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南星(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南星(中藥)

拼音Tiān Nán Xīnɡ

英文名RHIZOMA ARISAEMATIS

別名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穀、山棒子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異葉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或東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乾燥塊莖。秋、冬二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及外皮,乾燥。

性狀本品呈扁球形,高1~2cm,直徑1.5~6.5c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較光滑,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有麻點狀根痕,有的塊莖周邊有小扁球狀側芽。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辣。

鑑別本品粉末類白色。澱粉粒以單粒為主,圓球形或長圓形,直徑 2~17μm,臍點點狀,裂縫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少數,由 2~12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散在或成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長63~131 μm。草酸鈣方晶多見於導管旁的薄壁細胞中,直徑 3~20μm。

炮製生天南星:除去雜質,洗淨,乾燥。制天南星(姜南星):取淨天南星,按大小分別用水浸泡,每日換水 2~3 次,如起白沫時,換水後加白礬(每 100kg天南星,加白礬 2kg),泡一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切開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將生薑片、白礬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後,倒入天南星共煮至無干心時取出,除去薑片,晾至四至六成干,切薄片,乾燥。每100kg天南星,用生薑、白礬各12.5kg。

性味苦、辛,溫;有毒。

歸經歸肺、肝、脾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一般炮製後用,3~9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備註(1)天南星中毒,可致舌、喉發癢而灼熱,腫大,嚴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輕者可服稀醋或鞣酸及濃茶、蛋清、甘草水、薑湯等解之。如呼吸困難則給氧氣,必要時作氣管切開。

摘錄《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天南星 拼音Tiān Nán Xīnɡ

別名虎掌(《本經》),半夏精(侯寧極《藥譜》),蛇頭天南星(《履巉岩本草》),南星、虎掌南星、虎膏(《綱目》),蛇芋(《植物名實圖考》),蛇包穀(《昆明藥植調查報告》),山苞米(《遼寧主要藥材》),三棒子、藥狗丹(《河北藥材》),大扁老鴉芋頭(《山東中藥》),斑杖(《南寧市藥物志》),蛇六穀(《浙江農藥志》),野芋頭(《中藥材手冊》),蛇木芋(《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處《本草拾遺》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東北天南星或異葉天南星等的塊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外皮,曬乾。或曬至半干時,用硫黃熏一次,則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礬水浸泡,待色白後去皮曬乾者,此法外皮易於脫落。

原形態①天南星

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塊莖扁球形,外皮黃褐色,直徑2.5~5.5厘米。葉1片,基生;葉柄肉質,圓柱形,直立,長40~55厘米,下部成鞘,基部包有透明膜質長鞘,白綠色或散生污紫色斑點;葉片全裂成小葉片狀,頗似掌狀複葉,裂片7~23片,披針形至長披針形,長13~19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至末端呈芒狀,基部狹楔形,葉脈羽狀,全緣,兩面光滑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花雌雄異株,成肉穗花序,花序柄長30~70厘米;佛焰苞綠色,偶為紫色,長11~10厘米,先端芒狀;花序軸肥厚,先端附屬物棍棒狀;雄花有多數雄蕊,每2~4枚雄蕊聚成一簇,花葯黑紫色,孔裂;雌花密聚,每花由一雌蕊組成,子房卵形,花柱短。漿果紅色。花期5~6月。果期8月。

生長於陰坡較陰濕的樹林下。分布河北,河南、廣西、陝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

②東北天南星,又名:羹匙菜、大頭參。

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塊莖近球狀或扁球狀,直徑約2.5厘米,上方鬚根放射狀分布。葉1片,鳥趾狀全裂,裂片5枚(一年生裂片3枚),倒卵形或廣倒卵形,長11~15厘米,寬6~8厘米,基部楔形,全緣或有不規則牙齒。花序柄長20~40厘米,較葉低;佛焰苞全長11~14厘米,下部筒狀,口緣平截,綠色或帶紫色;花序軸先端附屬物棍棒狀。漿果紅色。花期7~8月。

