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台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台縣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位於浙江省東中部,台州市北部,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

天台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有國清寺桐柏宮、赤城山玉京洞等景點,於2015年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並曾入選「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歷史沿革

天台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夏商周三代,天台屬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甌越地。公元前323年越為楚滅,屬楚。

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以原東越地置閩中郡,天台屬之。

西漢初,高祖劉邦封韓信為楚王,天台屬楚;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劉賈為荊王,轉屬荊國。惠帝三年(前192年)越功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天台屬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伐東甌,東甌舉國遷徙江湖間,其地遂虛。至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於該地置浦縣,屬會稽郡。

東漢光武帝建武初改名章安,天台仍屬之。

三國吳大帝黃龍三年(公元231年)分章安、永寧置始平縣(南始平),屬臨海郡。這是天台置縣之始,轄境包括今天台、仙居兩縣。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雍州亦有始平縣(北始平),遂更名為始豐縣。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從南鄉析出置樂安縣(今仙居縣)。章安令孫綽(341-371)作《游天台山賦》,從此天台山聞名遐邇。

南朝宋沿襲晉為始豐縣,屬臨海郡。齊、梁改為始平縣,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屬赤城郡。陳復為始豐縣,仍屬臨海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陳,廢始豐併入臨海縣,屬處州(括州)。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吳李子通,分臨海縣置始豐,屬海州,尋屬台州。八年(公元625年)又廢始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再置始豐縣。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名唐興,屬台州。

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封錢鏐為吳越王,台州屬焉。開平三年(公元909年),以境內天台山而改唐興縣為天台縣。後唐同光(公元923-926)初,復名唐興。至後晉天福年間(公元936-942年)改名為台興縣。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定名為天台縣。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天台隨台州歸宋。終兩宋三百餘年,均屬台州。

元改台州為台州路,天台屬之。

明代,改路為府,天台屬台州府。

清沿襲明制,天台縣仍屬台州府,分三十七都。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月下旬,太平軍攻占天台,建政權,設鄉官。次年二月,復為清統治。

中華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存道,天台改屬會稽道。1927年取消道制,實行省縣兩級制,天台直屬浙江省。1940年,在臨海設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通稱浙江第七區,管轄原台州六縣(後增新折的三門縣),天台屬之。抗日戰爭時期,成立浙東行署,主管浙東舊八府各縣,駐節天台街頭。

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台州專區。1954年6月,台州專區撤銷,天台劃到寧波專區。1957年7月,台州專區恢復,天台劃歸台州。1958年12月,撤台州專區,天台又劃到寧波專區。1962年4月,重置台州專區,天台又劃歸台州(1970年改稱台州地區,1994年9月改稱台州市)。[1]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唐代、宋代實行鄉里制,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嘉定年間,全縣分4鄉12里。元、明時期實行都圖制。明洪武間全縣分128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改為73里。明末清初,改為2鎮、4鄉、37都。清光緒年間,改為4鎮、4鄉、37都。民國初年,實行自治。民國19年(公元1930年)改為區、鄉(鎮)、閭鄰制。民國22年,全縣設6個區、246個鄉、16個鎮、1532個閭(25戶為閭)、7640個鄰(5戶為鄰)。民國23年,改為鄉、鎮、保、甲制。民國31年,全縣設4個區、58個鄉鎮、663個保、6439個甲。民國35年,調整為4個區、10個鎮、45個鄉,保、甲相同。民國37年調整為4個區、55個鄉鎮、675個保、6962個甲。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廢除保甲制。當年6月,全縣設6個區(城區、蒼山、南山、平橋、街頭、北山),10個鎮、46個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天台縣屬台州專區。1954年台州專區撤銷,天台縣改屬寧波專區。1957年台州專區恢復,天台縣復屬之。1958年台州專區再次撤銷,天台縣又屬寧波專區。1962年台州專區又設,天台縣仍屬之。1970年台州專區改名為台州地區,1994年,天台縣屬台州市。

1985年6月,坦頭、平橋、街頭、白鶴4個鄉改為鎮。1988年7月,全縣有7個區、1個鎮(區級)、45個鄉和6個鄉級鎮。1992年5月,經過撤區、擴鎮、並鄉,全縣共設8個鎮、11個鄉。

1999年2月1日,經縣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城關鎮在新民辦事處(轄6個行政村)的基礎上建立新民管理區委員會,作為鎮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並賦予一級鄉鎮政府的相應管理權限。

2001年2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麗澤鄉、山河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城關鎮行政區域。擴大後的城關鎮轄137個行政村、39個居民區,鎮政府駐赤城路。同年3月23日,縣委、縣政府決定,城關鎮增設赤城管理區(5個村40個居)、國清管理區(47個村)、麗澤管理區(35個村)和山河管理區(31個村)。新民管理區增至18個村。

