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空下的「黑暗料理」(行者獨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空下的「黑暗料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天空下的「黑暗料理」》中國當代作家行者獨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天空下的「黑暗料理」

生活中,似乎本能的會對一些東西產生厭棄,諸如貧窮衰弱,失敗等等,那份嫌惡是來自內心的,也是不自覺的。

孩童時的記憶,往往會伴隨一生, 年少時的一些經歷,也會影響一生。

父親是個軍人,是個很要強的人,也是個很嚴肅的人。70年代的部隊大院裡一般家庭都是兩個孩子,我們家是三個,相比別人家生活並不寬裕。從小隨軍從農村到大城市,身上的鄉土氣也讓我們與院裡人感覺有些許的差別

人是很敏感的動物,尤其是少年孩童,心裡像一張白紙,一件極小的事,或者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都會,在心靈上烙下深深的痕。

母親是個典型的家庭婦女,心地極其的善良,也很傳統,沒多少文化。父親是做為家裡的主宰,一舉一動,都左右着,家庭的氛圍。我能感覺到父親對農村原生家庭的厭棄,這種厭棄,也包括我母親,也包括我們三個孩子。

少年的記憶中,父親對外人顯得很謙和,對我們卻很少有笑臉。記得一次,院裡的叔叔阿姨到家裡來做客,應該是大人下班以後了,那時都住筒子樓,一家就一兩個房間,大人在那裡說笑,我一言不發地呆在旁邊。話語間,那位阿姨發現呆呆無語的我,笑着對父親說,看你兒子像個將軍一言不發,旁邊的幾個大人都笑了。這時我父親下意識的用眼睛狠狠的撇了我一眼,那意思怕我丟人,趕緊離開屋子。

看到這些文字就能想象,這一個眼神在我心裡,埋藏了多深的記憶,走過了將近半生,不經意間跳出來,仍然嗟嘆不已

人無完人,早已放下了對父親的不滿,也理解了他的不易,但那份深深的烙痕,一直在內心的一個角落,永遠無法抹去。

人們本能地對貧窮有一種嫌惡,眼睛裡總是會分出三六九等。我自己出生在農村,八歲來到大城市,孩童時一些僅有的快樂回憶,幾乎都與故鄉有關。

因為從小自己家裡不寬裕,對那些看不起農村人,看不起生活底層的那些人,心裡充滿了反感和憤滿。而反觀自己,其實也沒能脫離,面對貧窮的優越感。面對境況不如自己的人,雖然很和善和尊敬,但內心裡有一種不自覺的居高臨下。

記得小時候,二舅,老舅,從老家來城裡看我們,都擠在一個大屋裡住,他們不修邊幅,衣服也很陳舊。由於在鄉下常年與牲口打交道,布鞋上有股很重的馬糞味,簡直讓我們兄妹無法忍受。我們冷嘲熱諷,督促兩個舅舅洗鞋子。鞋子洗了,那股味依然不能去掉,我們便催促他們一遍一遍的再洗。兩個舅舅雖然不說什麼,但能看出他們內心的壓抑,不愉快。

從小因家境不佳,身上帶着「老呔兒」(北京比喻老家唐山話口音)味兒,感受到大院兒里人的輕怠。父親年輕時從情感上對原生家庭的疏離。我們少年時對二舅、老舅的嫌棄。那不是一種傳承,那是人們對社會生活不同境遇的分別。也許某些東西是在社會進化中不可避免的,時光遠去,歲月風化了記憶,但時間抹不去的的是那生命中缺失的少許的溫暖! 世界似乎是屬於年輕人的,大多走向年邁的人像是成了時代的陪襯。人們更願意傾聽歡樂的音符,而不情願去感受低緩的慢板。衰弱是活力的累贅,可又有誰能夠阻擋老去的腳步呢。

有幾年從事老幹部工作,每天跟老年人打交道,都說尊老敬賢,可心裡也只是把它當做一份工作,沒有真正的從內心理解體會老年群體的需求和不易。看到那些步履蹣跚,日漸衰落的老年人,心裡有的是應付跟麻木。感覺自己與他們的年齡差離得很遠,甚至沒有想過自己會不會有一天也會老,自己真的老了會是什麼樣子?

父母年紀大了,有時候自己內心都覺得自己,不太夠孝順,尤其是對母親。小時候父親經常出差,撫養我們的重擔幾乎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母親對我們照顧的非常周全,有時候甚至是溺愛。飯做好了,還要一碗一碗的給我們盛好,那時候吃飯基本上不會做湯,母親怕我們渴,給我們每人端上一熱水。小時候沒有那麼多的養生知識,也不知道吃飯喝會沖淡胃液,但我們幼小的內心,能夠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愛。

母親年輕時候圍着丈夫孩子轉,很少想到自己。而現在母親老了,生活壓的她脊背變得很駝,個子也縮了很多,近幾年,慢慢的感覺到母親記憶力變差了,總是懷疑父親偷了她的東西,有一些老年痴呆。

母親從來沒對孩子要求過什麼,長大之後在外工作,怕我們分心,總是叮囑讓我們不要惦記家裡,只是希望我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可現在母親老了,卻像是沒了依靠,以前她從來沒有因惦記我們,讓我們回家陪她,而這一年多來,幾次回到家,她都讓我們別急着走,多坐會兒。摁父親的家鄉話說,她開始"見嗑(惦念)人」了。

有時候我自己都不明白小時候那種對母親的依賴,跑到哪裡去了?面對她的絮叨,有時候會不耐煩。有時候也不太願意多往家裡跑。忙手頭的事,有意無意的忽視了跟母親的聯繫問候……

[1]

作者簡介

行者獨尊,生於1985年,16歲在《飛天》發表處女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