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鵝山頂(李少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天鵝山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天鵝山頂》中國當代作家李少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天鵝山頂

我們參加上午的活動後,下午就直奔天鵝山頂。天鵝山不只一座,而是大大小小的山峰個個相連,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不計其數。山峰上是無數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石頭縫裡還長出了幾棵小樹。遠遠望去,滿山蒼翠。天鵝山上最高的山峰有海拔1058米,最低的有600多米,寬的延綿上百公里,窄的也有幾百米。山頂上雲霧籠罩,看上去若隱若現。天鵝山十萬畝大山森林密布,山體雄渾。境內有原始次森林1000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7%。動植物資源豐富,擁有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及世界稀有的銀杉植物群落。園內群峰竟秀,綠樹成蔭,飛泉流瀑,百鳥爭鳴,負氧離子含量高,珍稀動植物資源聚集,是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科普教育的好地方。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2016年被評為首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之一。

我們一邊爬山,一邊聆聽嚮導老王講述天鵝山的傳說:相傳在天庭,瑤池王母養着一群美麗的白天鵝。一次飛呀飛,來到了資興中部偏東地區,只見一座大山高聳,到處古樹參天、南竹成片,雲霧繚繞,山頂有一塊平地,平地上有一個天池,池中碧波如玉,清澈如鏡,就是水少了點。

於是眾天鵝慢慢降落在山頂,然後一起跳起了天鵝舞,嘴中不停地發出「嘎—嘎」的長音,仿佛仙人在念咒語一般。沒過多久,天色突變,一朵朵烏雲不斷地向山頂聚攏,不一會兒就下起雨來了。這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地濕透了,天池的水也滿了,枯黃的樹又重新煥發新芽,山下良田也轉為新綠,農夫喜上眉梢。透雨過後,天氣轉晴,又是艷陽高照。

白天鵝幫人間下場甘霖,讓此地披上新綠後返回天庭去了。從此這座山就叫天鵝山,那山頂叫天鵝頂,那天池就叫天鵝潭。當時眾天鵝在回歸天庭之際,還留下一枚七彩天鵝蛋做留戀,從此天鵝頂上又有了天鵝蛋。後來老百姓感恩白天鵝的施雨之恩,在天鵝頂上建起了天鵝庵。每逢初一、十五祭拜,香火延續了千百年。當地村民碰上農事不順,抑或家庭矛盾,到廟裡祈求一番,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天鵝爺爺、天鵝奶奶顯靈,據說常常會如願。

天鵝山如此美麗的傳說,讓人感受到的天鵝山是那生命褶皺里的靈性,以及天鵝山人那博大的胸襟和情感的張力。

行走在天鵝山曲徑通幽的山徑上,隨處可見的是松樹。大概是山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境所致。山嶺起伏松林的波浪,陣陣松濤是大山里美麗的樂章,它沒有春天裡桃樹的爭妍鬥豔,也沒有夏天裡梧桐那碩大的葉片,更沒有秋天裡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裡,穿着樸素綠色外套的松樹。而在春夏之交,從山腳至山腰是青嫩的灌木林,從山腰至山頂是墨綠的松樹林,遠處眺望,一片松林的海洋。讓人不禁吟誦巫禎來先生的《詠松》:「高枝戮太空,捧雪笑西風。萬丈危崖上,根深百尺中」。它描寫松樹,傲然挺立,面對風雪,無畏無懼,其實,就是在讚揚一種「立定腳根撐起脊」的人格力量。而這種人格力量又不是憑空而來,或是高呼口號而來。後兩句「萬丈危崖上,根深百尺中」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中國共產黨偉大之所以偉大,因為它有堅實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擁有人格力量,才能無愧於自己的稱號,才能贏得人民讚譽。」養天地正氣,引萬眾歸心。人格的力量,來自廣博的學識、深厚的修養與生活的磨練。

沿路一直往山上走,可近賞公園更多的植被。除了我們較常見的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外,還可一睹稀有物種的芳容,如全國銀杉植物群落及國家重點保護樹木——景烈白蘭、紅花木蓮、銀雀樹、紅豆杉等。天鵝山屬於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冬暖夏涼,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優越的自然環境,也成為數十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陸棲脊椎動物的棲息地,其中Ⅰ級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Ⅱ級有獼猴、穿山甲、大靈貓、水鹿、斑羚、紅腹錦雞、白鷳、大鯢等28種。幾陣小雨,那就更奇了,只要撥開地下的落葉,一朵朵小傘似的蘑菇叫你愛不釋手。如果到晚上,圍着火爐燉着吃,香氣撲鼻,餘味難忘……

到達天鵝山山頂,駐足觀看瞬息萬變的雲海。那縹緲的雲霧時而像萬馬奔騰,浩浩蕩蕩;時而像波濤洶湧的大海,浪花飛濺,壯觀至極,讓人遐思飄飄。俯瞰山下,只見天鵝山與東江湖唇齒相依。東江湖猶如一條綠色的飄帶環抱着天鵝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天鵝山則猶如一個勇敢的衛士,風雨不改地守護着美麗的東江湖。

天鵝山也是一塊紅色故土。天鵝山腳下的稅里,是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譚政文故居。譚政文是我國公安保衛戰線的老同志。早在紅軍時期,他就擔任閩贛省保衛局長、紅一軍團二師特派員;長徵到陝北後,任西北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長,陝甘寧邊區保安處副處長,晉綏邊區保安總局局長,中央社會部副部長;北平解放後,出任北平市委常委、北平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長,是首都公安奠基人。

[1]

作者簡介

李少華,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