成形,便多為稀症。

3、消化不良引起: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於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引起大便不成形,次數多,並且多成拉稀狀。

4、腸胃功能紊亂:由於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的大便不成形、拉稀,多表現為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主要危害

大便不成形時可能導致大量水分喪失,會使人體處於脫水狀態,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並堵塞血管。鈉、鉀、鈣、鎂,可維持血液酸鹼平衡、神經傳導功能和心跳節律,腹瀉時這些陽離子缺乏,可引起嚴重的心律紊亂,這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為不利。[2]

觀察調理

大便不成形常提示大腸病變。

1、先觀察大便的形態,是否夾雜血液、粘液、不消化食物等;

2、觀察大便次數及便後感覺;

3、觀察症狀減輕或加重的影響因素;

4、去醫院檢查糞便常規、培養、隱血試驗,排除腸道感染;

5、結腸鏡或鋇灌腸檢查排除息肉、腫瘤等;

6、一些必要的內分泌激素檢查,排除甲亢、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

7、注意飲食衛生,少吃生冷、油膩食物;

8、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預防保健

預防一、戒煙戒酒;少吃酸、冷、生、硬、油膩及產氣多的食物。

預防二、吃飯宜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每一頓都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是下午和晚上。

預防三、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

預防四、多做室外運動,強健的體質才是健康的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