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青山(紅山飛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大青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大青山》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青山

大青山就在經棚鎮的不遠處,是一座連綿巍峨的山脈。集古火山遺蹟、沙地、湖泊、草原、森林、山地、溫泉於一體的地質公園。

進入山區,很遠就看見一條巍峨的山脈連綿東西,與之前看見的山,有很大不同。我們感覺,那就是大青山。按照導航引導,從公路下來,沿着一條兩車道的泊油路轉向山里。兜兜轉轉不知道走了多遠的山路,兩旁的山勢越來越陡峭,山石也崢嶸起來,以各種姿態聳立在路邊。高高低低的山勢,曲曲折折的路徑,忽明忽暗的前方,總讓人有一種膽戰心驚的感覺。不知道前面的路還有多遠,前面的路陡峭還是平緩。路很窄,沒有回頭的可能,只能跟隨導航盤旋着,飄忽着。想想真是可笑,無論前方多麼未知,似乎難以回頭,像一隻飄着的風箏,被一條線,牽着走。

前面忽然開朗起來,路面寬了,也平坦了。感覺應該是到景區了。又走了幾分鐘,走進了一個小山村里。這個小山村應該就在大青山景區的下面,有着明顯的旅遊風貌。有普通民居,有新建的二層小樓,靠山腳處,有幾幢風格獨特的樓房,顯然是度假旅遊酒店。兩邊路燈和房屋的裝飾都與大青山有關。或許是時間尚早,村子裡車不多,三三兩兩的人,閒坐在自家的門前,見我們下車,也沒有搭理的意思。這跟其他景區的人不太一樣,顯得冷淡,或是淡定。我們站在廣場,打量着這個深山裡的村子,有些想不通。看村子的建築和裝飾,應該是將自己定位為旅遊度假村,為什麼這裡的人顯得有些冷淡甚至冷漠呢?

一座鑲嵌着書法鐫刻的牆壁引起我們的注意,走進看看,原來是本市知名書法家書寫《大青山賦》以竹簡的形式鐫刻在石壁上,矗立在這個村子的村口。站在高大的石牆前面看了半天,讀了詩賦的內容,感覺這《大青山賦》被放置在這裡,有些突兀,又有些不倫不類。這樣的書法作品如果鐫刻在大青山的石壁上,不是效果更好嗎?思忖再三,弄不清楚原因。或許這篇賦,本來就是村子為了宣傳而引進的也未可知。總是覺得有些可惜,賦的內容尚且不論,書法還是不錯的,遒勁有力且不乏飄逸之美,有米芾的意味。

從村子出來,又鑽進了山里,走了幾分鐘,一個檢查站擋住了去路。下車,掃碼,填寫一些表格,然後,真正進入了大青山風景區。

停車場裡的車輛不是很多,看看車牌,外面的車很少,本地的多一些。疫情之下,出遠門也是很麻煩的。

進了山里,方覺山的巍峨與廣袤。在外面,只是見山的雄偉與連綿,像一隊鐵騎,無暇四顧,銜矢而去。像一列戰車隆隆行進,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一旦走進山里,與外面的風貌完全不同。山峰不再立在眼前,而是推向很遠,仿佛你不是在山裡,而是又進入了一座山的外面。四下里看看,那些山峰,明明就在你的身前身後,你的左左右右。似乎才明白古人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也才明白「虛懷若谷」的含義。

大青山是以景觀多樣性而聞名的,自然是少不了奇山怪石,奇觀勝景。但作為一座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還是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看介紹,幾處頂峰上的石臼,應該是景區比較著名的景點,就乘景區的觀光車到達據說有石臼群的山峰。山勢陡峭,幾處石階,寬寬窄窄陡陡峭峭,盤旋着將遊人引向更高,更遠的山峰。走走停停,攀越幾級木製棧道,經過一座凌空搭建的木橋,從一座山峰到另一座山峰,再折折回回攀爬數不清的石台階之後,就爬上了一座山峰。山上卻平緩,大大小小的石頭,散落在很遠處。站在山頂,如果不去懸崖邊,是感覺不到山的陡峭與高聳。看看遠處,還有更高的山峰,更雄偉的山脈。到大青山來的人,幾乎沒有不到這座山頂來的。慕名而來,不來,豈不是白來一趟。山上的人比山下的人還要多一些,來來去去,都是奔着石臼群去的。

所謂石臼,無非是山石上面日積月累雨水沖刷而成的蒜臼一樣的石坑,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有圓有扁。有的有積水,有的枯着,有的存了一些泥土,生出一些野草或者野花,在風中搖曳。幾個大人孩子,趴在石頭山,看石臼裡面一汪清水,水中幾尾魚星子。孩子興奮喊着,魚的頭頂有紅色,像清朝官吏的頂戴花翎。旁邊的人都笑了,這個孩子的聯想,很真豐富。

其實,這裡的幾個大一點的石臼,並算不上多麼奇特,發育的也不是多麼好。我曾到過玉龍沙湖,看到過那裡石頭上面更加美麗的石臼。不知是地理的原因還是氣候的緣故,那裡的石臼,發育的更加完美一些。這裡的石臼是在山峰的石頭上面。那裡的石頭是巨大的,獨立的,像卡納克石陣。只不過那些巨大的石頭是光滑而圓潤的,很多石頭的頂端,就有一個或者幾個石臼。那裡的石臼里幾乎都盈盈一汪蔚藍的積水,映射着藍天白雲,還有盤旋在空中的鷹隼。我稱它們為沙漠的眼睛,是幾千年前生活在這裡的匈奴和契丹人的眼睛。圓的,深陷在歲月深處。幾千年來就這樣注視着風雲變幻,滄海桑田。大青山的石臼,更像是成吉思汗族人,或他們子孫的眼睛,細長而敏銳,像草原狼。

下山的時候,有一條岔道口,橫臥着一條很高很長的岩石,像一道屏風,將一條下山的路分割開來,既瀟灑又偉岸。人們紛紛站在岩石下面照相,對面,也是一道岩石,突出的部位,細細看過去,像是一條鱷魚從一堆亂石里探出頭,窺視着遠處的山谷。我忽然想起進山那個小山村村口的《大青山賦》,如果鐫刻在這道臥着的岩石上,那將是一道多麼醒目的風景啊。

坐索道下山,山風當頭橫吹,呼嘯有力,衣襟和髮絲被風撕扯着,像旌旗,又像經幡。腳下的樹木,山石翻滾而去,仿佛置身于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上。過了一個山頭,風輕了,有簫聲縷縷傳來,坐在索道向下四下尋找,看見一對人兒,坐在一棵古樹下。一人吹簫,另一個,偎着一叢山花,仰頭,聆聽。風靜了。枝展葉舒,山鳥斂聲,那一汪山泉水,也漣漪不興,清澈,沉靜。簫聲悠悠,穿過山石的縫隙,花的莖葉,樹的枝條,歲月光陰,悠悠而來。

這,是陶淵明的世外桃源麼?

[1]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