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位於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城東13公里處的永興鎮、永坪鎮境內,嘉陵江一級支流西漢水、漾水河環繞而過,西、南、北三面群山相擁,奇峻而清幽。此處為史書所載的秦西犬丘,西垂,是秦公西垂陵墓區所在地。西垂陵園及圓頂山秦貴族公墓群環抱秦第一代行政中心——西垂宮,西漢水、漾水河形成西垂宮天然的護城河。1970年代前,西垂陵園、圓頂山秦貴族公墓僅僅躺在史料文獻中。1980年代末由於史料文獻管理不當,有人蠱惑當地民眾以挖「龍骨」的名義開始「盜」取。「盜」取時間長達十多年,最後大部文物分流失國外或私家密藏。199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相對性搶救挖掘工作。2011年禮縣秦公墓區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中秦公大墓是中國發掘的年代最早的秦國國君墓葬[1]。此墓葬的文物大都損毀或流失。

歷史起源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世人所知的是秦王朝的強盛,但秦人的來源、早期的生活以及向東發展的歷史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歷史謎團。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的先祖大駱非子所居的「西犬丘」及早期秦都邑、西周秦人的中心活動區域,就在今甘肅東南部的隴南及天水一帶。

20世紀20年代,禮縣鹽關-羅家堡一帶出土了著名的「秦公簋」[2];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盜掘,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其中青銅重器百餘件,多有「秦公作鑄用鼎」、「秦公作鑄用壺」、「秦公作寶簋」等銘文

文物保護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199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堡子山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確認該墓地為秦公西陲陵墓區;2001年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面貌

為進一步探索早期秦文化的面貌,尋找秦人早期都邑及其先公、先祖陵墓所在, 200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組成聯合課題組,啟動早期秦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先後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的學術成果。大堡子山遺址位於禮縣永平鄉和永興鄉交界處的西漢水北岸,隔河與南岸的山坪城址相對,西側有永平河自北而南注入西漢水。

遺址以東的西漢水河谷平坦開闊,以西則狹窄蜿蜒。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

視頻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 相關視頻

秦公墓大堡子山解讀
《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總體規劃》審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