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流士·米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流士·米堯(法語:Darius Milhaud,1892年9月4日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1974年6月22日去世,日內瓦,Switz。),猶太血統的法國作曲家,指揮和教師。六人團成員之一。也被稱為六人小組 - 也是20世紀最多產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受到爵士樂和巴西音樂的影響,並廣泛使用多面性。米堯d被認為是現代主義作曲家之一。20世紀法國主要作曲家,因其發展[[多調性]]而聞名。)

米堯出生於普羅旺斯的一個猶太家庭,曾向在巴黎音樂學院保羅·杜卡樊尚·丹第學習。他被評論家亨利科萊Collet稱為Les Six的年輕作曲家分組。1940年,他成為米爾斯學院教授。1947年後,他任教於巴黎音樂學院。在晚年,他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但他繼續撰寫和行為。

從大約1913年開始,米堯的音樂的特點是他使用了複調性和polychords。他是第一個分析(雖然不是第一個使用)多調性並且始終如一地開發該技術的人。他使用多面性的一個例子是Saudades do Brasil(1921),一套舞蹈套房。他的風格在後來的幾年裡得到了簡化,但其諧波基礎仍然主要是多面體。他的多重性的影響是不同聲音平面的同時移動。雖然不和諧,但他的音樂保留了抒情的品質。


作品影視

Darius Milhaud - La creation du monde (1923)


參考資料

  • britannica.com[1]
  • 影片來源[2]

外部連結

多調性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