生長於陰坡較為陰濕的林下。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③異葉天南星,又名:獨角蓮,狗爪南星、母子半夏、虎掌半夏、狗爪半夏、獨葉一枝槍。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塊莖近球狀或扁球狀,直徑1.5厘米左右。葉1片,鳥趾狀全裂,裂片9~17枚,通常13枚左右,長圓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4~12厘米,寬1.3~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中央裂片最小。花序柄長50~80厘米;佛焰苞綠色,下部筒狀,花序軸先端附屬物鼠尾狀,延伸於佛焰苞外甚多。漿果紅色。花期7~8月。

生長於陰坡或山谷較為陰濕的地方。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浙江、江蘇、訌西、湖北、四川、陝西等地。

此外,下列同屬植物亦可入藥:①擬天南星

塊莖小,碟狀。葉l片,有淡綠色或紅色的柄;中間小葉兩端狹,中間寬。佛焰苞開展部分的邊緣很少捲曲(分布江蘇、湖北)。②朝鮮天南星,塊莖球形或扁球形。莖具明顯的紫黑色斑紋。複葉2枚,小葉5~15片,小葉片先端尖銳,基部楔形。肉穗花序軸頂端棍棒狀(分布吉林,遼寧)。③虎掌塊莖近球形。葉1片,葉柄深褐色;中間小葉先端長尖,下部短狹。佛焰苞開展部分的邊緣捲曲(分布湖南、湖北、江蘇、安徽、福建、江西、陝西)。④鬼蒟蒻,又名日本天南星。複葉2枚,小葉9~15片,呈鳥趾狀排列;小葉片狹長橢圓形至廣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略波狀(分布四川)。⑤多疣天甫星,塊莖大而扁,干後黑色。葉1片,葉柄粗壯,暗綠色,密生多數小疣;小葉3片,菱狀圓形至寬卵形,下面紫紅色,布滿小點。花莖短,亦有小疣;佛焰苞先端延長,有深紫色寬條紋(分布雲南)。⑥偏葉天南星,又名花南星。複葉2枚,小葉3片,頂生小葉具柄,側生小葉基部偏斜(分布陝西)。⑦象天南星,小葉3片,有柄,葉緣波狀(分布陝西)。

生境分部主產四川、河南、貴州、雲南、廣西等地。此外。山東、河北、江蘇、浙江、安徽、陝西、甘肅、遼寧、吉林等地亦產。

性狀乾燥的塊莖,呈扁圓形塊狀。直徑2~7厘米,厚1~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皺縮或較光滑,莖基處有凹人痕跡,周圍有麻點狀鬚根痕。塊莖的周圍具球狀側芽的,習稱"虎掌南星",亦有不帶側芽的。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氣,味辣而麻。以體大、色白、粉性足、有側芽者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藥。

化學成分含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氨基酸。

藥理作用天南星具有抗腫瘤作用。

炮製天南星:揀去雜質,洗淨灰屑,曬乾。制南星:取揀淨的天南星,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每日換水2~3次,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大小,適當掌握浸漂日數。至起白沫時,每南星100斤加白礬2斤,浸泡一月後,繼續換水,直至口嘗無麻辣感為止,撈出,與鮮薑片及白礬粉層層均勻鋪入容器內,加水淹沒,約經3~4星期,復倒入鍋內煮至內無白心,取出,揀去薑片,晾至六成干,悶潤後切片,曬乾(每天南星100斤,用鮮姜25斤,白礬12.5~25斤)。

性味苦辛,溫,有毒。

①《本經》:"味苦,溫。"

②《吳普本草》:"岐伯、桐君:辛,有毒。"

③《藥性論》:"味甘。"

④《履巉岩本草》:"溫,有小毒。"

歸經入肺、肝、脾經。

①《綱目》:"手、足太陰。"

②《本草通玄》:"肺、脾、肝。"

③《本草新編》:"入脾、肺、心三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治中風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風痰眩暈,喉痹,瘰癧,癰腫,跌扑折傷,蛇蟲咬傷。

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祛風痰,解痙癇:用於風痰壅盛之中風眩暈、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驚癇,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於破傷風。

①《本經》:"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

②《別錄》:"除陰下濕,風眩。"

③《藥性論》:"治風眩目轉,主疝瘕腸痛,傷寒時疾,強陰。"

④《本草拾遺》:"主金瘡傷折瘀血。碎敷傷處。"

⑤《日華子本草》:"窨蛇、蟲咬、疥癬惡瘡。"

