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莊鄉,隸屬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中東部,東鄰甘肅永靖縣新寺鄉,南連轉導鄉、馬營鎮,西、西北和北與總堡、隆治兩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62.7平方千米。

大莊鄉所在地原名西納溝,居住西納族,後因兵燹外遷;清同治末,清政府安置蘭州回族移民於此,後更名大莊;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轄老鴉峽外西納堡,建縣後設大塘鄉;1950年,更名前進鄉;1954年,改稱大莊鄉;1956年,成立大莊回族鄉;1958年,成立大莊公社;1984年,恢復大莊回族鄉;1985年,改為大莊鄉。

截至2018年末,大莊鄉有戶籍人口17192人;截至2019年10月,大莊鄉下轄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莊村。

2011年,大莊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445元,比上年增加948元;2018年,大莊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1]

中文名: 大莊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中東部

面 積: 62.7 km²(截至2018年)

下轄地區: 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莊村

電話區號: 0972

郵政區碼: 810800

車牌代碼: 青B

人 口: 17192人(截至2018年末)

目錄

建置沿革

大莊鄉所在地原名西納溝,居住西納族,後因兵燹外遷;清同治末,清政府安置蘭州回族移民於此,後更名大莊;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轄老鴉峽外西納堡,建縣後設大塘鄉。

1950年,更名前進鄉。

1954年,改稱大莊鄉。

1956年,成立大莊回族鄉。

1958年,成立大莊公社。

1984年,恢復大莊回族鄉。

1985年,改為大莊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大莊鄉下轄15個行政村:李家嶺村、丁家嘴村、崔家灣村、大莊村、哈家圈村、魏家台村、唐卡村、塔臥村、台集村、三家灣村、馬家川村,東山村、韓家嶺村、高興灣村、孟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莊鄉地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中東部,東鄰甘肅永靖縣新寺鄉,南連轉導鄉、馬營鎮,西、西北和北與總堡、隆治兩鄉接壤,距縣城東南60千米,行政區域面積6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莊鄉屬純淺山地區,地形複雜、土地貧瘠,海拔2200—2500米。

氣候

大莊鄉境內乾旱,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莊鄉轄區總人口16531人。

截至2018年末,大莊鄉有戶籍人口17192人。

經濟

大莊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1.9萬畝,農業總產值2026.2,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小麥、油料、蔬菜為主;全膜覆蓋玉米種植面積1.6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1萬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4萬畝,蔬菜種植面積86畝。

2011年,大莊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445元,比上年增加948元;2018年,大莊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莊鄉有小學15所,中心學校1所,小學、初中教育普及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莊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5%。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大莊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76%。

交通

2011年末,大莊鄉有總堡一大莊、大莊一馬營主要硬化公路幹道通往外縣(鄉);塔臥、高興灣兩村實施村級硬化道路,其餘各村均實現村村通沙化道路;班車通達率為55%。

風景名勝

大莊鄉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馬家窯、半山、齊家、馬廠、唐王室等文化遺址和其他古蹟23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