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口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口鲶

中文學名:大口鲶

拉丁學名: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

別稱:河鲶、叉口鲶等

:鯰形目

:鯰科

:鯰屬

: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大口鲶

:硬骨魚綱

亞科:鲶亞科

亞目:鯰亞目

亞綱:輻鰭亞綱


屬鲶形目、鲶科、鲶屬。 地方名:河鲶、叉口鲶、鲶巴朗、大口鲶、大河鲶、大鲶鮐等 外形與鲶相似,兩者的區別是大口鲶魚口裂末端達到或超過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須達到胸鰭基部。胸鰭刺前緣具2~3排顆粒狀突起。尾鰭不對稱,上葉比下葉長。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大口鲶

拉丁學名: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

別稱:河鲶、叉口鲶等

:鯰形目

:鯰科

:鯰屬

: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大口鲶

:硬骨魚綱

亞科:鲶亞科

亞目:鯰亞目

亞綱:輻鰭亞綱

特點:生長速度快、養殖效益高

簡介

南方大口鲶具有生長速度快、養殖效益高、病害少、耐低溫等優點,是適合我省推廣養殖的名優魚類品種。

  • 1、生活習性

南方大口鲶屬溫水性魚類,生存適宜水溫為0~38℃,生長適宜水溫12~30℃,最適宜生長水溫25~28℃。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時,南方大口鲶生長正常;水中溶氧低於2毫克/升時,開始出現浮頭;水中溶氧低於1毫克/升時,將導致死亡。南方大口鲶屬底層魚類,白天大多成群潛伏在池底,夜間分散出來活動。南方大口鲶性情溫順,不善跳躍,不鑽泥,容易捕撈。

  • 2、食性

南方大口鲶屬肉食性魚類,主要吃魚、蝦、水生昆蟲、底棲生物等,能吃相當於自身體長三分之一的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也吃動物內臟和畜禽加工下腳料,如雞腸子,豬肺等。經過馴化,也食蛋白質含量40%以上的顆粒飼料。

  • 3、生長

南方大口鲶生長較快,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當年繁殖的魚苗當年即可長到500~750克,第二年可長到1500~2000克,第三年可長到3000~4000克。

  • 4、繁殖

在自然水域,南方大口鲶4齡開始性成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3齡就開始性成熟。在我省則需到6月份。產卵水溫18~28℃,最適宜產卵水溫22~25℃。卵為沉性卵,油黃色,扁球形,具有較弱的粘性。

  • 5、形態特徵

體長,後部側扁。頭寬扁。眼間甚寬。口亞下位,弧形。頜有絨狀齒。須4對,發達,口角須超過鰓孔。鰓腔內有輔助呼吸器官。背、臀鰭均長,不與尾鰭相連;胸鰭具硬刺;尾鰭圓形。分布於長江及以南的各水體。為熱帶、亞熱帶魚類,耐寒力差。

池塘主養大口鲶魚:

1、魚种放養 為提高成活率,提高養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魚種須在8cm以上,且規格整齊,放養密度8cm-1Ocm規格每畝投放1000尾-1500尾;10cm-12cm每畝投放800尾-1200尾,池中搭配150g-250g的大規格鰱鱅魚種100尾-120尾,用來調節水質。

2、餌料投餵 大口鲶屬肉食性魚類,主要以活魚或冰鮮魚、動物內臟為餌料,但也可通過人工馴化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1)肉食性餌料:投放大口鲶魚種時,相應投放比其稍小的鯉、鯽等魚種,每日仍以冰鮮魚塊為主,也可投餵豬肺、牛肺等動物內臟,在這些動物性飼料無法保障時,可通過人工馴食,攝食人工配合飼料,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人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41%-50%,投餵時各池設(2-4)個餌料台,便於觀察攝食情況。

投餵技巧

大口鲶養殖:不同生長階段的投餵技巧

大口鲶天然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各大江河水域中,常見個體重約2至5千克。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人工馴化養殖。飼養表明:南方大口鲶具有生長快、個體大、養殖周期短、飼料易解決、適應環境強、經濟效益顯著等優點,是極好的水產優良養殖品種之一,推廣養殖前景廣闊。大口鲶屬兇猛肉食性魚類,野生狀態下以捕食各種魚蝦和水生昆蟲類為生,在馴養過程中能使其食性發生改變而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由於大口鲶有同類相殘現象,所以在其不同養殖時期要注意投飼技巧,以確保養殖效益的提高。

