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論》,中國古代唯物論重要專著。劉禹錫著。分上中下3篇,收入《劉夢得文集》1974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影印本, 《劉禹錫集》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意在對柳宗元的《天說》作進一步補充說明,發揮了柳宗元的唯物主義思想。認為,自然界有物質統一性,「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和人都是自然界中有形的實物。人在動物中智慧最高,能夠利用自然,用「人理」同自然鬥爭,進一步提出「古所謂無形,蓋無常形耳,必因物而後見耳」,這是對玄學和佛教的空無本體論的批判。書中批判了「陰騭之說」的唯心主義有神論,認為天人感應是錯誤的,提出:「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也;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並進一步提出天人交相勝,還相用的命題,表現了天人之間樸素的辯證關係。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有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人能夠掌握客觀事物,所以人能勝天。人能組織社會,實行法制,宗教迷信是政治腐敗、法治破壞的結果。從而把唐代唯物主義向前推進了一步。是研究唐代唯物主義思想的重要著作。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中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貞元年間中進士,任監察御史,順宗時遷屯田員外郎,後與柳宗元一起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失敗後貶為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寫有大量的詩文作品和理論著作。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天論 相關視頻

《天論》名言,荀子人定勝天的天命觀
諸子百家《荀子》詳解第十七章天論249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