⑥《開寶本草》:"主中風,除痰,麻痹,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

⑦《醫學啟源》:"去上焦痰及頭眩暈。"

⑧李杲:"主破傷風,口噤身強。"

⑨王好古:"補肝風虛。治痰功同半夏。"

⑩《綱目》:"治驚癇,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瘡糜,結核,解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陰虛燥痰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蜀漆為之使。惡莽草。"

②《日華子本草》:"畏附子、乾薑、生薑。"

③《本草備要》:"陰虛燥痰禁用。"

④《會約醫鏡》:"孕婦忌之。"

複方①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氣逆,及氣虛眩暈:南星(生用)一兩,木香一分,川烏(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上細切,每服半兩,水二大盞,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侯。(《局方》三生飲)

⑤治暴中風口眼歪斜:天南星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攤紙上貼之,左歪貼右,右歪貼左,才正便洗去。(《楊氏家藏方》天南星膏)

⑥治風癇:天南星(九蒸九曬)為末,薑汁糊丸,梧子大。煎人參、菖蒲湯或麥門冬湯下二十丸。(《中藏經》)

④治破傷風:㈠天南星、防風各-兩。上二味,搗羅為末,先用童子小便洗瘡口,後以此藥末酒調貼之。(《聖濟總錄》奪命散)㈡白芷、南星、白附子、天麻、羌活、防風各一兩。研末調敷傷處。如破傷風初起,角弓反張,牙關緊急,每用三錢,熱童便調服。(《醫宗金鑒》玉真散)

⑤治小兒驚風,大人諸風:生半夏七兩,生天南星三兩,生白附子二兩,生川烏頭半兩(去皮及臍)。上搗羅為細末,以生絹袋盛,用井花水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放磁盆中,日曬夜露,至曉棄水,別用井花水攪,又曬,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後如玉片,研細,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大人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癱瘓風溫酒下,並不以時候服。(《閻氏小兒方論》青州白丸子)

⑥治諸風口噤:天南星(炮,銼),大人三錢,小兒三字,生薑五片,蘇葉一錢。水煎減半,入雄豬膽汁少許,溫服。(《仁齋直指方》)

⑦治風痰頭痛不可忍:天南星(大者,去皮)、茴香(炒)。上等分,為細末,入鹽少許在面內,用淡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薑湯下。(《魏氏家藏方》上清丹)

⑧治小兒走馬疳,蝕透損骨:天南星大者一枚,雄黃皂子大。上二味,先用天南星當心剜作坑子,次安雄黃一塊在內,甩大麥面裹合,炭火內燒令煙盡,取出候冷,入麝香一字同研為細末。先以新綿搵血,然後於瘡上摻藥。一日三次。(《聖濟總錄》天南星散)

⑨治喉閉:白僵蠶、天南星(並生用)等分。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一字許,用筆管灌在喉中,仍咬乾薑皂子大,引涎出。(《中藏經》)

⑩治頭面及皮膚生窟,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軟或硬,不疼不癢,不可輒用釺灸:生天南星一枚(洗,切。如無生者,以干者為末),滴醋研細如膏,將小針制病處,令氣透,將膏攤貼紙上如瘤大貼之,覺癢即易,日三、五上。(《聖濟總錄》天南星膏)

⑾治痰濕臂痛,右邊者:天南星、蒼朮等分。生薑三片,水煎服之。(《摘元方》)

⑿治身面疣子:醋調南星末塗之。(《簡易方論》)

臨床應用①治療子宮頸癌

採取陰道局部用藥與口服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對於Ⅲ期及少數晚Ⅱ期的病人加用宮旁四野的體外放射治療。內服藥:生天南星煎湯代茶,劑量由每日5錢逐漸增加到1.5兩,另根據病情、體質,辨證用藥。局部用藥可採用不同的劑型及用藥途徑:㈠藥包:鮮天南星根部洗淨泥砂(不可泡在水中)。每3錢加75%酒精0.5毫升,搗成漿狀,用一層紗布包紮成橢圓狀,塞在癌灶部位.㈡栓劑:每片含生藥60克,覆蓋在宮頸的癌灶上。㈢棒劑:每根含生藥10克,可塞在頸管內。㈣針劑:每支2毫升,含生藥10克,每天或隔天注入宮頸及宮旁組織4毫升。此外,尚可用天南星提取物行盆腔離子透入法。用上法治療105例,近期治癒20例,顯效46例,有效16例。有效率為78%。對Ⅰ期的療效較好,Ⅱ、Ⅲ期療效較差;對於潰瘍型、結節型效果最好,糜爛型與菜花型次之,空洞型效果較差。應用天南星治療開始有顯著效果,治療一個時期會停滯不前(可能因產生抗藥性),如應用其他藥物治療病情改善後,再用天南星治療則又有效果。內服或注射天南星對肝、腎功能及血象無異常改變,可能對癌細胞有特異的抑制作用。

