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界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界寺,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西路能仁里,原名大龍翔集慶寺,始建於元代,是明朝京師三大寺之一,與靈谷寺和大報恩寺並列,管轄其他次等寺廟,規格最高,列中國五山十剎之首。天界寺,不僅是佛教聖地,也是中國傳統史學文化的策源地之一。明洪武初年修纂,清乾隆欽定二十四史之《元史》,就在此產生,南京天界寺的建造,緣起於元文宗圖·帖木耳蟄居金陵時的潛邸。莊嚴巍峨,氣勢雄偉;寺內有金剛殿、天王殿、正佛殿、左觀音殿、石輪藏殿、三聖殿、左伽蘭殿、右祖師殿、迴廊、鐘樓、毗盧閣、半峰亭、華嚴樓以及方丈、僧寮、齋堂、倉廩等建築,寺產田一萬三千餘畝,遍布高淳、溧水,僧侶雲集,香火裊裊。順至元年(1330年),元文宗將金陵潛邸改建為大龍翔集慶禪寺,最初的原址在朝天宮東側,為敕建大剎,勒冠五山之上,五山之勢力乃漸趨衰微。明洪武初年(1368年),將大龍翔集慶寺改名天界寺,位列五山之上,以總轄天下僧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遭火焚,明太祖朱元璋出內帑在城南鳳山重建寺宇,並賜額「天界善士寺」,俗稱「天界寺」。

中文名 天界寺

地理位置 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西路能仁里

景點級別 雨花台區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免費

規模之大

天界寺,占地面積甚大,「地闊深邃,有三十六庵,還有西閣、鐘樓等,既有自然山林之清幽,又有壁畫的金碧輝煌。朱元璋早年曾在鳳陽皇覺寺出家為僧,登基之後,不免對僧寺頗為照顧,對天界寺更是另眼相待。為了管理天下僧道,朱元璋在禮部之下設僧錄司,管理天下僧寺;又設道錄司,管理天下道觀。道錄司設在朝天宮,僧錄司則設在天界寺。僧錄司是正六品的衙門,下設左右善世、左右闡教、左右講經、左右覺義等員職。曾經擔任過左右善世的白庵金禪師、宗泐、彝簡等高僧,都住在天界寺。換句話說,天界寺就是替皇家代行佛教管理的機關。明代有人稱天界寺為「方今第一禪林,那實在不是虛誇。

重修擴建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龍翔集慶寺遭火焚,朱元璋下令在城南鳳山重建,並賜名「天界善世寺[1] 。永樂二十一年,寺院又遭火災,幾乎焚燒殆盡,僅存大雄寶殿。天順二年,有僧人覺義募捐重建天王、觀音、輪藏等殿,未畢而亡,其弟繼續募捐修復。天界寺在明代與靈谷寺、報恩寺齊名,號稱南京三大佛寺。天界寺原有金剛殿、天王殿、正佛殿、左觀音殿、右輪藏殿、左伽藍殿、右祖師殿、鐘樓、毗盧閣。天界寺不僅是佛教聖地,而且是中國傳統史學文化的策源地之一。明代天界寺「統次大剎二,城內日雞鳴,郭內日靜海,統中剎十二座,周圍還有很多規模較小的寺廟陪襯着它。山門的左右兩側分別為能仁寺、碧峰寺。天界寺還統管着清涼寺、永慶寺、瓦官寺、鷲峰寺、承恩寺、普緣寺、吉祥寺、金陵寺、嘉善寺、普惠寺、弘濟寺、接待寺等十二座寺廟及二十六庵,成為城南一帶的主寺,清代,天界寺與大報恩寺、靈谷寺都還是著名寺廟。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雨花台一帶成了清軍與太平軍的主要戰場。天界寺等城南諸寺均遭兵燹。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這裡已是瓦礫遍地,雜草叢生。世事滄桑,原懸掛於寺院大殿上方的「天界寺匾額已不見蹤影,現僅存「大殿一座。1983年2月,雨花台區人民政府公布天界寺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貌

公元1328年,元文宗即位後,為不忘落魄之時,旨令在朝天宮秦淮運瀆閃駕橋北,建造龍翔集慶寺,以志紀念。明洪武二十一年,龍翔集慶寺遭火災,焚毀殆盡。這把火正合生性嫉妒的朱元璋心理,為做出順應「昭然天意」的姿態,他下令遷出城外,擴大規模,選址重建。幾經斟酌,勘定「靈煙繚繞,瑞氣氤氳」的鳳山,是修造禪院的理想之地,遂大興土木,擇吉動工。欽命在即,未幾告竣。建成後皇帝朱元璋賜名天界寺,敕書「善世法門」匾,額於寺門。並將浙江天台高僧真淳所獻佛牙舍利供置該寺毗盧閣,足見眷顧之隆。當時,天界寺與靈谷寺、報恩寺鼎立而三,號稱「金陵三大佛寺」,統管京城全部沙門僧眾。其中,天界寺分管次大剎二:雞鳴寺、靜海寺,中剎十二:清涼寺、永慶寺、瓦官寺、鷲峰寺、承恩寺、普緣寺、吉祥寺、金陵寺、嘉善寺、普惠寺、弘濟寺(即永濟寺)、接待寺,成為城南禪林寺院之主。一時,天界寺勝過大雷音,上自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紛至沓來,頂禮膜拜。四方僧徒,求經度牒,參禪悟道,佛事極盛。確實是明朝初期名震遐邇的佛教勝地。

旅遊勝地

天界寺地處南郊,丘陵環抱,綠樹掩映。晨鐘暮鼓,廟宇軒昂。環境幽朴,形同世外。墨客騷人,多駐其間。或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或吟詩作賦,了悟禪機。每當大地春回,薰風和暢,萬木吐翠,百鳥齊鳴的時候,踏青尋芳的遊人,皆以「游牛首,宿天界」為美事,頻年不疲。出神入化,令人陶醉。因此,天界寺自然還是當時的旅遊勝地。明永樂二十一年,天界寺復焚於火後,數經涅盤。離離原上,淒淒芳草。斷壁殘垣,寒鴉枯樹。一片衰敗,卒不忍睹:「近山鳳去花仍碧,遙海人歸樹獨青。玉輦宸游競寥廓,行人揮淚讀新銘。」明天順二年僧人覺義,募捐化緣,擬重修寺院。無奈心餘力蹇,應者寥寥。老逝有期,籌措無人。雖竟數椽,盛況難再。清咸豐元年,兵燹四起,雨花台不幸淪為主要戰場。天界寺首當其衝,在劫難逃。殿宇亭閣,銷毀幾盡。唯有一殿廡和兩銀杏,僥倖留存,成為天界寺閱盡滄桑的歷史見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