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骨牌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葉骨牌草 |
中文學名: 大葉骨牌草 |
大葉骨牌草[1],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江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帶根莖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熱淋,小便不利,赤白帶下,痢疾,黃疸,咳血,衄血,痔瘡出血,瘰癧結核,癰腫瘡毒,毒蛇咬傷,風濕疼痛,跌打骨折。
目錄
別名
七星劍、旋雞尾、金雞尾、七星鳳尾草、饍雞尾、鳳尾金星、七星劍、石扁擔、鳳尾草、骨牌草、連天草、連貼草、石韋、掘不盡、大經刀草、金星劍、大號七星劍、牛舌草、華星蕨、疏鱗星蕨、大號石韋、岩劍、岩刀、岩帶、劍刀草、大號石劍、拉舌狗、石刀青、錦雞尾。
入藥部位
以全草和根狀莖入藥。
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用於黃疸,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結結核,白帶,風濕關節痛,咳血,吐血,便血,衄血;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疔瘡腫毒[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注意事項
虛寒者慎服。
化學成分
江南星蕨全草含三萜化合物:9(11)-羊齒烯,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乙酸酯和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酮;還含尿嘧啶,尿甙以及馬栗樹皮素-3-羧酸。
藥理作用
體外試驗對鈎端螺旋體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解毒,清熱涼血腫毒塗,發背通淋消結核,丹硫砒毒冷酒服。」
2、《天寶本草》:「利小便,治淋症,赤白帶下。」
3、《貴陽民間藥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風濕熱痛。」
4、《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五淋,帶下,頭項瘰癧,崩症,紅痢及陽毒未潰等症。」
5、《湖南藥物志》:「祛風,活血,解熱,利尿。主治風濕關節痛,咳嗽氣促,傷食腹痛,淋病,筋骨痛。」
6、《陝西中草藥》:「主治結膜炎,頭痛,皮膚瘙癢症,肋骨骨折。」
7、《福建藥物志》:「主治痢疾、肝炎、腎盂腎炎、尿道炎、肺膿瘍,支氣管炎、咳血、吐血、白帶、口腔炎、痔瘡出血、癰腫[3]。」
相關配伍
1、治小兒驚風:(福氏星蕨)全草30g,加黃花草(即一枝黃花)根、半邊蓮、寒扭(薔薇根高粱泡)根各15-18g。水煎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流行性感冒:①鮮華星蕨去鬚根30g。搗爛取汁,紅糖少許,溫開水沖服。(《江西草藥》)②七星劍、人字草、淡竹葉各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3、治肺癰咳嗽胸痛:鮮江南星蕨、鮮葦莖各60g。煎湯服。(《泉州本草》)
4、治小便赤澀熱痛或帶血:鮮江南星蕨30g-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尿道炎:江南星蕨、海金沙、車前草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6、治熱痢口渴:鮮江南星蕨60-90g。水煎代茶飲。(《福建中草藥》)
7、治濕熱黃疸:七星劍30g,茵陳15g,大黃6g(後下)。煎服,服後大便變稀,次數增多,去大黃。(《安徽中草藥》)
8、治蛇蟲咬傷:七星劍、小蛇參各9g,斑葉蘭、蛇見退各3g,徐長卿12g,木防己15g。煎水,五分之一藥液內服,五分之四藥液洗患處,日服和洗各2次。(《湖北中草藥志》)
9、治癰腫:華星蕨9g,鵝掌金星9g,雞蛋1個。水酒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10、治肺癆咳血:鮮江南星蕨60-90g。水煎,調冰糖服。(《福建中草藥》)
11、治肩背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痛:七星劍120g,威靈仙60g。白酒750g,浸泡1星期,每服15g,每日2次[4]。(《安徽中草藥》)
形態特徵
植株高50-70cm。根莖長而橫生,淡綠色,頂部與葉柄基部被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盾狀着生,易脫落;葉遠生;葉柄長8-10cm,上面有縱溝,向上光滑;葉片厚紙質,帶狀披針形,長30-60cm,寬2-5cm,兩端均漸狹,先端長漸尖,基部下延於葉柄形成狹翅,兩面無毛,邊緣有軟骨質的邊;中脈明顯隆起,側脈不明顯,內藏小脈一般分叉。孢子囊群大,圓形,橙黃色,背生於中脈兩側各成1行或不整齊的2行;無囊群蓋[5]。
分布區域
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海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溪谷邊樹幹或岩石上。
視頻
參考資料
- ↑ 大葉骨牌草,中藥360
- ↑ 大葉骨牌草的功能主治,中醫世家
- ↑ 大葉骨牌草的相關論述,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 ↑ 大葉骨牌草的相關配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 ↑ 大葉骨牌草的形態特徵,中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