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慶站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為哈爾濱鐵路局管轄站,經過鐵路有濱洲鐵路[1]

歷史沿革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密約》,開始由沙俄修建綏芬河滿洲里之間的鐵路(即中東鐵路,亦稱東清鐵路或東省鐵路)。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薩爾圖站開工修建,1903年7月建成營業,為五等站,成為中東鐵路33個營業站之一,開始辦理旅客乘降業務。

1911年,中國接管自辦中東鐵路,由於此後軍閥混戰,社會動盪不安,薩爾圖站毫無生機。

1919年,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國內物價上漲,各行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的呼聲高漲。7月25日,中東鐵路工人聯合會宣布全線總罷工,中東鐵路陷入癱瘓狀態。薩爾圖站的中國員工積極響應,中斷鐵路運輸,從此走上了以鬥爭爭取權益的道路。

1926年12月5日,薩爾圖站和安達站近千名裝卸工人在中共安達秘密黨支部書記袁士辰的領導下舉行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再一次把鬥爭推向了高潮。

「九一八」事變後,中東鐵路淪陷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日本侵略者出於經濟掠奪及反蘇聯軍事運輸的目的,把薩爾圖站站場內各種設備全部由俄式改為日式,並將薩爾圖站升為四等站,派日軍進駐。

1932年3月,中共滿洲省委派黃吟秋、李天松到薩爾圖站區和安達站區組織員工、家屬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薩爾圖站成為抗日救亡運動的活躍地。

1946年2月7日,東北民主聯軍解放薩爾圖,薩爾圖站從此回到人民手中,站長第一次由中國人擔任。新中國成立後,薩爾圖站隸屬於中長鐵路,直到1952年12月31日,中長鐵路無償歸還中國,薩爾圖站才徹底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59年9月26日,松遼油田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成為大慶油田發現的標誌,從此,中國石油工業掀開了新的一頁。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薩爾圖站全體職工獻工獻時,精心組織,接待陸續到達的會戰大軍3萬多人,裝卸鑽井設備40萬噸。「鐵人」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出發趕到薩爾圖站,在站台上組織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把五六十噸重的鑽機部件卸下火車,運往井場,拉開了大慶油田第一口井鑽探的序幕。

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第一列原油列車從薩爾圖站正點發出。從這天開始,大慶油田的原油全部由薩爾圖站發運。隨着工作量的猛增,薩爾圖站也由四等站晉升為二等站,職工由14人增加到174人。

1977年1月1日,薩爾圖站取大慶油田之名,易名為大慶站,1985年又晉升為一等站。第二年,總面積5400多平方米的大慶站新站舍竣工並投入使用。

業務範圍

【客運業務】: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業務】:僅辦理集裝箱貨物及專用線、專用鐵道整車貨物發到。

改造與前景

2015年,隨着大慶西站(原讓湖路站)和大慶東站(原龍鳳站)的相繼投用,大慶站的客運車車次可能將大幅減少,加之大慶站多年未曾維修,部分設施老化破損,車站整體環境、服務水平等也有待提高。為了重新調整大慶站的功能定位並為市民出行提供更便捷、優質、高效服務,哈爾濱鐵路局投資4000多萬元,從2015年6月開始對大慶站實施整體改造。改造內容包括車站外立面、站前廣場改造,站內售票區域、候車區域的改擴建,站台建設、站內外上下水及站內諸多人性化設施改造等等。在貨運改造方面,大慶站也將通過增設配套設施和發展傳統物流運輸,儘快拓寬鐵路貨運業務。據介紹,大慶站現有的貨場總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主要擔負着大慶部分區域內的鐵路整車、批量及零散快運貨物業務。為給四面八方的旅客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大慶站這個窗口展現、突出大慶文化特色,在該站的一樓大廳位置,將安放「鐵人」雕像,蒸汽火車頭,設置新中國第一列原油列車成功運出大慶的場景畫面[2]

視頻

大慶站 相關視頻

大慶站變遷見證城市發展
中國鐵路:D6929次大慶東站停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