2001年11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新中鎮、屯橋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與平橋鎮合併,設立新的平橋鎮。新的平橋鎮轄214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鎮政府駐朝陽西路24號(原平橋鎮政府駐地)。撤銷灘嶺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城關鎮。調整後的城關鎮轄172個行政村、40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仍在赤城路。撤銷鶴樓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白鶴鎮。調整後的白鶴鎮轄14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仍在白鶴南街道7號。同年12月,城關鎮增設灘嶺管理區。至此,全縣共設8個鎮(其中,城關鎮轄6個管理區)、5個鄉,管轄996個行政村,41個居民區。從2002年7月開始,全縣行政村撤併。至年末,全縣行政村由996個撤併為584個,居民區仍為41個。

2003年4月,撤銷城關鎮,設赤城、始豐、福溪3個街道。至年末,全縣有行政村568個,居民區38個,社區1個。

2004年8月,經縣委、縣政府聯席會議研究同意,縣政府發文(天政函〔2004〕62號)批准,撤銷赤城街道33個居委會,建立8個社區居委會。石樑鎮溪下村和八遼村因黃龍水庫建設需要而遷至赤城街道,安置在飛鶴社區。至年末,全縣有行政村613個,居委會4個,社區8個。

2005年,平橋鎮撤併行政村5個,白鶴鎮撤併行政村11個。至年末,全縣轄3街道7鎮5鄉,有行政村597個,居委會4個,社區8個。

2011年,行政區劃為:轄3街道7鎮5鄉(12個社區居委會,2個居委會,597個行政村)。

2012年,赤城街道新增一個社區,至年末全縣轄3街道7鎮5鄉(13個社區,2個居委會,597行政村)。

2018年行政區劃調整為:轄3街道7鎮5鄉(21個社區,374行政村)。

2019年末,全縣土地面積1431.66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374個村委會、21個社區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台縣位於浙江省東中部,以境內天台山得名,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地處北緯28°57′02″-29°20′39″、東經120°41′24″-121°15′46″之間。東西長54.7公里,南北寬33.5公里,總面積1420.70平方公里。

天台縣距省城杭州市223公里,到寧波141公里,至椒江110公里。縣界總長310.15公里。其中與新昌縣接邊的縣界長79.53公里;與寧海縣接壤的邊界長54.17公里;與三門縣交界的縣界長19.4公里;與臨海市接邊的縣界長58.8公里;與仙居毗鄰的縣界長25.66公里;與磐安相鄰的縣界長72.52公里。

地貌

天台山脈由縣西向東北蜿蜒,西南綿亘大雷山脈,形成四面環山中部較為平坦的丘陵盆地。東部最高的蒼山頂海拔1113米,北部華頂山海拔1110米。始豐溪兩岸河谷平原海拔50-120米。天台盆地呈三角形,低山和丘陵占全縣總面積81%,河谷平原和台地占19%。

水文

溪流分屬椒江、曹娥江、白溪、清溪、珠游溪5個水系。始豐溪貫穿天台盆地,全長132.7公里(境內長68.5公里),流域面積1610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111.54平方公里)。境內支流40多條,其中三茅溪主流長26.5公里,流域面積157.5平方公里;蒼山溪主流長22公里,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

土壤

天台縣土壤有5個土類,10個亞類,37個土屬,95個土種,主要有紅壤、黃壤、岩性土、潮土及水稻土等5個土類,11個亞類,102個土種。河谷平原多為粉砂性潮土和第四紀紅土發育的紅壤性水稻土,底丘為岩性土,丘陵多為紅壤,底山多為黃紅壤,東北、西南中山地貌區為黃壤。

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

全縣耕地範圍,土壤養分元素含量以適宜水平為主,適宜以上耕地占比83.88%,缺乏水平占總評價面積16.12%。天台縣土壤養分主要缺乏B、Mo等。耕地綜合養分等級適宜及豐富水平耕地主要分布在石樑鎮、南屏鄉、福溪街道與三州鄉,較缺乏與缺乏水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疇鎮、平橋鎮南部與白鶴鎮南部。

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

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結果顯示,天台縣耕地範圍總體清潔,清潔占比92.5%。具有輕微污染風險以上耕地比例為7.49%;主要污染風險元素為Cd、Cr和Ni,其中Cr和Ni主要來源於天台東部廣泛發育的玄武岩風化淋溶作用,引發生態風險較低。

土壤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

土壤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由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與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疊加產生。總體上,天台縣耕地範圍天台縣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以良好與中等為主,兩者共占比78.95%,良好與中等主要分布在天台縣盆地平原地帶;優秀主要分布在四周山地丘陵;差等主要零星分布于山地丘陵,在平原地區呈零散分布的態勢;劣等主要分布在城市周邊,受人為活動影響較大,其餘零星分布于山地丘陵帶。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中等以上共占比97.44%,整體優於其他耕地。

氣候

天台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降水豐富、熱量充足的氣候特徵。又因四周山體環繞,中間低平,小區域氣候特徵顯著,有一定的盆地氣候。

