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霸尖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霸尖山,位於臺灣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與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之間的一座山峰,雪霸國家公園轄區,主脊高3,492公尺,上有一棵二等三角點(編號1540)。其與北邊的中霸尖山、西邊的小霸尖山及東邊的東霸尖山組成大霸尖山群峰。
名由
大霸尖山泰雅族語為「Papak waqa (Skaru語系)、 Papak wa'a (Spazi語系)、Papakwa'a (Klapay語系)」,大霸尖山與小霸尖山合稱為「Babo Papak」,Babo 是山,Papak是雙耳朵,亦為雙耳嶽。賽夏族人稱它「Kapatalayan」。
漢民族曾稱為熬酒桶山(《淡水廳志》1871),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圓柱,四面都是直立的懸崖,因此當地居民也稱之為「酒桶山」。光緒六年《臺灣輿圖並說》首見大霸尖山之名。
另外,賽夏族傳說過去曾發生大洪水,僅存一對夫妻在大霸尖山,之後繁衍成今日的賽夏族人。
山形
大霸尖山位於台灣的雪山山脈,聖稜線北端,其山勢突地拔起,危峰孤峙,遙望如同覆置的大酒桶,四面崖壁寸草不生,山形冷峻,令人生畏,素有「世紀奇峰」之美譽,高峰聚集,氣勢宏偉,稱得上是北台灣的屋脊,更因獨特的外型與特風被收錄在新台幣五百元的背面。[1]。
在著名的台灣百岳之中,大霸尖山與中央尖山、達芬尖山合稱「三尖」。台灣泰雅族與賽夏族原住民堅信大霸尖山是其祖先發祥地,視為聖山。春天,玉山杜鵑在3050高地到中霸坪一帶熱鬧綻放;深秋,台灣馬醉木在山徑坳谷處染上一層火紅。四季展現迷人的風情[2]。
其附近相似命名之山頭有:在1927年,台灣已經有人用攀岩技術,登上大霸尖山,此紀錄的締造者是一位居台灣的日本學生瀨古喜三郎,一說是日本人中曾根武欺騙泰雅族嚮導,才登上泰雅族因敬畏而不願攀上的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