②治療腮腺炎

取生天南星研粉浸於食醋中,5天後外塗患處,每天3~4次。治療6例,當天即退熱,症狀減輕,平均3~4天腫脹逐漸消退。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天南星 拼音Tiān Nán Xīnɡ

英文名Pedate PinalliaJackinthepulpit Rhizome, Jackinthepulpit Tuber

別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頭、蛇木芋、山苞米、蛇包穀、山棒子

出處1.出自《本草綱目拾遺》。《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天南星,全株有毒。含毒成分:根頭含有毒的生物鹼;根、葉、莖都含苛辣性毒素。

2.中毒症狀:皮膚與之接觸發生瘙癢;誤食後舌、喉發癢而灼熱,腫大,嚴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食五錢可引起中毒。

3.解救方法:3.1.皮膚中毒可用水或稀醋。鞣酸洗滌。

3.2.誤食中毒服稀醋或鞣酸或濃茶、蛋清等。如呼吸困難則供氧氣,必要時作氣管切開。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天南星、一把傘南星及東北天南星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2.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3.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Arumerubescens Wall.;A.consanguineum Schott]

採收和儲藏:10月挖出塊莖,去掉泥土及莖葉、鬚根,裝入撞兜內撞搓,撞去表皮,倒出用水清洗,對未撞淨的表皮再用竹刀刮淨,最後用硫黃熏制,使之色白,曬乾。本品有毒,加工操作時應戴手套、口罩或手上擦菜油,可預防皮膚發癢紅腫。

原形態1.虎掌, 多年生草本。1-2年生塊莖近圓球形,三年以上塊莖由於側生2-5個乳頭狀小塊莖而呈扁柿形,直徑達6cm。葉自芽眼抽出,2-6叢生;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5-13,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中裂片比例裂片長大,長15-18cm,寬約3cm。花序便2-4,亦自芽眼抽出,長15-30cm;佛焰苞為匙狀披針形,問下漸變細,色質如葉,宿存響穗花序雌花序軸部分與佛焰苞貼生,長1-3cm,外側着花;雄花序軸部分游離,長5-7mm;小花密集,黃色;附屬器形如鼠尾,長達15cm。漿果卵形,熟時綠白色,易脫落布地,當年發芽長出新株。花期5-7月,果期6-10月。

2.大南星,多年生草本。塊莖近圓球形,直徑2-5cm。葉常單一;葉柄卜部鞘狀,下部具膜質鱗葉2-3;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11-19,線狀長圓形或倒被外形,中裂片比兩側短小。花序柄從葉柄中部分出;佛焰苞管部長3-6cm,綠白色,喉部截形,外線反卷,檐部卵狀披針形,有時下彎呈盔狀,淡綠色全淡黃色;向穗花序袖與佛焰苞完全分離;肉穗花序兩性或雄花序單性;兩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長約2cm,花密,上都雄花序長約3cm,花疏;單性雄花序長3-5cm,粗3-5mm;附屬器基部直徑0.5-1cm,長達20cm,伸出佛焰苞喉部後呈「之」字形上升。果序近圓錐形,漿果熟時紅色,佛焰苞枯萎而效果序裸露。種子黃紅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