春季始於3月28日,終於5月27日,計61天。氣溫呈波浪式回升,南北氣流交替加劇,低氣壓及鋒面活動頻繁。因此,降水增多,風向多變,常出現連續低溫陰雨天氣。有時冷暖空氣交替激盪,形成拉鋸局面,天氣陰晴不定,故有「春天孩子臉,一天變三變」之說。夏季始於5月28日,終於9月27日,計123天。東南海洋來的溫度高、濕度大的暖濕氣流增強,與還有一定勢力的北方冷空氣相遇,形成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隨着冷空氣的進一步衰退與活動位置的北上,全縣盛夏時期在一致的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除午後有局部雷陣雨外,以晴、熱、少雨為主,常出現伏旱。7-9月受熱帶風暴(包括颱風)影響,常出現狂風暴雨。秋季:始於9月28日,終於11月27日,計61天。暖濕的氣流開始衰退,常有小股冷空氣侵襲,鋒面活動開始增多,常形成陰雨天氣,即農曆俗稱的「八月烏」。中秋以後,冷空氣勢力進一步加強,又受長江下游小高壓影響,天氣穩定,秋高氣爽,有「十月小陽春」之說。冬季,始於11月28日,終於翌年3月27日,計120天。多晴朗寒冷天氣。遇有強冷空氣影響,會引起劇烈的降溫,並伴有大風、大雪和冰凍天氣。[2]

自然資源

水利

天台地表徑流量為12.90億m³,其中始豐溪南岸區為3.53億m³,始豐溪北岸區為5.79億m³,曹娥江嶺上溪區為0.33億m³,曹娥江慈聖溪區為0.81億m³,寧海白溪區為1.37億m³,寧海清溪區為0.84億m³,三門灣海游溪為0.24億m³。全縣實測最大年徑流量為1990年的21.7億m³,最下年徑流量為1967年的5.06億m³。地下水資源1.60億m³,屬於重複計算水量。因此,天台縣境內水資源總量為12.90億m³(未包括縣境外來水2.16億m³)。人均水資源量約2323m³/人。

礦產

天台縣礦藏資源有20多種,其中金、銀、鉛、鋅、花崗岩、石英石、砩石等,儲量大,品位高。天台的古生物資源蘊藏豐富,恐龍蛋、骨化石蘊藏覆蓋面積近230平方公里。

燃料礦產,僅有紫寧褐煤礦,原地沉積,賦存在第三系嵊縣組地層中,其中大嶺頭煤質較差,梨子園、張家井煤質較好。

金屬礦產主要有銀、鉛鋅礦。分布在大嶺口銀鉛鋅礦區、下遼鉛鋅礦區,均為中型礦床。

螢石礦主要分布在城關、福溪、新中、崔岙、新民等地,經多年開採,淺部礦石已開採完,深部尚有。目前有7處螢石礦區在做地質勘查,轉為詳查的有4處,規模均為小型。

珍珠岩分布在九里坪一帶,有小型礦床1處,礦點1處。

沸石礦主要分布在白鶴殿至平橋鎮一帶,該區凝灰岩普遍沸石化,有較好的資源前景。

地開石分布在寶華山林場一帶,為中型礦床,礦石以高硅、低鉀鈉、中~低鋁二三級品為主。

高嶺土分布在祥里、泳溪等地。

石材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北側及南屏鄉一帶。岩石類型主要有花崗岩為主,在後岸、白坭坦等地以凝灰岩為主,可加工成板材和條石供應園林、橋樑等設施建設,富有傳統特色的工藝製品暢銷國內外。

建築石料,普通建築石料資源分布廣泛,資源量豐富,主要為凝灰岩等,岩石石質較堅硬,抗壓強度較高,能達到普通建築石料的質量要求。

磚瓦用岩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內或邊緣地帶的低緩丘陵或殘丘,岩性以兩頭塘組、塘上組的粉砂質凝灰質泥岩、頁岩為主,是磚瓦用岩的主要替代原料。

目前天台縣範圍內現有的採礦權共計8家,其中6家為普通建築用石料,1家為銀鉛鋅礦,1家為螢石礦;高風險探礦權有11家,低風險探礦權有4家,高風險探礦權以螢石和鉛鋅多金屬礦為主,其中螢石占7家。

人口 2019年,年末全縣總戶數196009戶,戶籍總人口602932人,其中男性313659人,女性289273人,性別比為108:100。全年出生人口5855人,出生率9.71‰;死亡人口3553人,死亡率5.89‰;人口自然增長率3.82‰。全縣常住人口為40.6萬人,城鎮化率58.6%。[3]

經濟概況

綜述

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1.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76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9.66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156.61億元,增長8.2%。三次產業比例由2018年的5.3:41.1:53.6調整為5.1:41.1:53.8。人均生產總值(常住口徑)71771元,增長6.4%。[1]

第一產業

2019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66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同期增長2.1%。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3982 公頃,同比增長4.4%,其中:蔬菜播種面積7426公頃,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692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981公頃。畜牧業生產保持平穩,2019年末生豬存欄4.98萬頭;家禽存欄176.00萬羽,出欄731.67萬羽;肉類總產量21583噸。

2019年,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全縣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2平方公里。2019年水利總投入1.57億元,比去年增長21.72%。擴大有效灌溉面積21.09萬畝。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5.33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6106噸,比上年減少2.1%。農村用電量35917萬千瓦時,比去年增長1.5%。

