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洋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位於永泰縣西部,是永泰西山片中心集鎮,距縣城32公里。因境內有盤谷洋、陳乾洋、金盤洋三塊小平原緊緊相連,故稱之為大洋。建築業是該鎮支柱產業。2017年,大洋鎮行政區域面積10479公頃,常住人口23784人。[1]

中文名稱: 大洋鎮

別 名: 樟洋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

下轄地區: 大展、鳳陽等18村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區碼: 350708

地理位置: 永泰西部

面 積: 10479公頃

人 口: 23784人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名山室、高蓋山

機 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火車站:永泰站

車牌代碼: 閩A

身份證號: 350125

歷史沿革

因轄區內有盤谷洋、陳乾洋、金盤洋三塊小平原緊緊相連,故稱之為大洋。

宋時稱中和鄉高蓋里,

元時分屬二十、二十一都,

明、清時仍為高蓋里。

民國初屬西區,民國25年為五區,27年為大洋鄉。

建國後,為五區、大洋區,

1958年成立大洋人民公社,

1984年改「社」為鄉,

1992年撤鄉改鎮。

2004年11月19日,福建省政府批准同意永泰縣樟洋鎮更名為大洋鎮。

行政區劃

大洋鎮轄大展、蒼霞、林陽、珠洋、榮興、旗東、宵洋、康樂、溪墘、埔頭、尤乾、棋杆、下蘇、明星、際尾、鳳陽、青峰、七際18個行政村,1個大山林場,75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大洋鎮位於福州市永泰縣西部,是永泰西山片中心集鎮,距縣城32公里,高蓋山風景區位於該鎮境內。2017年,大洋鎮行政區域面積10479公頃。

交通狀況

大洋鎮位於永泰縣西北部,東經118度46分,北緯25度50分,距城關32公里,東接清涼鎮、城峰鎮、富泉鄉,西接霞拔鄉,南接同安鎮,西北與閩清省璜鄉接攘,是西山片交通文化中心,東洋、下拔鄉必經之道,可通同安、盤谷。

地形地貌

全鎮轄區面積100.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12萬畝(其中有林地10.28萬畝),耕地21836畝(其中水田19538畝)。境內有豐富的泥煤、角礫熔岩(南園組地層中)、光年綠岩、石英石(埔頭村)等。境內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地面積達10.7萬畝,木材總蓄積量19萬立方米,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紅豆杉、柳杉等。全鎮各類水果產量700多噸。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馬鈴薯等,有較大面積的無公害蔬菜。全鎮耕地面積21836畝(其中水田19538畝),人均耕地0.65畝。年產糧食10481噸。水果面積3200畝,年產水果1606噸,其中種有銀杏150畝,李果1200畝,青花梨黃花梨400畝。鐵觀音種植500畝。鎮擁有水電站2座,裝機容量1150千瓦。

氣候

平均海拔630米,平均年降水量1228毫米,平均氣溫17攝氏度,無霜期250天。

人口民族

2017年,大洋鎮常住人口23784人。

經濟建設

概況

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196萬元,農業總產值10786萬元,財政收入40.87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68元。村鎮規模建設逐步完善,完成小靈通信號基站建設;有線電視頻道增加到40個頻道;完成通往名山室風景區水泥路面鋪設;駐馬洋工業集中區的長泰織造廠實現產值翻番;完成三中實驗樓、圖書館建設,改造了林陽、際尾小學危房。 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7644萬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6015萬元),農業總產值13923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5116萬元,財政收入 132 萬元,農民人均收入 5067 元。我鎮三個產業發展以農業和建築業為主。

第一產業

種植水稻,有高山無公害西紅柿、夏陽白等蔬菜基地3500畝,其中西紅柿品種還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認證,並成立有龍泰農業服務公司成功對接市場;特色種植有銀杏、青花梨、黃花梨、頤紅水蜜桃、鐵觀音等,特色養殖有高山羊、荷蘭兔、土雞、養魚等。

第二產業

建築業為大洋鎮支柱產業,擁有二級資質建安企業—福聖建設有限公司,年創產值1.1億元;馬洋「飛地工業」—長泰織造有限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年創產值6000萬元,成為我鎮的工業經濟唯一亮點。建築業是該鄉支柱產業,全國多個省份都有分公司。農業逐漸向特色化發展,建立蔬菜基地,引進西紅柿、荷蘭豆、甜瓜、黃花梨、青花梨、頤紅水蜜桃、銀杏等優產農業項目,反季節蔬菜規模不斷擴大;山羊、棘胸蛙、荷蘭兔、雉雞等特色養殖正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項目。

第三產業

依託名山室和油洋水庫,將建設高蓋山農業休閒度假區;我鎮祠堂文化底蘊比較深厚;鎮區人口較為集中,商業、餐飲業比較發達。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大洋鎮擁有三級達標完中1所—永泰三中,初級中學1所—永泰十五中,15個完小校,有優良的教育、經商傳統,外出人口占全鎮一半。現有在任團縣級以上55人,高級師以上職稱94人,博士學位26人,知名企業家70多人。建築從業人員達4300人,素稱「建築之鄉」。菜籽商遍布全國各地。駐北京、上海等地的商業經營頗具規模。

醫療事業

擁有1個中心衛生院,1個中心計生服務所。

基礎設施

境內有蓄水1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4座(其中百萬立方米以上水庫2座),總蓄水量346萬立方米。實現農村電網改造,電力與全縣聯網,電力供應充足,電源穩定。村村通程控電話,移動、聯通、小靈通網覆蓋全鎮各村,鎮內王洋水庫庫量135萬方,源源不斷供應鎮區及沿路行政村生活用水。全鎮基礎設施完善,先後建成廣安開發區,大展、鳳陽、尤乾、珠洋、天井亭等新村,鎮區人口達1.2萬人,有線電視入戶數8000多戶。2007年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通車裡程達51公里。

著名人物

大洋鎮人文薈萃,特別是明代以來出了一批進士、舉人、貢生,基本上都集中在麟陽。崇禎年間進士鄢延海,任登封知縣;明代貢生鄢茂材,任興國州州判;清代更是迭出舉人:鄢光春、鄢必興、鄢士元、鄢步雲、鄢春元、鄢韶成、鄢文超、鄢蓍、鄢耀樞。明末有三位忠義之士可以一表,明末稟生鄢正幾與其弟正薊、正衡集聚力量反清復明,先後皆以身殉職,有《三愚合傳》曰:「青史不可沒,忠孝本吾心。」

風景名勝

境內棋杆村高蓋山海拔1189米,位於高山滿堂紅有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山室。始建於唐代(公元888年),至今仍保留宋時建築、明清雕像石刻,是閩中有名的道教聖地,清初這裡有白蓮教義士在此秘密組織反清復明活動。該景點有正殿、左室、右室,均嵌在巨大的岩石底部,恰似名一山洞天,為永泰四大名勝之一。境內還有蒼霞的「盧公塔」、林陽村的「麟瑞塔」、「五顯宮」,建成年代久遠,造型奇特,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視頻

大洋鎮:特色文化豐富百姓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