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若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若岩位於楠溪江上游;楠溪江是甌江下游的最大支流,它鑑定會蜓於浙江永嘉縣境地內,其源出於括蒼山,上源分大、小楠兩支,在九丈地方匯合後總稱楠溪江,注入甌江。小楠溪江畔的大若岩風景區,方圓25公里,總面積85平方公里,有170處勝地。[1]

相關信息

大若岩最大的石洞名陶公洞,梁代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陷居於此。洞高54米,寬70米,深75米,可容數千人。洞內有文昌閣、赤水井等古蹟,附近還有玉峰、龍頭、園眼、扇形、摸銀等50餘洞。距陶公洞北1.5公里,有"十二峰",有犀牛峰天柱峰石筍峰、寶冠峰,還有橫琴、卓籠、展旗、石碑、蓮花、仙掌、香爐、童子峰。在十二峰的北面有一瀑布叫虎穴百丈瀑。山高嶺峻,兩旁屏山,形成一條迂迴曲折的峽谷。遠看,隱約可見岩石生成的石門。

道教福地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