第二產業

2019年,工業經濟平穩發展。2019年工業實現增加值97.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全年小升規工業企業24家,退出13家,目前全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計179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8.07億元,增長7.9%。從六大支柱行業看,紡織業實現增加值3.12億元,增長11.2%;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實現增加值3.87億元,增長3.8%;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實現增加值8.42億元,增長7.8%;汽車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3.43億元,增長4.0%;醫藥製造業實現增加值5.28億元,增長4.9%;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實現增加值3.67億元,下降2.5%。新增市級瞪羚企業6家,全年新改擴建小微園16個,新增標準廠房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坦頭鎮500畝連片小微園初步成型,銀吉創業園、電鍍園區等強鏈補鏈園區有效提升主導行業競爭力。建成無人車間8個,天成自控的車輛座椅數字化車間列入省級數字化車間。銀輪智能裝備、銀輪信息科技入選省第一批工業信息工程服務機構名單,總數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完成862家工業企業畝均改革排名結果分類並向社會公布,規上評價企業畝均稅收29.67萬元/畝。

2019年年末全縣有資質的建築單位34家,累計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1.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47%。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96.8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126.85萬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築面積59.69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9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26.9%,其中:交通投資增長9.7%,民間投資增長36.4%,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下降19.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7.2%,製造業投資增長31.8%。工業性投資增長20.9%。房地產開發投資實現投資59.95億元,增長77.9%,房地產銷售面積61.06萬平方米,下降6.2%。

郵電通信業

2019年全縣實現郵電業務收入4.87億元。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6.4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57.69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16.91萬戶。

國內外貿易、旅遊

2019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6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0%。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3.07億元,增長11.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6.55億元,增長7.3%。從貿易分行業來看,全年批發業實現銷售額145.48億元,增長14.5%;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29.65億元,增長13.2%;住宿業實現營業額4.95億元,增長8.7%;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3.18億元,增長14.1%。

2019年,全縣累計自營進出口54.92億元,去年同期增長5.5%。其中,自營出口52.00億元,增長7.5%,進口2.93億元,下降20.4%。從出口行業看,橡塑行業出口16.20億元,增長5.0%;汽車用品行業出口9.66億元,增長3.6%;機電行業出口9.69億元,增長10.9%;產業用布行業出口3.10億元,增長7.5%;生物醫藥行業出口9.63億元,增長10.9%;建材行業出口0.50億元,增長5.4%;其他產品出口1.92億元,增長16.3%。

2019年,旅遊業加速發展。全年旅遊總人數2105.12萬人次,增長10.7%,旅遊總收入234.72億元,增長12.0%。大瓊台核心景區、旅遊休閒集聚區及和合小鎮、寒山農旅集聚區及寒山小鎮、雲端•唐詩小鎮、易筋經旅遊風情小鎮、禪修養生基地項目、桃源小鎮等項目均有條不紊推進。以研學和療休養市場為重點,設計天台山療休養旅遊體驗產品,更新「慢游天台山」手冊,製作全新的唐詩主題宣傳,進一步提高「中國旅遊日·首游天台山」和「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品牌。100個A級景區村驗收工作全面鋪開,新編制100個A級景區村莊畫冊。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用好流轉農房和下山移民保留村資源,編制《名縣美城·詩意棲居》民宿招商手冊。《天台縣三個「深化」解決民宿農家樂難開業問題》被列入省「三服務」活動月度十個好典型,天台文宿工作登上《台州日報 》頭條。

金融、財政

2019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人民幣)458.40億元,增長14.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人民幣)450.67億元,增長18.5%。其中:短期貸款153.89億元,增長19.5%;中長期貸款177.37億元,增長13.1%。消費貸款合計154.29億元,增長8.5%。經營貸款合計176.98億元,增長23.5%。金融機構餘額存貸比101.7%,比去年年末提高7.0個百分點。

2019年財政保持平穩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7.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22.33億元,增長2.0%。上劃中央「六稅」收入14.66億元,增長1.4%。稅收收入18.55億元,下降1.0%。其中:耕地所得稅稅收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達到182.5%,企業所得稅增長30.8%,增值稅下降4.0%,個人所得稅下降27.1%,契稅下降33.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06億元,增長19.4%,其中民生支出48.60億元,占總支出比重為79.59%。其中城鄉社區事務、節能環保、醫療衛生三項支出較多,分別增長90.8%、69.5%、24.7%。[4]

社會事業

科技

2019年科技事業不斷取得進步。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2家。大力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申報省級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海外企業研發機構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家,新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2家(歷史新高)。2018年全縣實現全社會R&D經費支出4.5億元,同比增長26.6%;擁有R&D活動人員1754人,同比增長29.4%。企業創新動能有效激活,全縣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2.37%,比去年提高0.35個百分點;企業R&D人員占企業從業人員比重8.72%;全縣擁有開展R&D活動企業79家,同比增長41.1%;開展R&D活動企業占規上工業企業51%,比去年提高12.4個百分點。高新產業和戰略性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70.7%;高新技術企業占工業企業比重23.2%。科技創新產出明顯提升,全縣實現專利授權指數3279,同比增長70.1%。共建成眾創空間4家,其中愛合夥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圓圓電子星創天地為國家級星創天地、魔方空間為省級眾創空間。苗圃工場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紅石樑創業園被認定為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深入實施《人才新政三十三條》,大力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強化社會經濟發展智力支撐,新增省級海外工程師3名、市級外國專家工作站1家,銀輪海外人才工作站被認定為市級海外人才工作站。

