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擬啄木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擬啄木鳥

中文學名: 大擬啄木鳥
拉丁學名:Megalaima virens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鴷形目
科:須鴷科
屬:擬啄木鳥屬
種: 大擬啄木鳥
亞   種: 4亞種
英文名稱: Great Barbet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大擬啄木鳥[1](學名:Megalaima virens),中型鳥類,背、肩暗綠褐色,其餘上體草綠色。頭、頸藍色或藍綠色,羽基暗褐色或黑色。上背和肩暗綠褐色,或綴暗紅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亮草綠色。尾羽羽干黑褐色。食物主要為馬桑、五加科植物以及其他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此外也吃各種昆蟲,特別是在繁殖期間。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外形特徵

體長30-34cm。嘴大而粗厚,象牙色或淡黃色;整個頭、頸和喉暗藍色或紫藍色,上胸暗褐色,下胸和腹淡黃色,具寬闊的綠色或藍綠色縱紋;尾下覆羽紅色。背、肩暗綠褐色,其餘上體草綠色。頭、頸藍色或藍綠色,羽基暗褐色或黑色。上背和肩暗綠褐色,或綴暗紅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亮草綠色。尾羽羽干黑褐色。內側中小覆羽與背同色,內側大覆羽草綠色,先端沾染栗棕色;飛羽黑褐色,內側飛羽銅綠色或草綠色;內側初級飛羽外翈端部灰色或灰白色。上胸暗褐色,下胸和腹中央綠色或藍綠色,並綴有乳黃色,兩脅黃色,具褐綠色縱紋;尾下覆羽紅色,覆腿羽黃綠色。腋羽和翅下覆羽黃白色。虹膜褐色或棕褐色。嘴粗厚,象牙色或淡黃色,上嘴先端鉛褐色或黑褐色。跗蹠和趾鉛褐色或綠褐色,爪角褐色[2]

生活習性

食性:食物主要為馬桑、五加科植物以及其他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此外也吃各種昆蟲,特別是在繁殖期間。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有時也成小群。常棲於高樹頂部,能站在樹枝上像鸚鵡一樣左右移動。

叫聲:單調而宏亮,為不斷重複地『go-o, go-o』鳴叫。

棲身環境

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中山常綠闊葉林內,也見於針闊葉混交林,最高分布海拔高度可達2500m。

生長繁殖

繁殖期4-8月。成對營巢繁殖。通常營巢在海拔300-2500m的山地森林中樹上,多自己在樹幹上鑿洞為巢,有時也利用天然樹洞。洞口距地高多在3-18m之間,洞口直徑約7cm,洞深17cm。每窩產卵2-5枚,多為3-4枚。卵白色,卵呈卵圓形,大小為30-39mm×22-29mm,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3]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地區國家、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

中國分布: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和西藏南部。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 學名 分布
1 大擬啄木鳥滇西亞種 Megalaima virens clamator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
2 大擬啄木鳥滇南亞種 Megalaima virens magnifica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3 大擬啄木鳥西藏亞種 Megalaima virens marshallorum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
4 大擬啄木鳥指名亞種 Megalaima virens virens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東至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視頻

大擬啄木鳥餵幼鳥 幼鳥叫聲

大擬啄木鳥--2019061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