3.一把傘南星,多年生草本。塊莖近圓球形,直徑達6cm。鱗葉紫紅色或綠白色,間有褐色斑塊。葉單一;柄長達70cm,中部以下具葉鞘;葉片放射狀分裂,裂片7-20,披計形或長圓形,長7-24cm ,寬1-4cm,長漸尖或延長為線尾狀。花序柄自葉輛中部分出,短於葉柄;佛焰苞顏色多樣,綠色問有白色條紋或淡紫色至深紫色中夾雜着綠色、白色條紋;喉部擴展,邊緣外卷,檐部寬大,三角狀卵形至長圓卵形,光瑞延伸為長達15cm的線尾;肉穗花序;雌花序輪在下部,中性花序軸位於中段,緊接雄花序軸,其上為長約5cm的棒狀附屬器。果序成熟時裸露,漿果紅色。種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4.東北天南星,與天南星及一把傘南星的區別為:本葉;葉柄長17-30cm,下部1/3具鞘,紫色;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5,倒卵狀被針形或橢圓形,先端短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中裂片具長約2cm的柄,長7-12cm,寬4-7cm,例裂片具長約1cm。共同的柄,全緣。花序柄短於葉柄,佛焰苞綠色或紫色具白色條紋;肉穗花序單件;雄花序年約2cm,花疏;雌花序長約1cm;各附屬器具短柄,棒狀。漿果紅色;種子4顆,紅色。肉穗花序軸常於果期增大,果落後紫紅色。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 生于山谷、河岸、草地、草叢及竹林下。

2.生於灌叢、草地及林下。3.生於荒地、草坡、灌叢及林下。

4.生於海拔50-1200m的林下和溝旁。

資源分布:1.分布於華北、華東。

中南、西南及陝西等地。

2.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西北和西藏以外)。

3.分布於除東北、內蒙古和新疆以外的大部分省區。

4.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寧夏、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冷涼濕潤氣候和陰濕環境,怕強光,應適度蔭蔽或與高稈作物或林木間作。以選濕潤、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上或砂質壤土栽培,粘土及窪地不宜種植。山區可在山間溝谷、溪流兩岸或疏林下的陰濕地種植。忌連作。

栽培技術用種子或塊莖繁殖。種子繁殖:選擇當年新收種子於8月上旬播種,按行距12-15cm開淺溝,把種子插入溝內,覆土約1.5cm,溫度在20℃左右,約10d出苗。翌年4、5月苗高5-10cm,按株距15cm定植。亦可用濕沙貯藏,翌年春季播種育苗。因種子繁殖生長期長,產量不高,故一般多不採用。塊莖繁殖:於 10-11月收穫時,選無病蟲害、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莖,貯放於地窖內。翌年4月在畦面開淺溝,溝距20-25cm,株距15cm下種,芽頭向上,覆土4-5cm,澆水,每1hm2需大的種莖600-750kg,小的種莖30-40kg,裁後15d左右出苗。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要注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注意排水。7月苗高15-20cm,追施人糞尿1次。初次追肥後,直深中耕,第2次追肥在8月,施硫酸銨和過磷酸鈣混合肥料,施肥後要澆足水。花期除留種株外,其餘花序全部摘除。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病毒病,要注意選留健壯無病殊作種,並防治蚜蟲為害。蟲害有短須蟎,成、若蟲於葉背吸食汁液,使葉變黃,脫落。用20%雙甲眯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蟎特3000倍噴霧。

性狀性狀鑑別(1)虎掌塊莖呈扁平而不規則的類圓形,由主塊莖及多數。附着的小塊莖組成,形如虎的腳掌,直徑1.5-5cm。表面淡黃色或淡棕色,每一塊莖中心都有一莖痕,周圍有點狀鬚根痕。質堅實而重,斷面不平坦,色白,粉性。氣微,味辣,有麻舌感。

(2)天南星 塊莖呈稍扁的圓球形,直徑1.5-4c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較光滑,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有1圈1-3列顯着的根痕,周邊偶有少數微突起的小側芽,有時已磨平、氣味同上。

(3)一把傘南星塊莖呈扁圓球形,直徑2-5.5cm,表面淡黃色至淡棕色,頂端較平,中心莖痕淺凹,四周有葉痕形成的環紋,周圍有大的麻點狀根痕,但不明顯,周邊無小側芽。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味同上。

(4)東北天南星塊莖呈扁圓形,直徑1.5-4cm,中心莖痕大而稍平坦,呈淺皿狀,環紋少,麻點狀根痕細,排列不整齊,周圍有微突出的小側芽。氣味同上。

以個大。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1)虎掌 ①澱粉粒單粒呈圓球形、橢圓形或盔帽,直徑3-13-21pm,長至26m,臍點圓點狀、裂縫狀、星狀或「人」字狀;復粒極多,由2-10多分粒組成。②草酸鈣針晶長20-60μm。③粘液細胞直徑60-135μm。