教育

2019年,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縣有小學學校數41所,小學在校生3.12萬人,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入學率100%。普通中學學校數29所,在校生3.15萬人,初中入學率100%。職業高中學校數3所,在校6831人。年末普通中小學及職業中學專任教師4765人。

文化事業

2019年,文化事業健康發展。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順利通過省第二批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認定,全縣基本實現「一縣四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非遺館)、「一鄉一站」、「一村一室一廣場」的建設目標,全縣千人擁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771平方米/千人。全縣新建和合書吧4家,在工人西路閱讀空間內新增讀者朗讀亭設備。全年累計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000多場,送電影3700多場。加強文藝隊伍建設。推出「一人一藝」全民藝術公益性免費培訓,開設音樂、舞蹈、攝影等二十多個科目,廣受社會好評。啟動「文藝百師團·美麗鄉村行」文化幫扶活動,組織文藝百師團骨幹教師深入基層、服務百姓,在全縣15個鄉鎮(街道)全覆蓋。累計培訓60場次,培訓骨幹千餘名。狠抓文化旅遊市場監管。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集中銷毀違法音像製品4500餘張、非法出版物10000餘冊、侵權汽車座墊500張,遊戲機6個,非法衛星接收設施5套。今年來,出動執法檢查373次,出動941人次,檢查943家次,立案查處21起,警告8家次。

交通

天台的交通以公路為主,出行方便,每日有多趟公共汽車與上海、杭州、寧波等城市往返。部分行車路線及車程如下:

杭州:杭甬高速(沽渚出口)-常台高速-天台出口(車程2小時)

上海:滬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出口)-常台高速-天台出口(車程3.5小時)

江蘇、無錫、常區域:蘇嘉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常台高速-天台出口(車程4.5小時)

南京:寧杭高速-杭州

全縣過境公路總里程1949公里,其中上三高速公路42公里,杭紹台高速正在建設;一條G104國道39公里;兩條省道61公里,S323省道和S326省道;縣道347公里,鄉道338公里,村道1112公里,專用公路10公里。

客運站場6個,其中二級站1個,三級站1個,四級站2個,簡易站2個。擁有長途營運客車93輛,其中旅遊包車29輛;客運線路35條,其中省際班線6條,省內班線21條,市內班線8條。

2019年,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平穩發展。2019年末,全縣營運客車擁有量為487輛,總客位9519座。全縣營運貨車擁有量為499輛,總噸位為7537噸。2019年全縣營運性公路貨運量715萬噸,比上年增長6.6%,貨物周轉量96508萬噸公里,增長5.16%。全年營運性客運量808萬人,增長17.4%,旅客周轉量22726萬人公里,增長0.6%。

醫療

2019年,衛計事業不斷進步。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244個,其中醫院7家,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家,村衛生室45家,衛生院1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69家。全縣有衛生技術人員3457人,其中醫生(師)1615人,註冊護士1335人,年末實有床位2453張。

體育

2019年,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2019年天台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獲得2金4銀1銅,在國內大賽中獲得30金24銀33銅,在省級各類比賽中獲得28金33銀55銅。成功創建10個台州市運動項目訓練基地。今年在訓註冊運動員643人,專職教練員16 名。本周期內向省優秀運動隊輸送優秀體育苗子26名。成功舉辦顧家家居2019年天台山美麗鄉村馬拉松、「天台山▪體彩杯」第八屆世界女子圍棋團體錦標賽、「智動杜鵑」浙江省「天台山▪雲錦杜鵑杯」橋牌賽、第七屆天台後岸桃花節全國氣排球交流活動、「踐初心、擔使命、展風采」天台縣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大會、2019「龍戰士杯」摩托車越野挑戰賽等賽事,全民健身熱潮湧動。開展全民健身節系列活動。共開展賽事和活動50餘次,成功協辦「詩路傳薪」2019浙江傳統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來自全省13個縣、市的15支傳統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隊伍,共300人參加了展演。今年各類健身俱樂部新開辦2家,目前全縣共有各類健身場所59家。全年共完成了1個籠式足球場、1個拆裝式游泳池、12個小康體育村提升工程、3個多功能運動場,為42個村居社區提供了健身器材,提升全民健身硬件水平。全年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大整治182人次,共排查出隱患67處,已整改隱患64處。

傳媒

2019年,廣播電視事業穩步發展。全縣廣播節目1套,全年共播出公共節目時間5575小時,製作廣播節目時間3860小時;縣級電視台1座,公共電視節目1套,全年共播出公共節目時間4253小時,製作電視節目時間550小時;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幹線網絡總長2050公里,數字電視用戶數125425戶。2019年以來廣播電視新聞稿件在央視播出8條,上新華社8條(其中1條視頻點擊率達100萬),浙江衛視播出49條,在「學習強國」刊播56條。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為契機,建成融媒體指揮中心、虛擬演播室、廣播直播廳和播出機房,開展平橋花海節、南屏紅楓節、泳溪香米節等融媒體傳播活動,助農增收近2億元,惠及農戶10萬餘戶。

