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坑舞火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坑舞火龍香港大坑的傳統舞火龍習俗,最早於19世紀末出現,實際上由何時開始則無從稽考。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歷史

據說於1880年的中秋節前夕的一晚,颱風吹襲大坑村,有一條大蟒蛇吞食村裡的家畜,被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翌日,颱風過後,大蟒蛇屍體失蹤,大坑村發生瘟疫,多名村民病亡。

當時有村中父老表示獲菩薩報夢,於中秋佳節舞火龍繞村遊行,同時燃燒炮竹,便可驅瘟疫矣。由於炮竹內含琉璜白藥,加上香火便可驅瘟疫。村民發現此古老良方奏效大喜,自始每年扎制火龍巡行全村。

舞火龍只在香港日占時期停辦3年,第17任香港總督金文泰更曾就舞火龍向大坑居民頒發獎狀。。

過程

火龍晚上6時許在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 ,至7時許,再於安庶庇街插香後起龍,先到浣紗街對嘉賓作致敬禮,多數會打龍餅(喜結龍團),之後會按傳統遊街(火龍會在大坑的街道上舞動),途徑浣紗街新村街、施弼街、京街、書館街等,遊街完畢回到浣紗街拔香,將火龍身上燒剩的香派送給市民和遊客,重新插香後,會在浣紗街表演至10點左右。整個儀式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彩燈火龍結團圓」三部分。自2010年起,火龍更在中秋正日10時左右舞至鄰近的維多利亞公園中秋彩燈會[2]

從前,節日完畢後,習慣把火龍拋下銅鑼灣避風塘的海底,以示「龍歸天」,但近年為免污染海水,於深夜用貨車送到焚化爐去,變作「飛龍在天」。

特色

火龍的製作講究。龍身全長220呎(67米),分成32節,先以粗麻繩紮成龍骨,再用稻草紮成(現改用珍珠草)龍身。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龍牙以鋸齒的鐵片造成;雙眼是手電筒;舌頭是漆紅的木片。帶引舞龍的珠球是個插滿線香的沙田柚,一共兩個。

舞龍時,全條龍身都插上火紅的長壽香,在夜間舞動,點點星火,十分可觀。

舞龍健兒不論是否大坑居民均可參與。

視頻

大坑舞火龍 相關視頻

香港大坑舞火龍,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大坑舞火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