(2)天南星 ①澱粉粒單粒呈圓球形、半球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18μm,臍點圓點狀、星狀、裂縫狀、三叉狀;復粒甚多,由2-10分粒組成,臍點多不明顯。②草酸鈣針晶長13-64-86μm。

(3)一把傘南星 ①澱粉粒極多。單粒大多呈圓球形,稀橢圓形或半球形,直徑2-20μm,臍點圓點狀、裂縫狀、「十」字狀、「人」字狀或星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2-4分粒組成,臍點明顯,螺紋、環紋導管直徑8-27μm。②草酸鈣針晶束及外晶隨處可見,草酸鈣針晶長34-52μm。此外,可見草酸鈣方晶、棕色塊。

(4)東北天南星 ①澱粉粒單粒呈圓球形。橢圓形,直徑2-26μm,臍點三義狀、「人」字狀、「十」字狀或裂縫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2-10多分粒組成。③草酸鈣針晶長20-60μm。

化學成分虎掌的根、莖含多種生物鹼和環二肽類化合物成分,已經分離得到:3-異丙基吡咯並[1,2a]哌嗪-2,5-二酮[3-isopo pyl-pyrrolo[1,2a]piperazine-2,5-dione]即是L-脯氨酰-L-纈氨酸酐(L-prolyl-LK-valine anhydride),3,6-二異丙基-2,5-哌嗪二酮(3,6-diisopropyl-2,5-piperazinedione)即是L-纈氨酰-L-纈氨酸酐(L-valyl-L-valine anhydride),3-異丙基-6-叔丁基-2,5-哌嗪二酮(3-isopropyl-6-tert-butyl-2,5-piperazinedione),3-異丙基-6-甲基-2,5-哌嗪二酮(3-isopropyl-6-methyl-2,5piperazinedione)即是L-纈氨酰-L-丙氨酸酐(L-valyl-L-alanine anhydride),β-卡啉(β-carboline),1-乙酰基-β-卡啉(1-acetyl-β-carboline),2-甲基-3-羥基吡啶(2-methyl-3-hydroxypyridine),脲嘧啶(uracil),5-甲基脲嘧啶(5-methylk uracil)即是胸腺嘧啶(thymine),煙酰胺(nicotinamide),雙吡咯並[1,2a][1,2d]六氫吡嗪-2,5-二酮[bispyrrala[1,2a][1,2d]-hexahydropyrazine-2,5-dione]即是L-脯氨酰-L-脯氨酸酐(L-proly-L-proline anhydride),3-異丙基-6-異丁基-2,5-哌嗪二酮(3-isopropyl-6-isobutyl-2,5-piperazinedione)即是L-纈氨酰-L-亮氨酸酐(L-valyl-L-leucine anhydride),3-基-6-甲基-2,5-哌嗪二酮(3-benzyl-6-methyl-2,5-piperazinedione)即是L-苯丙氨酰-L-丙氨酸酐(L-phenylalanyl-L-alanine anhydride),吡咯並[1,2a]六氫吡嗪1,4-二酮(pyrrolo[1,2a]hexahydropyrazine-1,4-dione)即是L-甘氨酰-L-脯氨酸酐(L-glucyl-L-proline anhydride),L-順式-3-(對-羥下基)-6-異丁基-2,5-哌嗪二酮[l-cis-3-(p-hydroxybenzyl)-6-isobutyl-2,5-piperazinedione]即是L-酷氨酰-L-亮氨酸酐(L-tyrosyl-L-leucine anhydride),3-甲基-6-異丁基-2,5-哌嗪二酮(3-methyl-6-isobutyl-2,5-piperazinedione)即是L-丙氨酰-L-亮氨酸酐(L-alanyl-L-leucine anhydricde),3-甲基-6-仲丁基-2,5-哌唪二酮(3-methyl-6-secbutyl-2,5-piperazinedione),L-苯丙氨酰-L-絲氨酸酐(L-phenylalanyl-L-serine anhydride),L-酷氨酰-L-丙氨酸酐(L-tyrosyl-L-alanine anhydride),L-脯氨酰-L-丙氨酸酐(L-prolyl-L-alanine anhydride),3-乙酰氨基-2-哌啶酮(3-acetamino-2-piperidone),腺苷(adenosine),以及掌葉半夏鹼(pedatisectine)A、B、C、D、E。掌葉半夏鹼A的結構是5-羥基-2-吡啶甲基腺嘌呤(5-hydroxy-2-pyridylmethyl-adenine),常葉半夏鹼B京是腺嘌呤(adenine),掌葉半夏鹼C的結構是1-丙烯酸乙酯-7-醛基卡啉[1-(3-ethylacrylate)-7-aldehydocarboline],掌葉半夏鹼D的結構是2-甲基-3-(2,3,4-三羥基丁基)吡嗪[2-methyl-3-(2,3,4-trihydroxybutyl)pyrazine],掌葉半夏鹼E的結構是2-甲基-3-(1,2,3,4-甲羥基丁基)吡嗪[2-methyl-3(1,2,3,4-tetrahydroxybutyl)。還含胡蘿蔔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櫚酸(palmitic acid),絲氨酸(serine),纈氨酸(valine),賴氨酸(lysine),脯氨酸(proline)等30多種氨基酸和鎂、鋁、鋅、銅、硒、釩、鈷等20多種無機微量元素。

