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制不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制不割
這是一個很容易使用的四字詞語,意思是:完善的制度是不會傷害老百姓的。制,制度。割,傷害。語出老子《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八章中講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老子與《道德經》
李耳(約前571~前471),字伯陽,又稱老聃(dān),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安徽渦陽,河南鹿邑互有爭論)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或《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道德經》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 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宮鎮)人。 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作品出處
視頻
categorg:+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