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麵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麵羹,亦為大麵焿,是臺中市獨有的特色小吃。老台中人會吃大麵焿跟麻薏。[1],"焿"字的音同"鹼"的閩南語發音,嚐起來有鹼味的麵焿。早期台中的菜市場或學校附近普遍會有大麵焿的攤車,忙碌地舀著一碗一碗的大麵焿加上菜脯,韮菜,油蔥酥遞給客人。自由選擇加辣椒或胡椒粉。賣完即收攤。
粗麵條與一般黃麵的相比有更強的鹼味,以大鍋烹煮,麵條短且口感滑溜滑溜,麵湯濃濃稠稠,嘗起來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所以稱作為「羹」。
美食由來
「大麵羹的的起源非常的早,約莫在光復初期盛行於中台灣,當時是挑擔子沿街販賣,為了保留麵條的彈性,所以製作時加進大量的鹼,但又怕麵條太硬而咬不動,所以三番兩次用水煮到最佳的食用口感。
演變至今,大麵羹的麵條一定要使用添加鹼的的粗麵條,彈性十足,經過多番烹煮之後絕對不會過於糊爛,而是又軟又Q的口感。
只用水煮的麵條,起鍋後灑上肉燥、菜脯、蝦米、韭菜以及紅蔥頭等香氣食材提煉出的提香配料,整碗麵羹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麵條入手滑溜,毫不費力,是一種十分新鮮的食感。[2]
食材
鹼麵,韮菜,菜脯,油蔥酥,蝦皮,胡椒粉
參考文獻
- ↑ 如何分辨台中人?問「大麵羹」就知道了,news.ltn.com.tw,2015-01-13
- ↑ 大麵羹,痞客邦,Aug 05 Tue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