環境保護 2019年,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對縣內90家企業的環保信用等級進行評定。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企業41家,實施查封(扣押)35家,作出行政處罰行政決定書25份,罰款金額361.76萬,移送公安4起。實行專項值班巡查制度,24小時暢通83881845環境信訪熱線,共受理環境信訪件257件,較去年同期下降33.4%,辦理率達100%,滿意率達100%。繼續開展涉水特色行業整治,引進第三方機構對涉水企業進行全面整治,目前1家已完成整治,其餘36家企業形成問題清單,進入全面整改階段。全年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斷面達標率100%,出境斷面水質達II類,水質有大幅提升。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8.1%,較去年同期上升3.8個百分點,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均值為0.045mg/m3,與去年同期持平;可吸入顆粒物(PM2.5)均值為0.027mg/m3,較去年同期(0.028mg/m3)下降3.6%。

社保

2019年,勞動就業工作得到加強,社會保險事業積極推進。2019年年末,全縣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97354人,比上年末增長5.9%,其中在職職工130701人,比上年末增長6.1%,離退休人員66653人,比上年末增長5.6%;參加工傷保險117184人;

2019年,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縣國有收養性單位1個,床位60張,收養48人,另有1家改名稱為天台縣殘疾人托養中心併入社區照料機構,床位300張。特困人員救助機構4家用,床位662,入住老人229人。合計養老公寓等各類養老機構及社區照料機構共33家,床位3761張,入住老人1660人。

人民生活

2019年,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10元,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4元,增長9.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84 元,增長8.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倍數1.988倍。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414元,增長7.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337元,增長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708 元,增長7.7%。

宗教

天台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佛道雙棲的靈山聖境,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稱,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創於此,國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宮是道教南宗的祖庭,方廣寺為五百羅漢道場,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六洞天,僧、道和合共修,相得益彰,影響深遠,在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經批准登記的宗教活動場共96處,其中佛教44處,道教24處,基督教28處,分布全縣各鄉鎮(街道)。其中,國清講寺(包括智者塔院)、高明講寺、中下方廣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寺院,國清講寺還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華頂講寺和萬年寺是省級重級寺院,紫雲洞(位於天台城關赤城山)和明岩寺(位於街頭鎮明岩)是市級重點寺院。

天台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宗教工作,特別是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後,天台召開全縣宗教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不動搖,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發揮天台山「佛宗道源」資源優勢,以打造中國化宗教文化高地為目標,努力構建「和合圓融」的宗教生態。建設民宗團體聯合辦公「和諧園」築基「和合圓融」宗教生態,獲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熊建平批示肯定。

近年來,積極創辦浙江佛學院天台宗佛學院和浙江道教學院, 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培養工作。2016年9月經國家宗教局檢查驗收並正式獲批,天台成為全國唯一辦有兩所宗教高校的縣。同時,相繼啟動了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中韓日佛教天台宗祖寺修禪寺,德韶國師道場護國寺、通玄寺,唐朝古寺寶華寺,佛教天台宗中興道場螺溪傳教院等一批重點寺觀恢復,取消國清寺、高明寺門票,免費對外開放。積極拓展宗教文化內涵,舉辦了天台山國清講寺允觀大和尚方丈升座慶典、「兩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會、「天台論道、祖庭悟真」中國天台山道教南宗文化周、紀念天台宗祖庭國清講寺建寺1420周年、幽溪傳燈大師文化研討會暨了文大和尚方丈升座慶典等重大宗教文化活動。

友好城市

韓國全羅南道和順郡、日本國栃木縣岩舟町、日本國岩手縣平泉町、美國伊利諾州莫頓市、加拿大朱麗葉特市。

地方文化

方言

天台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台州片。古越語色彩濃重,有許多在古代漢語中找不到源頭的詞彙成分,至今仍保留着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四聲八調與讀細音,地方特色鮮明。

生活習俗

飲食

主食以稻米為主,薯類、麥類、玉米、豆類為輔。舊時山區濱海部分貧瘠地區,以薯絲為主,今為稻米,薯絲成為城鎮居民調劑口味食品。一日三餐,干稀因地因時而異。立夏至中秋,農事繁忙,加一餐點心,稱「接力」。菜餚,稱「下飯」或「菜蔬」,沿海多海產,山區多山貨,平原兼有山海之味。喜食蔬菜與海鮮干制、醃製品,鹹菜為常食佐菜。臭莧菜梗汁燉豆腐為特味佐菜。宴請,舊俗有「六碗」、「八碗」等規格,不足其數不成席,以第一道菜取名。規格較高者有海參席、魚翅席、燕窩席等,菜餚多至二十多盤。

風味食品以米粉類、麥粉類為主。有水浸糕、米麵、豆面、豬肉麥餅、光餅、魚面、豆腐圓、蛋清羊尾、五味粥、糟羹、青團、烏飯麻糍、漾糕、灰青糕、重陽糕、糯米圓、麥餅筒、粽子、餛飩,與各地類同。

