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代謝病醫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津代謝病醫院是一所醫療機構。
醫療機構,是指依法定程序設立的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衛生機構的總稱。這一概念的含義:第一,醫療機構是依法成立的衛生機構。第二,醫療機構是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衛生機構。第三,醫療機構是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衛生機構的總稱[1]。我國的醫療機構是由一系列開展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衛生機構構成的。醫院、衛生院[2]是我國醫療機構的主要形式,此外,還有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共同構成了我國的醫療機構[3]。
機構簡介
天津代謝病醫院又名天津代謝病防治中心,是中日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1998年7月正式開診,隸屬天津醫科大學,醫院的主要醫療設備由日本政府無償援助(約計5.04億日元),天津市政府投資近4000萬元人民幣用於基礎建設。醫院占地7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1.2萬平方米,主樓 12層,病床188張,日門診量約1000人左右,是全國較早以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為主的現代化綜合性專科醫院。 醫院和研究所集醫療、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環境幽雅,布局合理,學科齊全,專家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科研力量雄厚,醫療設施先進。院所職工261人。擁有博土學位者18名,碩士學位者55人,副高級以上專家教授36名,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2名。醫院目前承擔檢驗、生物遺傳工程等本專科教學,並承擔公共衛生學院,檢驗系,生物遺傳工程學院的臨床實習的任務。2000 年以來,醫院和研究所已承擔科研課題 127項,共獲得科研經費2103.6 萬元。發表論文近750篇, SCI收錄近40篇,省部級以上科研獲獎16項,發表專著22部。我院所所在的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衛生部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設立在醫院和研究所。原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副會長、日本著名糖尿病專家馬場茂明博士及中華糖尿病學會原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池芝盛教授為該院名譽院長。現任院長和所長是醫學博士於德民教授。醫院主要診治1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
中國醫院歷史
我國是最早設置醫院的國家之一。遠在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病[4]。
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似如今的隔離醫院[5]。以上兩則史實,均為《漢書》所載。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陽設「別坊」,供百姓就醫用。隋代有「病人坊」,收容麻瘋病人。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設有「患坊」,布及長安、洛陽等地,還有悲日院,將理院等機構,收容貧窮的殘疾人和乞丐等。
到了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官方辦的醫院叫做「安濟坊」,私人辦的有「養濟院」、「壽安院」,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分門別類招收和診療病人。南宋理宗寶佑年間(公元1253—1258年),有個叫劉震孫的人,在廣東建立過一所「壽安院」,「對辟十室」可容10人,男東女西,界限有別,「診必工,藥必良,烹煎責兩童」。此外,治好了則資助之使歸家,死亡了則予以掩埋[6]。
視頻
天津代謝病醫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國政府門戶網站,2005-08-01
- ↑ 衛生院的真實現狀,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醫脈通,2019-12-04
- ↑ 醫療機構的名稱有哪些?醫療機構現狀如何?,中研網,2020-02-05
- ↑ 中國醫院歷史,道客巴巴,2014-03-05
- ↑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大洋網,2020-04-27
- ↑ 鄭洪專欄:壽安醫院, 南都網,201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