一、親魚培育時期

親魚培育是人工繁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親魚性腺發育及繁殖工作的成敗。大口鲶親魚培育的餌料有活餌和人工配合飼料兩種。對於野生的大口鲶親魚,因其食性短期難以轉變,應以活餌為主,投餵鯉、鯽、泥鰍、小雜魚等,適當搭配畜禽內臟,每周投餵一次。對於人工培育的親魚,可採用專門的親魚配合飼料,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達到52%左右。在親魚培育期最好採用人工配合飼料與鮮活餌料交替投喂,效果更好。

二、魚苗培育時期

剛孵出的魚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仔魚能夠正常進行水平遊動時,便可下塘開口吃食。魚苗的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盛水的盤中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水漿,全池潑灑。隨着魚體不斷長大,可投餵水蚤、搖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家魚苗,或餵些蠶蛹粉、豬血、人工幼苗配合飼料等。投餵量以下次投餌前池中略有剩餌為宜,這樣可避免因投餵不足導致魚苗間互相殘食。注意投餵生物餌料時應嚴格進行消毒後才能使用,可將生物餌料洗淨後放入3%的食鹽溶液或0.5ppm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3分鐘~5分鐘,防止病原體入池後誘發病患。


三、魚種培育時期

魚種培育時期,大口鲶經歷由吃活餌料轉變為吃人工配合飼料的轉食過程,這段時期大口鲶相互殘食最為嚴重,此時要投足大口鲶喜愛的飼料。魚種達5厘米後,需投餵人工配製的轉食飼料,其基本成分是魚粉、蠶蛹粉、豬血粉、酵母粉、餅粕和小麥等,外加誘食劑如魚肉糜、蝦蟹糜、動物肝臟糜等。轉食過程7天~12天,每日投飼2次~3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 15%~20%。在70%的魚種均能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時,即可完全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每天2次。配合飼料成分要求:粗蛋白42%~48%,粗脂肪8%~10%,糖25%~30%,粗纖維6%~8%,另加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四、成魚飼養時期

成魚飼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飼料,要求粗蛋白質36%~42%,顆粒直徑3毫米~5毫米。在池塘養殖條件下,有條件的地方可投餵鮮活動物性飼料,包括各種野雜魚、家魚苗種、羅非魚自繁仔魚、動物內臟、蚯蚓、蠅蛆、螺蚌肉等,這些飼料質量好,但數量有限,適合農家小規模養殖。一般成魚飼料可按以下配比:魚粉25%,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魚油1.1%,玉米粉10.4%,複方氨基酸2%,預混料2.5%。加工中要注意原料儘可能粉碎,並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1小時左右不鬆散,以提高飼料利用率。


在網箱養殖條件下,因大口鲶屬底層魚,不喜上浮搶食,而喜歡在箱周圍和4個箱角棲息活動,所以必須設置飼料台,一般每10平方米水面設1個,懸掛在箱內離網底20厘米~30厘米處。投餵時將飼料撒在飼料台上方水面,在飼料顆粒逐漸下落過程中被大口鲶吞食。在大口鲶全長5厘米~10厘米時,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8%~10%,日投3次~4次;全長在10厘米~13厘米時,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4%~6%,日投2次~3次;全長在23厘米以上,投餌率可降為魚體重的1%~3%,日投餵1次~2次。每天最後一次投餌可安排在晚上10時左右進行。在稻田養殖大口鲶的條件下,可以投餵從其他水域中捕獲的野雜魚或以廉價的低值魚作為飼料,也可將這些小雜魚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混合其他植物性飼料,以麵粉粘合製成混合餌料投喂,既方便又實惠,能滿足大口鲶小規模養殖的營養需要。如果採用稻田養殖或規模較大時,則需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養殖疾病

爛鰓病

(1)病原

柱狀曲撓桿菌。

(2)症狀

病魚不攝食。魚體色黑,遊動緩慢,常浮於上層水面,鰓絲顏色變淡,邊緣附有污泥或雜物,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挑取少許粘液附物鏡檢,可見到成叢纖細長、柔軟能做彎曲運動的杆狀菌。該病主要危害成鲶,可引起大批量死亡,流行於4~8月。

(3)防治

①用0.2×0.000001二氯異氰尿酸鈉全池潑灑。

②內服魚蝦壯元或每千克飼料加恩諾沙星2.3克。

腸炎病

(1)病原

腸型點狀氣單胞菌。

(2)症狀 病魚體發黑,食慾明顯減退,剖開魚腹,可見腸壁局部充血發炎,腸內粘液較多,疾病後期可見全部腸道發炎,呈淺紅色,腸粘膜往往潰爛脫落,腸內含有血質色粘稠液體,胃、腸內無食物。該病危害成鲶和大魚種,發病期為每年4~6月,常與爛鰓病並發。