天南星、一把傘南星的根莖均含β-谷甾醇以及與虎掌相同的多種氨基酸和無機微量元素,只是含量有所不同。

東北天南星含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藥理作用1.抗驚厥作用:腹腔注射天南星水煎劑3g/kg,可明顯對抗士的寧,五甲烯四氮唑及咖啡因引起的驚厥,但不能對抗電休克的發作,且品種不同其抗驚強度有所差異,但也有報告指出,天南星不能對抗士的寧所致的驚厥和死亡,但能對抗煙鹼所致的驚厥死亡,尚能消除其肌肉震顫症狀;對小鼠肌肉注射破傷風毒素所致的驚厥,天南星能推遲動物死亡的效果。

2.鎮靜、鎮痛作用:兔及大鼠腹腔注射天南星煎劑後,均呈活動減少、安靜、翻正反射遲鈍。並能延長小鼠對成巴比妥納的睡眠時間,且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3.祛痰作用:採用小鼠酚紅排泄法進行實驗,表明天南星水劑有祛痰作用,給藥組自呼吸道排出酚紅量分別為對照組的150%及170%。

4.抗腫瘤作用:鮮天南星(未鑑定品種)的水提取液經醇處理的製劑,體外對Hela細胞有抑制作用,對小鼠實驗性腫瘤如肉瘤S180,HCA實體型及U14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並證實d一甘露醇可能是抗癌有效成分。

5.抗氧化作用:天南星所含兩種生物鹼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抑制肝線粒體脂質過氧化反應等活性。

6.其它作用:天南星中兩種生物鹼S201和S202對離體犬的心房和乳頭肌收縮力及竇房節頻率均有抑制作用,並能拮抗異丙腎上腺素對心臟的作用。鮮天南星的水提醇沉製劑,體外對Hela細胞有抑制作用。對小鼠實驗性腫瘤有效,對S180、HCA實體型、U14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毒性天南星(未鑑定品種)根莖生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口腔粘膜輕度糜爛,甚至部分壞死脫落,咽喉乾燥,並有燒灼感,舌體腫大,口唇水腫,大量流涎,口舌麻木,味覺喪失,聲音嘶啞,張口困難。小鼠腹腔注射鬼蒟箬水浸液半數致死量為13.5g/kg。

1.天南星不同炮製法對飲片毒性的影響:楊守業等對天南星生品、白礬浸製片、熱壓片和藥典法炮製品對粘膜的刺激性,急性和亞急性毒性進行了比較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炮製能夠使其毒性降低或消除,不同南星製品分別灌胃小鼠50g/kg,不引起死亡,生片和藥典法飲片湯劑150g/kg灌胃小鼠亦未見毒性反應,且對大鼠生長及肝功能無不利影響。在小鼠亞毒試驗中熱壓片和藥典法製品呈現一定的毒性反應,可能與炮製品中白礬存留量有關。