糕點以凍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最具特色。每年春節家家製作。臨海、天台、仙居的「羊腳蹄」,以麥粉加糖成形烤制,形似羊蹄,別有風味。酒類,以黃酒為主,以陳為佳,故又稱「老酒」。白酒,俗稱「燒酒」、「糟燒」。以楊梅浸燒酒,稱「楊梅燒」,消暑解乏,城鄉興行。

服飾

服裝、鞋帽、髮型等,舊時男子漢式對襟外衣,圓領,搭襻紐扣。女子漢式右側開襟外衣,窄袖。內衣用套衫或雙襟。男女外褲,腰頭另出,便於系扎。鄉紳士子與店家商人,戴瓜皮帽,穿長衫。民國時期,女興旗袍,男興禮帽,知識階層興中山裝。小兒穿戴,以虎帽、肚兜最具特色。50年代後通行中山裝(男)、列寧裝(女)、軍便裝。50年代,軍用式綠色膠鞋風行,稱「解放鞋」。後塑料鞋、皮鞋等普及。80年代盛行夾克衫、運動服、西裝。所穿鞋襪,舊時為布鞋布襪;民國時期漸行紗襪,皮鞋、運動膠鞋等開始傳入;旅遊鞋繼起,皮鞋日趨高檔。紗襪為尼龍襪替代。青年婦女夏日流行長筒絲襪。

所用布料,舊時棉紗土布居多,常以藍白紗線為經緯,質厚耐磨。夏衣喜用土織苧麻夏布,或以生絹為底料,單面塗以栲膠,稱「栲絹」。外衣顏色,以藍和黑藍居多,一般由染坊染制,也有家庭自染者。鄉間少女喜紅綠相間。民國時興「士林藍」,印花布也逐漸風行。今則皮、棉、絲、毛、化纖諸般衣料,日趨高檔,種種花色,任意選擇。

勞動者於勞作時以腰巾為防護布。婦女入廚所系者稱「攔腰」、「飯攔」。孕婦居家、出門必系,以為能辟邪保胎。山民、工匠、長工,系雙開疊式腰布,形如小裙,便於蹲伏、步行,稱「圍裙」。今「攔腰」尚在使用,其餘已少見。

漁民栲汁衣衫,以棉布浸栲汁染制,色深褐,耐咸鹼。大襟左衽,便於海上右手操作。攏褲大襠寬腿,直襠處綴襉如網,褲下擺及腰腿側斜兜處喜以龍鳳蟲鳥花草等圖案裝飾。今已漸少見。

清時男蓄辮,女纏足,辛亥革命後廢止。少女垂辮,婦女梳髮髻,後漸行剪髮。溫嶺縣石塘一帶漁區中老年婦女仍有梳髻者,髻式美觀多樣。50年代後,中青年婦女流行齊耳短髮或垂肩雙辮。80年代風行燙髮,青年女子也有興披髮、馬尾辮、蜈蚣辮。城鎮漸有老年染髮。

舊時雨天穿「木船」、箬殼鞋,戴箬帽,穿蓑衣或用紙傘、油布傘;富戶穿牛皮釘靴或油靴。民國後漸興橡膠雨鞋,稱「套鞋」。80年代後,摺疊傘、尼龍雨衣、膠布雨衣等興起,紙傘、油布傘等絕跡,蓑衣在農村尚可見。

居住

多聚集而居,形成村落,山區偶有單戶獨屋散處。不少村落按宗族組織,一村一族或一村數族。漁村和人口較多的集鎮,聚族現象不十分明顯。村落總體大多朝南向陽。村落命名,除按宗姓外,往往依據山名、岙名、溪河、渡口、山嶺、塘堤、地勢、山形及橋樑、古塔、寺廟等建築命名,或以當地歷史名人和土特產命名。

民舍一般朝南或東南,利於採光通風,有「朝南屋,兒孫福」之諺。也有忌正南者,以正南為神廟所向,住宅宜朝向微偏。傳統住宅格局,富戶多取院堂式,前庭後園,環以圍牆,入門為庭,升階為堂,正中為堂屋,兩側為居室,一般不開大窗,稱「明廳暗房」。民國時期漸有玻璃窗。天井稱「道地」或「門堂」。也有數戶成一院落的。樓屋一般取畚斗樓式,垂檐出桷,樓後不開窗。樓後開窗者稱「四面樓」。最具特色者為「五鳳樓」,兩廂鳳翼,檐牙高翹。農家大多為平屋或矮樓。就地取材,多數木結構。山區常以泥土壘打成牆,或以塊石、卵石砌牆。平原多磚牆或片石牆。沿海及深山區多茅屋,稱「茅廠」。溫嶺平原一度興以石為材,四牆、間隔、地面、樓面,乃至樑柱、房頂,均以石板、石條建築。70年代前期,農村推廣「大寨屋」,集資或生產隊出資,一字橫排,前後數行,每戶一樓一底。80年代城鄉新建住宅,多鋼筋水泥磚木混合結構,有陽台、專用灶間、衛生間者漸多,並向多層發展。城鎮公寓樓房,由機關、企事業單位興建,或由房產公司開發出售,成套組合,一戶一套。

