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板溝道路變遷記(沈德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板溝道路變遷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大板溝道路變遷記》中國當代作家沈德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板溝道路變遷記

聽老輩人說,解放前,這個地方不叫大板溝,叫大石棚溝。因為山高林密,多有天然的石頭形成的石棚,能給路人遮風擋雨,所以被人們取名為大石棚溝。

那個時候,戰爭不斷,這裡雖然地勢險峻,荒無人煙,但卻是商人的必經之路。那時候,陡峭的山上,只有一條羊腸小道,所以也叫馬道。

一九六九年,是知青下鄉的年代,這裡設有一個青年點。從瀋陽來了好多懷揣夢想年輕人,在這個山溝度過了數年的美好時光。年輕人們在山上栽下了松樹、刺槐。在房前屋後栽了兩千多棵蘋果樹,還有梨樹、杏樹、山楂樹、山丁子樹。他們用辛勤的雙手挖山修路,三年時間,才勉強修出一條山路。年輕人們在路兩側種了數不清的花兒,生生地把這個雜草叢生的山溝溝變成了人間仙境。

返城的政策下來以後,知青都回城了,路很少有人走,路兩側的荊條生長旺盛,把路幾乎封住了。這個地方又變得荒涼落寞起來。

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一次,婆婆來這山溝采蘑菇,看上了這個地方。公公當時是村長,就抓住時機,和村上簽了二十年合同。從此,這個寂靜的山溝又熱鬧起來了。

第一次來到婆家的時候,感觸最深的是路特別難走。

我坐在四小叔開的三輪車上。這是條坎坷不平的山路,路面很窄,而且緊挨着河邊。三輪車越往山里走越難走,路面都是沙子和石子兒,有的路面,已經被河水漫過來。車一過,河水就像飛起的點兒,濺到了三輪車的車廂上。路兩旁的樹枝延伸過來,打在三輪車上,發出「啪啪」的響聲。

三輪車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左搖右擺地行駛着,我緊緊把住車廂板。蹲在車廂里,身體隨着車廂來回晃動着。有時候不小心,胳膊腿就碰在車廂上,頭髮被樹枝掛住,疼得眼淚汪汪。

從公路到婆家居住的山裡,一直在如口袋一樣的溝桶里前行。我感覺像坐在火車上,行駛在黑暗的山洞裡,心裡非常恐懼和鬱悶。本來我初次去婆家,心裏面是特別開心和甜蜜的,但這條崎嶇不平的山路,極大地影響了我的好心情。

成家後,因為我是遠嫁女,沒有地方可去,所以我憎恨這條路。夏天,雨水把路衝出無數道溝,車無法通行,山外沒有人光顧這裡。冬天,大雪封山,路面光滑難走,不要說走車,步行都會摔跤。

山里幾乎與世隔絕。離娘家千里之外的我,感到的是如暗夜一樣沉重的孤獨寂寞。我常常站在路口,眺望家鄉,思念親人,淚水一次次打濕我的衣襟。

當年,包產到戶時,婆家承包了村上的果園兒,把家搬到了深山裡,離最近的村子有二里地,離公路有八里地。

遼寧省大多是山區,九溝十八岔,每個山腳下都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而且自然條件惡劣,十年九旱。每年收成不好,收下的莊稼賣不出去。

我們住在山裡面,離家裡一里地有一個大上坡,坡底是個水塘。經過的車都小心翼翼的,但還是有許多車在那出過事故。有的車輪掉進去,需要找很多人,用大力氣把車整出來;有的把車軸扭斷,油箱被石頭尖刮漏,花幾千元修理。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司機都知道這兒的路不好走,都不願意來山里做生意,這裡越來越冷清。

我家有25畝地,收的那點玉米,只好跟司機說好了,用馬車倒騰到平地上裝車。冬天,寒風刺骨,一家人連累帶凍,拿着手裡那幾張薄薄的百元大鈔,全身打顫,心裏面五味雜陳,真想找個沒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場。

修路,修一條像樣的路,一直是全家人的希望。因為修一條八里長的路,需要大量的資金,對於每年乾旱,沒有好收成的我們,就是天文數字,我們只能望天長嘆!

臨近的那個小村子,人們為了給兒子娶媳婦,為了給孩子交學費,為了贍養老人,大多數年輕人選擇了出外打工。有的人家,托親友關係,徹底地搬出了村子。本來只有二十幾戶的小山村,就剩下十幾戶了。

村里空閒的房屋沒有人買,雜草叢生,陰森森的。留下的幾戶人家,兒女們打工,晚輩們求學,只有十幾個老人和兒童。小村冷清落寞,無人問津。這條山路越來越荒蕪落寞,似乎是被人遺忘了!

日子就這樣,沉悶地過着,過着……

忽然有那麼一天,村里沸騰了,老人和孩子們奔走相告,說國家下來新政策了,要修路,保障村村通,戶戶通。

愛人得知消息後,一路小跑着去村長家問明究竟。當得知是真的後,他開心啊!回到家裡,炒菜喝酒,喝得暈暈乎乎。

今年的八月份,豐收的季節。那天的天好藍呀,像用水洗過一樣,一大朵一大朵的白雲,就像田地里盛開的棉花兒,飄浮在藍天上,小鳥唱着歌從屋頂掠過。遠處傳來推土機、大貨車的轟鳴聲,啊!是修路工人們進山了!

修路,從我家門前開始往山外修。我們全家人都跑出去看着工人們修路。婆婆把公公的輪椅推到外面。因為癱瘓,行動不便的公公,好久沒有出屋了,他坐在輪椅上,跟修路工人聊天,臉上洋溢着久違的笑容。愛人給工人們送水,我忙着拍照,記錄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收藏這美好的瞬間。

公公說,水泥路好走,他以後要坐着輪椅,去下面那個小村串個門,和那些老人們嘮嗑。婆婆說,她也買個小電動三輪車,開着去趕集,我也搶着說,每天的清晨和黃昏,要去路上散步,既強身健體,又能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愛人笑我們目光短淺,他說,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要考慮招商引資。山里可以建山莊,採摘園什麼的,有路就會有人投資了。

隨着時間的流逝,路越修越長。愛人怕修好的路面有開縫,每天養護。長長的水管,飛濺的水花,在晚霞的映襯下,像美麗的花瓣雨,那麼美!家裡的幾十隻鵝,高興得在路面上,張開翅膀奔跑着,鳴叫着……

愛人每天燒水,沏茶,送給那兩個夜裡值班的工人喝,和他們聊到半夜才回來。

八里路,修路的費用是一個大數目,是我們平常百姓無法實現的。特別是我家住山里,就一戶人家,本來路可以修到臨近的村子,就可以不修了。但國家政策是戶戶通,村里給我們修這二里路,要浪費大量的人力資源,花費幾萬元呀!村幹部響應國家號召,沒有遺棄這一戶留在深山的人,這多麼讓人感動。如今的國家真好啊!有好政策,有好幹部,何愁沒有好日子過,想起來心裡就湧起陣陣暖流。

是啊!家人怎麼能不高興啊!細數光陰,時間的腳步,已經走過了七十年。在建國七十周年來臨之際,家門前有了路,怎麼不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條路修的有意義啊!

仲秋,天高雲淡,瓜果飄香。路修遠了,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的說笑聲,漸漸遠去了。他們的身後,是一條修長平整的水泥路,像一條玉帶一樣,蜿蜒地伸向山外,帶着家人、農人的希望,一直伸向遠方……[1]

作者簡介

沈德紅,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旗人,現居遼寧。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朝陽作家協會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