2.天南星不同炮製品水煎劑150g/kg灌胃大小鼠急性和亞急性試驗未見毒性反應。天南星醇浸膏給小鼠皮下注射後可使動物因驚厥而死亡。

鑑別理化鑑別(1)取本品粉末2g,以溫水20ml浸泡4h後,濾過。濾液濃縮點樣,按紙層析法,以甲醇展開,噴以0.2%茚三酮醇溶液,80℃烘乾10min,現藍紫色斑點。(檢查氨基酸)(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以乙醇10ml浸泡24h離心後吸取上清液,揮去乙醇,加 0.5ml鹽酸水解,用乙醚提取,取乙醚液濃縮點樣,以3,4-二羥基苯甲醛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硅膠G薄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9.2:o.6:O.2)展開,2%間苯三酚乙醇液一濃硫酸(1:1)顯色。供試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炮製天南星:揀去雜質,洗淨灰屑,曬於。制南星:取揀淨的天南星,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每日換水2-3次,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大小,適當掌握浸漂日數。至起白沫時,每南星100斤加白礬2斤,浸泡一月後,繼續換水,直至口嘗無麻辣感為止,撈出,與鮮薑片及白礬粉層層均勻鋪入容器內,加水淹沒,約經3-4星期,復倒入鍋內煮至內無白心,取出,揀去薑片,晾至六成干,悶潤後切片,曬乾(每天南星100斤,用鮮姜25斤,白礬12.5-25斤)。

性味味苦;辛;性溫;有毒

歸經肺;肝;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主中風痰壅;口眼歪任意;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風痰眩暈;癲閒;驚風;破傷風;咳嗽多痰;癰腫;瘰癧;跌打麻痹;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一般制後用:或入丸散。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

注意陰虛燥咳,熱極、血虛動風者禁服,孕婦慎服。生天南星使用不當易致中毒,症狀有口腔粘膜糜爛,甚至壞死脫落,唇舌咽喉麻木腫脹,運動失靈,味覺消失,大量流涎;聲音嘶啞,言語不清,發熱,頭昏,心慌,四肢麻木,嚴重者可出現昏迷,驚厥;窒息,呼吸停止。

各家論述1.《本草衍義補遺》:天南星,欲其下行,以黃柏引之。

2.《綱目》:虎掌天南星,味辛而麻,故能治風散血;氣溫而燥,故能勝濕除涎;性緊而毒,故能攻積拔腫而治口喎舌糜。楊士贏《直指方》雲,諸風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參、石菖蒲佐之。南星得防風則不麻,得牛膽則不燥,得火炮則不毒。

3.《本草經疏》:半夏治濕痰多,南星主風痰多,是其異矣。

4.《本草匯言》:天南星,開結閉。散風痰之藥也。但其性味辛燥而烈,與半夏略同,而毒則過之。半夏之性,燥而稍緩,南星之性,燥而頗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若風痰濕痰,急閉涎痰,非南星不能散。

5.《本經逢原》:天南星,即《本經》之虎掌也。為開滌風痰之專藥。《本經》治心痛、寒熱、結氣,即《開寶》之下氣、利胸膈也。《本經》之治積聚伏梁,即《開寶》之破堅積也。《本經》之治筋痿拘緩,即《開寶》之治中風、除麻痹也。《本經》之利水道,即《開寶》之散血墮胎也。蓋緣一物二名,後世各執一例,是不能無兩歧之說。南星、半夏皆治痰藥也。然南星專走經絡,故中風麻痹以之為嚮導,半夏專走腸胃,故嘔逆泄瀉以之為嚮導。

6.《本經》: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

7.《別錄》:除陰下濕,風眩。

8.《藥性論》:治風眩目轉,主疝瘕腸痛,傷寒時疾,強陰。

9.《本草拾遺》:主金瘡傷折瘀血。碎敷傷處。

10.《日華子本草》:窨蛇、蟲咬、疥癬惡瘡。

11.《開寶本草》:主中風,除痰,麻痹,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

12.《醫學啟源》:去上焦痰及頭眩暈。

13.李杲:主破傷風,口噤身強。

14.王好古:補肝風虛。治痰功同半夏。

15.《綱目》:治驚癎,口眼喎斜,喉痹,口舌瘡糜,結核,解顱。

摘錄《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天南星的功效與作用,博禾醫生 , 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