(3)防治

①用0.2×0.000001二氯異氰尿酸鈉全池均勻潑灑。

②口服藥物每千克飼料加50克魚蝦壯元,每千克飼料加3~4克思諾沙星。

出血病

(1)病原

主要是由嗜水氣單胞菌引起。

(2)症狀

病魚頭頂部明顯充血,出血、在水中呈呆滯的抽搐狀遊動,停止攝食;眼球突出,眼眶出血發紅,鰭及鰭基出血,鰭條末端腐爛,鰓絲顏色變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肌肉局部或斑塊狀出血;肛門紅腫,腸道充血發紅;胃、腸內食物減少,部分病魚肝、腎點狀出血,膽囊腫大變色。該病一般發生在3~5厘米的魚種階段,流行於5~6月,發病水溫為24~28℃,發病1一2天魚即開始大批死亡。

(3)防治

可採用內外結合治療法。用0.2×0.000001二氧化氯或二氯異氰尿酸鈉全池潑灑。投餵5%魚蝦壯元拌料,連餵5天為l療程,病情嚴重時。隔天重複1療程。

腐皮病

(1)病原

可能由斑點氣單胞菌引起。

(2)症狀

魚體部分皮膚變白,遊動緩慢不吃食,魚體兩側出現紅斑潰瘍。該病危害魚鰓,發病時間為4~5月。

(3)防治

用0.2×0.000001二氯異氰尿酸鈉全池潑灑。或用5×0.000001一10×0.000001呋喃唑酮浸浴病魚15~30分鐘。

白尾病

(1)病原

白皮假單胞菌或柱狀曲撓桿菌。

(2)症狀

發病初期,病魚尾柄處發白,隨着病情發展,迅速擴展蔓延,以至自背鰭基部後面的體表全部發白,嚴重時尾鰭腐爛殘缺不齊,該病主要危害體長3~5厘米的苗種,發病時間為4-7月。

(3)防治

①全池遍灑痢特靈和畜用紅黴素合劑。用量為痢特靈0.4×0.000001、紅黴素0.4×0.000001,分別溶解後全池潑灑,隔天再潑一次。

②用4%食鹽水加少許醋浸洗病魚。

車輪蟲病

(1)病原

車輪蟲。

(2)症狀

車輪蟲寄生於鲶魚鰓絲或體表。寄生於體表的車輪蟲,嚴重時可見病魚嘴部、鰭等處有一層白翳;寄生於鰓絲則引起病魚鰓絲顏色變淡,粘液增多,鏡檢可發現大量車輪蟲。該病主要危害體長5厘米以下的苗種,可造成死亡,流行於每年4~5月。

(3)防治

①全池潑灑0.2×0.000001二氯異氰尿酸鈉。

②全池潑灑苦棟子煎液,用量為5×0.000001,使用前煮沸2小時。

斜管蟲病

(1)病原

斜管蟲。

(2)症狀

主要寄生在鲶魚的鰓絲上,嚴重感染時鰓粘液增多,鰓絲末端發白、腐爛,鰓組織腫脹、貧血。該病主要危害苗種,可致魚死亡。流行於4~5月。

(3)防治

同車輪蟲病。

小瓜蟲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蟲。

(2)症狀

小瓜蟲病是危害鲶魚最嚴重的疾病。如果環境條件適於該病,幾天內可引起魚大量死亡。多子小瓜蟲侵入魚的皮膚和鰓組織後,形成大頭針大小的白色小點狀囊泡,肉眼可見,大量寄生於鰓時,鰓絲顏色變淡,粘液增多。該病危害苗種和成魚嚴重。水溫20~25℃時適宜多子小瓜蟲生長和繁殖,流行季節4~6月。

(3)防治

①用20×0.000001福爾馬林與3×0.000001呋喃唑酮合劑全池撥灑,每隔5天潑1次,效果較好。

②用3×0.000001亞甲基藍全池潑灑,隔3~4日用一次,連用三次。

水霉病

(1)病原

水黴菌。

(2)症狀

被感染後的魚,其體表的任何部位均可長出小叢或大叢的灰白色棉花狀菌絲體。病魚遊動失常,消瘦死亡。全年均可發生該病。

(3)防治

用2%一4%食鹽浸溶病魚15~30分鐘或用3×0.000001治霉靈全池潑灑

絛蟲病

(1)病原

鲶華麗絛蟲。

(2)症狀

病魚體色稍黑,遊動緩慢,胃、腸內無食物,腸內有較多淡黃色粘液,剖開腹腔肉眼可見絛蟲寄生在腸內。危害10~54日齡鲶魚苗時,感染率為60%,未發現引起大量死亡的情況。成鲶蟲體主要寄生於腸中,堵塞腸道,嚴重影響成鲶生長,發病時間為每年4月。

