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長縣君黃氏墓志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長縣君黃氏墓志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四十五·志銘十八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夫人姓黃氏,福州福清縣人。祖諱某,考諱倫,皆仕閩越。夫人嫁同縣林氏,為殿中丞諱某之冢婦,尚書屯田員外郎諱某之妻。有子曰,為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有孫八人。曰希,宣州涇縣主簿,編校集賢院書籍。曰旦,明州象山縣令。曰邵,杭州南新縣令。曰顏,許州臨川縣令。曰稽,曰雄,未仕也。其二人早卒。有曾孫十有一人,曰睿、ж、虞、ね、虔、膚、據、處,其三人亦早卒。夫人年七十有七,治平四年正月癸丑卒於京師之昭化坊,累封嘉興、天長二縣君。始,殿中府君與其配福清縣太君鄭氏皆春秋高,安其鄉里不肯出。屯田府君乃從事漳州、泉州、興化軍,逾二十年,終養而後去。夫人能盡其力,治飲食、衣服以進,及喪,能盡其哀,皆如其夫之志。其子既就學,夫人常夜治絲台,居其旁以勉之。至其後,其子遂以文學名天下。既而其子不克壽,屯田府君亦卒於官,諸孫皆幼,夫人已老矣,乃棲吳郡,斥賣簪珥以經理其家,絲蓄粒聚,至有田以食,有宅以居。平居日夜課諸孫以學,有不中程,輒撲之。及長,遂多知名,連以進士中其科,涇縣復校書集賢,世其父職。夫人乃顧諸孫謂曰:「吾始得事祖姑,今得弄曾孫。遂保有汝家起於既墜,吾老且死,不恨矣!」涇縣既服夫人之喪,以其柩歸吳郡寶華山,某年某月某日,衤付屯田府君之兆,而屬余銘。銘曰:

女職在宮,行止於柔。扶微救厄,則匪我謀。勢有孔棘,義不得寧。任重於己,振壞為興。我儲我積,乃續嘗。我字我飭,乃襲印章。蒼顛秀眉,燕其作止。其燕伊何?維終受祉。莫仁且智,疇濟登茲。播告無極,視此銘辭。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天長縣君黃氏墓志銘 相關視頻

曾鞏《戰國策目錄序》
曾鞏傳世《局事帖》墨跡賣出2.07億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