居家器物,有特色者,多竹製品。如躺椅、靠背椅、飯籃、竹籮等。今家具多成套木製,崇尚現代流行款式。塑料器物已普遍進入尋常人家。

民間工藝

天台工藝美術要數「三雕」最為出名。

天台山木雕,與佛教文化相結合,形成佛像雕刻、佛具製造、棕製品、木珠製品、竹製品等具有相當規模的工藝美術產業。唐代天台山開元寺僧人思托所製作的鑒真和尚坐像,成為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為日本國寶。天台山中華佛教城雕刻的千手觀音像成為故宮博物院國家珍藏。

天台石雕因材施藝,形象逼真,雕刻精細,層次豐富。石雕藝人以刀代筆,以石作紙,用不同粗細,不同曲度的線條,圓潤流暢的刀法,用淺浮雕手法,使佛像產生出虛實相生,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雖未着色,卻能產生多層次變化。

玻璃雕塑始於上世紀50年代。1981年,天台金全才創辦天台山藝苑,又開拓風格獨具的玻璃雕刻工藝,採用碑刻的用刀章法,吸收版畫的黑白對比情趣,藉助現代科技新成果,集浮雕的主體層次和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於一爐,使玻璃刻花藝術推陳出新,豐富了玻璃造型語言,題材擴大至鳥獸、山水、人物和肖像等各個方面。金全才使玻璃工藝向大型室內裝飾陳設發展,作品進入首都人民大會堂浙江廳、北京第11屆亞運會游泳館等大雅之堂。

文化遺產

2006年,浙江省天台縣申報的「濟公傳說」、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濟公傳說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11Ⅰ-11。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遺產編號:Ⅷ-53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2014年,浙江省天台縣申報的劉阮傳說,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5]

旅遊

天台山旅遊風景區

天台山旅遊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北面,坐落於浙江省東中部的天台山,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總面積5.4平方公里,包括國清景區、石樑景區2個景區。1988年8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為中國首批4A級旅遊區。2015年10月15日,國家旅遊局正式公告,天台山旅遊景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天台山旅遊風景區

國清景區位於縣城北3公里,景點面積3.3平方公里。國清寺總面積為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構成一個擁有兩萬多平方米,八百餘間房屋,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樑景點距縣城23公里的叢山翠谷中,景區面積2.1平方公里。翠谷全長1800餘米,最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入定」、「千年睡獅」、「萬年龜象」、原始木荷林、「應真沐浴潭」等等。

其他著名景點還有瓊台仙谷、赤城山、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居等。

天台打造有特色鄉村旅遊——幸福後岸、古道南屏、山水安科、果香湖井、隱逸九遮、文化皇都、現代沸頭、古韻張思、和諧茅垟等鄉村,各具特色。[6]

地方特產

茶葉

天台山是中國最早產茶地之一,漢末高道葛玄在華頂峰施種,至今「葛玄茶圃」尚存有距今1800年的「茶祖」。天台山雲霧茶得雲霧滋潤,以香淳、汁濃著稱,品質特佳,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被譽為「佛天雨露、帝苑仙漿」。唐、宋時日僧最澄、榮西將天台山茶籽、茶藝傳至日本,天台山成為日本茶道的源頭。天台山茶道表演團曾出訪日本等國傳播茶文化,並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榮獲「茶藝精深」的獎牌。

天台產茶歷史悠久,種質資源豐富。近年來,「中黃1號」已成功通過省林木良種認定,其品牌天台黃茶產業作為天台縣茶產業的亮點蓬勃發展。

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萬畝,為中國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種豐富,產量較大的有茄子、甜椒、黃瓜、西紅柿等,產品暢銷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並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水果

天台縣水果種植歷史悠久,「天台山蜜橘」建國前就譽滿上海,果樹資源十分豐富,栽培較多的有楊梅、柑橘、梨、桃、葡萄、枇杷、櫻桃、獼猴桃、柿等種,還成功引種了優稀良種火龍果、藍莓、八月瓜、柚類。天台山野生果樹資源較多,馴化並取得較好效益的有紅樹莓、軟棗獼猴桃。

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氣候條件對常綠和落葉果樹栽培俱宜,且是山區縣,光照好,溫差大,出產果品色艷、形美、質優、味佳,在全國及省、市各類評比中履獲金獎。

天台的果品資源十分豐富,產量較大的有柑橘、桃、梨、楊梅、青梅、葡萄、枇杷、柿等品種。其中本地早柑橘,別名天台蜜橘,1949年前就已名揚上海。

山珍

天台多山地丘陵,衍生着品種繁多、數量較大的山珍,是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食物。其中蕨菜、菌類、獼猴桃、板栗、竹筍等數量較大。

藥材

天台山有上千種中藥材,尤以白朮、茯苓、石斛和被稱為長生不老藥的「天台烏藥」聞名。萬畝中藥材基地已逐步開發形成。[7]

相關視頻

浙江天台縣人有福了,將入駐448億高鐵項目,此縣將要崛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