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江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雅·江漢
|
|
|
《大雅·江漢》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記敘召穆公奉王命征討淮夷之亂,取得勝利,受周宣王賞賜的詩。全詩六章,每章八句,先讚揚宣王命召穆公平定淮夷的武功,後轉寫宣王與召穆公對答之詞,君臣嘉勉頌揚,材料取捨恰當,手法運用靈活。前人評此詩「意深筆曲,高詞媲皇典」。
作品原文
大雅①·江漢
江漢浮浮③,武夫滔滔④。匪安匪游⑤,淮夷來求⑥。既出我車,既設我旟⑦。匪安匪舒⑧,淮夷來鋪⑨。 江漢湯湯⑩,武夫洸洸⑪。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⑫。時靡有爭,王心載寧⑬。
江漢之滸⑭,王命召虎:式辟四方⑮,徹我疆土⑯。匪疚匪棘⑰,王國來極⑱。於疆於理⑲,至於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⑳。文武受命,召公維翰㉑。無曰予小子㉒,召公是似㉓。肇敏戎公㉔,用錫爾祉㉕。 釐爾圭瓚㉖,秬鬯一卣㉗。告於文人㉘,錫山土田。於周受命㉙,自召祖命㉚,虎拜稽首㉛: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㉜。作召公考㉝:天子萬壽㉞!明明天子㉟,令聞不已㊱,矢其文德㊲,洽此四國
創作背景
《大雅·江漢》一詩,《毛詩序》云:「《江漢》,尹吉甫美宣王也。能興衰撥亂,命召公平淮夷。」以為尹吉甫所作,今人以其無據多不採信。有人認為是召伯虎(召虎)所作。其第一章詩人自稱「我」,為第一人稱手法寫成;而第三章云:「江漢之滸,王命召虎。」說到周王之命,又自稱「召虎」。第四、五、六章也有「王命召虎」「虎拜稽首」等語。一般如果自稱為「我」,而同周天子聯繫起來則稱「召虎」「虎」,則可以推測作者為召虎。此詩同傳世的周代青銅器召伯虎簋上的銘文一樣,都是記敘召虎平淮夷歸來周王賞賜之事。據《後漢書·東夷傳》,周厲王之時因為政治昏亂,東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勝。宣王之時,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後宣王親征,平定淮夷之亂。宣王駐於江漢之濱,命召虎率軍征之。召虎取勝歸來,宣王大加賞賜,召虎因而作銅簋以紀其功事,並作此詩,以頌其祖召康公之德與天子之英明。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記敘周朝大臣召伯虎(召穆公)平淮夷歸來受周王賞賜之事。淮夷在淮北,以徐國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說之徵徐國。因為此次伐淮夷,宣王親征,駐於江漢之濱,召公的受命、誓師、率師出征俱在此,所以詩的前二章均以「江漢」為喻,借長江、漢水的寬闊水勢,喻周天子大軍浩浩蕩蕩的氣勢。也同樣因為天子親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來求」,「匪安匪舒,淮夷來鋪」。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為了遊樂,而是為了平定叛國。這幾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為作為一個受命出征的大臣這樣說有些多餘。關於開頭二句,王引之、陳奐都以為當作「江漢滔滔,武夫浮浮」,「浮浮」為眾強之貌。這樣與《風俗通義》引作「江漢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漢」之語皆相合,其說頗為有理。
此詩着重頌揚宣王之德,不在紀事,故關於淮夷戰事未作具體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後,故詩中以「經營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討之事而帶過。蓋因與淮夷作戰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誇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於王」引起對賞賜儀式特別是宣王冊命之詞的紀述。由「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可以看出一個打算有所作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見其對朝廷老臣說話時恰如其分的謙虛和鼓勵的語氣,通過表彰召康公的業績來表彰召穆公,並激勵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寫宣王對召穆公賞賜規格之高和召穆公的感戴之情。全詩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國」作結,表現出中興君臣的共同願望。
詩中有些句子看似語意相似,其實卻表現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來求」等,出於召伯之口,是說:宣王不求安樂,而勤勞於國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國來極」,出於宣王之口,則是說:不是要給百姓造成騷擾,也不是急於事功,四方都必須以王朝政令為準,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同樣表現了臣子對天子的體貼。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則出之周王之口,體現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
召穆公救過太子靜(宣王)的命,又扶其繼位,輔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諸侯,平定外患,其功蓋世。然而,正因為這樣,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禮,以身作則地維護周朝統治階級的宗法制度。這首詩就表現了老功臣的這樣一種意識
名家點評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蓋自銘其器耳。夫淮夷平自是宣王中興事,然詩非為宣王作,特編《詩》者錄之,以見宣王之功也。此中界限不可不明。詎得因其平淮夷,遂漫然以為『美宣王』而無所區別哉?」 清末吳闓生《詩義會通》:「以美武功為主,而無一字鋪張威烈。後半專敘王命及召公對揚之詞。雍容揄揚,令人意遠。」「通篇極典則,極古雅,極生動。退之《平淮西碑》祖此而詞意不及。[1]
參考文獻
- ↑ 楊沂孫《大雅·江漢》四屏,網易 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