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杜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埔杜鵑 |
中文名稱:大埔杜鵑 科:杜鵑花科 屬:杜鵑屬 |
大埔杜鵑(Rhododendron taipaoense T. C. Wu et Tam)為杜鵑花科、杜鵑屬的植物。
灌木,高1-1.5米;小枝密集,葉革質,橢圓形、長圓形,稀長圓狀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傘形花序頂生,密集,有花達7-10朵以上;花冠紅色,狹漏斗形,蒴果卵珠形,花期6月,果期8-9月。
產廣東東部和東北部。
信息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taipaoense T. C. Wu et Ta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科:杜鵑花亞科
亞屬:映山紅亞屬
形態特徵
灌木, 高1—1.5米;小枝密集,灰褐色, 密被淡灰色緗狀剛毛,混生腺頭短柔毛。
葉革質。橢圓形、長圓形,稀長圓狀橢圓形,長2.5—6.5厘水, 寬1—3厘米, 先端短 尖,鈍或銳尖,基部楔形,稀寬楔形,邊緣明顯反卷,全緣或呈淺波狀,上面綠色,干後 黃褐色,幼時密被黃褐色氈毛狀糙伏毛,後近無毛,下面淡綠色, 密陂灰白色糙伏毛, 中脈在上面下凹,下面凸出,密被短剛毛和糙伏毛,側脈5—7對,在下面明顯,未達葉緣 網結;葉柄長5—10毫米,密被淡灰色絹狀剛毛和腺頭柔毛。
傘形花序頂生,密集,有花 達7—10朵以上;花梗長6毫米,密被銹色糙伏毛;花萼裂片小。常呈細圓齒狀,被銹色 糙伏毛;花冠紅色,狹漏斗形,長1.8厘米,花冠管圓筒狀, 長1厘米,徑僅2毫米,裂 片5,長圓狀線形, 無端尖, 長8毫米, 寬約3毫米, 開展:雄蕊5, 不等長,長2.6— 2.8厘米,花絲絲狀,無毛,花葯長2毫米;子房卵球形,長2毫米,密被糙伏毛,花柱 長2.5厘米,比雄蕊短,無毛。
蒴果卵珠形,長3—4毫米,被深紅褐色糙伏毛。花期6 月,果期8—9月。[1]
==本種提示==
本種與茶絨杜鵑 R. rufulum Tam相似,但本種的花序有花達7-10朵以上;花萼裂片細圓齒狀;花冠裂片長圓狀線形,先端尖銳;花柱長2.5厘米,比雄蕊短,易於區別。[2]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8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廣東東部和東北部。
主要價值
杜鵑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根(杜鵑根):酸、甘、溫。活血,止痛,祛風,止痛。用於吐血、衄血,月經不調,崩漏,風濕痛,跌打損傷。葉(杜鵑葉):酸,平。清熱解毒,止血。用於癰腫疔瘡,外傷出血,癮疹。花(杜鵑):酸、甘,溫。活血,調經,祛風濕。用於月經不調,經閉,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
【佤藥】歹哩啞:花、果實治療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根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崩漏,腸風下血,閉經《滇藥錄》。
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