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得勝陀頌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金得勝陀頌碑,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吉林省松原市扶餘市德勝鎮石碑崴子屯,是金代第五帝世宗完顏雍為追記先祖女真族傑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建國功業而立。大金得勝陀頌碑,石碑結構由首、身、座三部分組成。碑首高79厘米,寬100厘米,厚38厘米,碑首浮雕四條蟠龍,龍身相交,龍首向下,龍目圓睜,龍鬚蠕動,真是纖毫畢露,栩栩如生。
中文名 大金得勝陀頌碑 組 成 首、身、座
立碑者 完顏雍
立碑目的 追記完顏阿骨打建國功業
立碑時間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
歷史意義
當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揭起反遼旗幟,選擇此地興兵聚將,可謂適地利之便,擇良境而成業,一代英主,胸懷遠見,暫不為言。石碑坐落處四周約為三十平方公里之平原,一片沼澤,蔓草叢生,水草豐盛,西北兩面有高達五十米的弓形斷崖所環抱之天然屏障,北臨松花江,東據拉林河,憑江河之險阻。尤其此地恰是遼金邊境接壤處,南臨遼之黃龍府(今農安)六十公里,間隔松花江天險,西距遼之北方邊陲重鎮寧江州(為今伯都訥鄉所在地)僅百里之遙,兩軍對壘,進可迅擊,退可穩守。並且此處可居高臨下,操演兵馬,在古代是一處良好的天然練兵基地。現憑地遠眺,猶可想見當年,金戈鐵馬,槍戟林立,一呼群諾的雄偉誓師場面。在金世宗於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立石,今己有八百餘年,兩次折斷,兩次粘接復原。[1] 大金得勝陀頌碑雖屢遭創傷,但經過黨和政府的多次保護維修,仍得安然健在。祝願這稀世珍品,長存後世,晶瑩四射,永放光芒。
碑體簡介
[2] 大金得勝陀頌碑於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金代第五世帝王世宗完顏雍為緬懷祖先創業之辛苦,紀念反遼鬥爭的勝利,於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在此建碑。石碑為青石雕成,通高328cm,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碑額呈長方形,高79cm,寬100cm。碑額四邊共雕有四條對稱盤龍,龍頭向下,龍身相交,張吻怒目,線條流暢,生動逼真。在正面兩條龍盤曲之間刻有篆書「大金得勝陀頌」兩行六個大字,出自金代書法家黨壞英之手。碑身高177cm,寬85cm,厚31cm,正面刻有碑序和碑詩計815字,共30行,最長一行79字。前部分追述了完顏阿骨打在此集聚兵馬,傳挺誓師的經過,後部分介紹了建碑的原委和頌讚帝業長久的詩文。碑身周邊雕飾蔓草紋,碑身背面為女貞文字,碑身上碑文三十行,每行六七十字不等,共1500餘字。碑座為龜趺座,高72cm,寬97cm,長160cm,重千餘斤,其形制為中原碑刻風格。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此誓師反遼,次年建立金國,遂命名這裡為「得勝陀」。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金世宗完顏雍由中都(今北京)巡幸故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白城),沿途攬物記勝,撫今追昔,深感祖先創業之艱難,為緬懷先祖創業之勞,紀念反遼鬥爭的勝利,下詔在此立石,党懷英篆額,趙可撰文,孫俁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