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子西逃,督撫媾和,中央與地方誰該為「東南互保」負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來自網絡

東南互保是清末歷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該事件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清政府喪失了作為中央政府的覺悟,為了維護中央權力置地方利益於不顧,導致地方督撫出於自保而做出這樣的應激反應。 [1]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東南互保是一樁毀譽參半的標誌性事件。贊同的人認為東南督撫忍辱負重,保住了中國最後一絲元氣。而反對的人則認為這是列強與買辦的無恥勾結,是地方對中央一次徹頭徹尾的背叛。

今天我們就從央地關係和民族利益的角度來看看當年那莊懸案究竟孰是孰非。

太平天國後的央地關係

首先我們來說說央地關係。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政府一度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那就是他手上沒兵可用了。

平定發捻回苗,清政府靠的是湘淮楚系軍閥。而他唯一能依靠的僧格林沁,又在與捻軍的戰鬥中被各方勢力給玩死了。

後來湘軍一家獨大,曾國藩為了向清政府表忠心,自動「解散」了湘軍。在湘軍解體後,其高層成了江南各省高官,中下層一部分回老家享福辦教育,還有一部分直接在長江沿岸原地官轉匪,變成了後來滅亡大清的主力之一:會黨。

至此,長江以南的蛋糕基本上算是被湘系給瓜分完了。

這樣一來,另外一支後起之秀淮系的處境就變得很尷尬。因為淮系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才崛起的,所以在最後分割江南蛋糕的時候並沒有吃到什麼肥肉。可這幾萬張嗷嗷待哺的嘴要是不餵飽,清政府的人身安全都成問題呀!

朝廷摸了摸乾癟的荷包,默默嘆了口氣:只能這樣了。

鴉片戰爭之前,國家財富,仰賴東南,東南一失,萬事皆休。按理說,到了這份上,清政府也該垮台了,但他命好啊,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洋人的到來給清政府帶來屈辱的同時,還帶來了另外一筆意外之財:關稅。靠着這筆意外之財,晚清又苟了幾十年。

當時清政府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用這筆錢打造一支忠誠於自己的新軍,然後再找機會滅了那幫亂臣賊子,重振大清雄風。第二是用這筆錢解決淮軍的就業問題。畢竟江南已經被湘系瓜分了,你得另外拿出錢來安置淮軍。不然人家李中堂少不得要提刀上洛,跟你痛陳利害。

清政府其實沒得選,他只能拿這筆錢來養淮軍。

這就導致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淮軍事實上扮演了中央軍替補的角色,從山東到遼東,從陸地到海洋,整個渤海灣的國防安全,全都攥在了李鴻章一個人的手上。

這種情況,清政府自然是寢食難安。所以我們會發現,太平天國之後到甲午戰爭之前的這段時間裡,清政府特別好戰。

為什麼呢?因為打死鬼子除外患,打死雜牌除內亂啊!反正又不是我的人,死了也不心疼。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爭,用的是湘軍跟楚軍。中法戰爭,用的是廣西起義軍延陵國的餘部。劉銘傳在台灣抗擊日本,打輔助的是淮軍、湘軍,主力你猜猜是誰?太平軍餘孽!至於甲午戰爭,清政府更是像打了雞血一樣逼着李鴻章出戰。

可是甲午戰敗後,清政府的態度又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從以前的熱血主戰變成了屈辱求和。很多人認為這種轉變,是因為打了敗仗,被嚇破了膽。

其實真不是,老太后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再慘還能有六十年代遍地狼煙慘?那時候沒嚇破膽,現在倒被嚇破膽了?

本質上是因為淮軍覆滅,最大的私人武裝沒了,清政府的武衛軍成了全國頭號軍事力量,僅此而已!既然是自己的嫡系 ,那當然得慎戰了。

屈辱的朝廷

甲午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

最先來搞事的是德國人。1898年,德國人借着巨野教案的由頭侵犯山東,以此試探清政府的底線。山東巡撫上奏,請求予以堅決回擊。結果清政府慫了,嚴厲禁止下面的人開槍還擊。最後德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山東變成了半殖民地。

清政府哪咽得下這口氣呀?一怒之下,把那位主戰的山東巡撫給擼了。

一看清政府這麼慫,連偽列強意大利也坐不住了。他也有樣學樣跑到浙江搞事,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清政府再次不做人,要求地方官員好好協商,務必讓呆利爸爸滿意。幸虧浙江官員許景澄腦迴路還算正常,頂着壓力硬氣了一把。這才把偽列強的挑釁給喝退。事後清政府也沒說什麼。

清政府這一連不負責任的操作,讓江南督撫提煉出了兩條重要經驗:第一,那幫滿人已經不當人了,他們只在乎自己手上那點中央軍,根本不對地方負責。他們今天可以賣了山東、浙江,明天也可以把江南賣出去。地方政府的命運還是得攥在自己手裡。第二,朝廷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事情砸了,沒罪也有罪。事情成了,有罪也無罪。

督撫的算計

第二年,慈禧太后受了洋人刺激,公然對列強十一國宣戰,結果招來了八國聯軍。

當時由於義和團破壞鐵路電線,南方督撫對朝廷發生的事情有些霧裡看花。再加上朝廷政令一日三變,發來的聖旨有時候甚至都前後矛盾,這就給了督撫們玩弄文字遊戲的空間,可以截取其中對自己有利的一部分執行,比如「聯絡一氣,以保疆土」。

是你讓我們私下串聯的呀,至於怎麼保疆土,你又沒有說清楚!

如果慈禧太后打贏了,那我們最多也就是信息不暢,未能深刻體會清政府的文件精神,算不得什麼大罪。要是老太后打輸了,我們還給你保住了半壁江山,你謝我還來不及呢。如果老太后被打死了,那抱歉,大漢民族從此站起來了。

至於開戰,在督撫們看來,這個選項是不存在的。打贏了,死的是我的人,長的是你慈禧太后的臉。打輸了,那就是李鴻章第二。所以,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搶在老太后簽賣國條約之前,把自己跟大清切割開來,免得被老太后給賣了。

洋大人,看清楚哦,那老太婆能出賣的範圍可不包括東南互保條約的相關方!we  are  friendS!

當然,有朋友也許會說東南督撫這是在賣國。可縱觀東南互保章程,東南督撫其實並沒有出賣任何一點國家權益,這是一份貨真價實的平等條約,還真談不上賣國。

文史君說

筆者認為在這次事件中,清政府作為中央政權要負重大歷史責任。其剷除異己,刻薄寡恩的作風,讓地方政府失去了對他最後一絲忠誠,你既然把我們當敵人,我又何必自作多情把你當自己人呢?其只在乎一己之私 漠視國家利益的做法,讓地方上甚至不敢將外交權交付到他手上。最後才導致東南互保的發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