(3)防治

①每千克餌料添加40~500克魚蝦壯元另加3~4克恩諾沙星。3~5天為1療程,投餵前停食1天。 ②每50千克餌料加20克丙硫咪唑,投餵3天。

雜交養殖

大口鲶雜交種既具有大口鲶父本固有的個體大、生長快、攝食力強和肉質鮮美的特點,又具有鲶魚母本固有的較溫和、同類相殘力較弱,攝食力較低和養殖成活率高的特點。因此,大口鲶雜種在養殖過程中,顯示出其雜種優勢,綜合發揮父母本特有的優點。廣大養殖戶已從放養大口鲶原種迅速轉向養殖大口鲶雜交種;市場上出售的所謂大口鲶魚亦基本上是大口鲶雜交種。

大口鲶雜交種的養殖技術:

珠江三角洲大口鲶雜交種成魚養殖基本上採用單養方法,池塘除放養少量的鰱鱅魚作為控制浮游生物繁殖以外,均不放入其他魚類混養。每畝成魚池放養7-8cm大口鲶雜交苗1200-1500尾。投餵飼料全部用切碎的冰鮮雜魚。

每天投餵1-2次,投餵量最初按魚總重量的7-8%,以後,隨着魚類的成長,下降至5%。在廣東夏季水溫(28℃-32℃)的條件下,養殖55-60天後,每尾平均體重0.4-0.5kg,最大每尾0.6-0.8kg,已達商品魚上市規格。此時若不收穫,一直養到年底,平均每尾體重3.5-4.0kg,最大可達6.0-6.5kg。成魚養殖的飼料係數為2.8-3.0。按每年池塘養殖大口鲶雜交種兩造計算,年畝產約1500kg。

大口鲶雜交不育,因此,每年需要通過魚苗繁殖場雜交育種。珠江三角洲水質污染日益嚴重嚴重,而大口鲶和鲶魚均來自江河,在繁殖過程中,胚胎和仔魚對水質要求比較嚴格,對環境污染物較敏感,在胚胎和仔魚發育過程中往往出現因水質欠佳而出現大量夭折死亡。珠江三角洲池塘主產區某些專門從事包括大口鲶雜交繁育的特種水產繁殖場可以考慮逐步從水質嚴重污染的地區遷移到水質良好的地區繼續有效地從事各種優質魚類繁育工作。

養殖

南方大口鲶是珍貴魚類,它具有喜暗怕光怕驚的生活習性,為此在池塘中養殖應在塘底用紅磚砌成若干暗洞供其棲息,水面放養適量的水葫蘆,水浮萍等水生植物,既可為魚類遮蔭,又可作為餌料。

1、池塘清整與培育肥水:

將池塘水排乾至10厘米深時,按每畝用生石灰120公斤化漿潑灑全池,徹底殺滅池內病原體、細菌和寄生蟲。後再注入新水約20厘米深,投資經發酵的豬糞或人糞尿等有機肥250公斤/畝。7-8天後池水中便出現大量浮遊動物。這時再結合施適量化肥,如過磷酸鈣,尿素,每畝分別施40公斤、10公斤,再適當加10厘米新水,以刺激浮遊動物生長。?

2、苗种放養。

接着放5-8厘米的南方大口鲶苗,每畝放0.3-0.5萬尾,同時套養少量羅非魚、鰱鱅魚。?

3、施肥與投餌。

大口鲶在魚種階段以水中浮遊動物為主食,投餵餌料為輔。為此根據池水肥瘦情況及時施用有機肥,每次施用發酵糞肥250公斤/畝,每隔10-15天施肥一次。隨着苗種個體逐漸增大,施肥次數與施肥量相應減少,並適當加大投餌量。先投餵水蚯蚓,進行轉食馴化。隨後用魚粉、蠶蛹、血粉、酵母、小麥粉等原料,用雜魚漿誘食劑,配製成團狀飼料,日投4-6次,投餵量為魚體重15%,一般轉食過程5-7天。轉食結束後,就用全價配合飼料,每天餵3次,投餵量占魚體重4-8%。?[1]

4、水質管理。

放養一個半月後水質會變肥甚至惡化,此時要定期注入新水,每次加水30-40厘米,使池壙水深保持?1.5?米以上。結合用生石灰潑灑魚池,使水質保持清新,透明度保持25厘米。?

5、防治病害。

在魚病流行的7-9月,用強氯精掛袋消毒;同時用痢疾靈、土黴素製成藥餌投喂,每15天一次。此法主治爛鰓、腐皮病、白皮病。如發生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綠(5克/)浸洗15分鐘。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