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同華嚴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同華嚴寺
圖片來自搜狗

大同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華嚴寺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 華嚴寺,占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寺廟簡介

華嚴寺始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清寧八年(1062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遼末因為戰爭,寺院局部建築被毀,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該寺受到皇室的重視。 遼保大二年(1122年),寺內部分建築毀於兵火,後重建,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師等重建大殿、觀音閣、山門、鐘樓等殿堂。後省學、慈慧法師又廣植花木,徵集藏經,使華嚴寺得到恢復,但規模已遜於遼代。金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視。 元朝武宗至大年間(1308一1311年),慧明法師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廚房、堂寮都修繕一新,並新建浴室、藥房及房屋數百間。元末戰亂,華嚴寺遭到嚴重破壞。 明初,寺院被沒收為官產。明宣德(1426一1435年)、景泰(1450一1456年)年間,又重新作為佛教寺廟並予以重修。明中葉以後,華嚴寺分為上、下二寺。 清初順治五年(1648年),華嚴寺又遭戰火,只有大雄寶殿和薄迦教藏殿倖存。清朝時,其餘殿堂又陸續予以重修,但規模和結構都不如前朝了。清朝末年,華嚴寺千瘡百孔,一片荒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佛教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多次撥款維修華嚴寺。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上、下華嚴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傳說

遼代皇家崇信佛教,徵調能工巧匠修建華嚴寺。城外有個雕造技術出眾的巧匠,不願為皇家賣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輕的獨生女兒一人在家。這惹惱了官府,總管以「違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頓。由於眾工匠的請求,才免於更大災禍。 他女兒惦念老父親,便女扮男裝,假充工匠的兒子,托人說通總管,前來照顧老父親,並為皇室幹活。她見父親和工匠們塑造神像時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雙手合十、閉目誦經的姿態,為他們祈禱。 雕工們受到啟示,便依着她的身段、體形、動態塑造修飾。後來總管毒打該女,她縱身投入鑄鐘造塔的滾沸的鐵水中,化為一朵白雲,飄向了天空。年輕工匠記住了老工匠女兒臨去之前的露齒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態、形體、眼神鵰成了一尊菩薩像,放在顯要位置,特別把那露齒莞爾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

歷史典故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國內發現了一本宋版的《營造法式》。梁思成弄懂這一本古代講建築結構和方法的圖書。

山西大同有着國內第一座關於他的紀念館,上世紀30年代梁先生即來大同考察,為古城留下許多寶貴資料,古城得以重建、古建築華嚴寺可以用原貌來與你們相遇全靠他當年的文字和圖錄。 1933年,梁思成先生與劉敦楨、林徽因、莫宗江,於九月四日由北平西直門車站坐火車,第二天早晨八時抵大同,即開始大同古建調查之行,首站就是大同華嚴寺。 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中記述到:「大同古雁門地,北魏時號平城,自道武帝宅都於此,迄孝文帝南遷洛陽,凡九十餘載,為南北朝佛教藝術中心之一......,梵剎名藍,遺留至今,有華嚴善化二寺,馳名遐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