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古

中文名: 太谷區

外文名: Taigu District

別 名: 金太谷、山西農谷、中國的華爾街、中國瑪鋼之都

行政區劃代碼: 1407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山西省晉中市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部

面 積: 1050 km²

下轄地區: 3鎮5鄉

政府駐地: 箕城街

電話區號: 0354

郵政區碼: 030800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32.21 萬(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三多堂(國保) 、太谷鼓樓 、無邊寺白塔(國保)、美寶山莊、

光化寺(國保)、銘賢學堂(國保)、妙覺寺(國保)、孔祥熙宅院(國保) 、

淨信寺(國保)

機 場: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火車站: 太谷站、太谷東站、太谷西站

車牌代碼: 晉K

地區生產總值: 104.7 億元(2020年)

現任領導: 劉偉(區委書記) 、李軒(區長)

太谷區(Taigu District),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位於晉中盆地東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2°28'~ 113°01′,北緯37°12′~37°3′2之間,東西50千米,南北39千米,總面積1050平方千米。     太谷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侯,春溫高於秋溫,夏季暖熱多雨,冬季長而偏冷。   截至2021年,太谷區轄3個鎮,5個鄉和3個社區   ,區政府駐水秀鎮(原明星鎮)。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太谷區常住人口為322099人。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陽邑縣(縣治在今陽邑村),屬太原郡(治晉陽)轄。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陽邑縣改名太谷縣,屬并州。   2019年12月9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太谷縣,設立晉中市太谷區。   太谷區境內有大西、太焦兩條高鐵,太長、榆祁兩條高速,晉中綜合通道、太太路兩條快速通道,是太原都市區「一主一副一區多組團」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太谷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4.7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3.9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完成23.8億元,同比增長5.3%;第三產業完成57億元,同比下降1.9%。三次產業構成為22.8:22.8:54.4。[1]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太谷境內人類活動已很普遍,並在烏馬河流域定居,後屬帝嚳高辛氏酋邦,乃堯契分遷前,商始祖契的居住及活動區域。 堯帝時屬冀州。虞舜將天下分為十二州時,屬并州。夏殷時代,隸屬冀州。商代晚期,境域成為華夏族和戎狄遊牧部落雜居之地,名「箕」。箕國乃商屬小方國,其都城「箕城」在今太谷縣白燕、王村一帶,是箕子封地。 周武王時,境域屬黃,乃山西境內17個諸侯國之一,後復屬於并州。春秋時期,屬晉國晉陽城領地,稱為陽。周襄王時,晉侯以陽地賜大夫處父為食邑,稱陽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趙、魏、韓三家分晉,境地屬趙國,東南部曾設馬陵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後,推行郡縣制,境內置陽邑縣(縣治在今陽邑村),屬太原郡(治晉陽)轄。 西漢初年,仍稱陽邑縣,全境為代王恆領地。漢平帝時,屬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王莽新朝天鳳元年(14年),縣名由陽邑縣改為繁穰縣,隸屬未變。 東漢建立後,復稱陽邑縣,仍歸太原郡。 三國時,全境歸魏國并州轄,隸屬太原郡。 西晉時,境地仍歸併州轄,屬太原國(太原郡改)。 十六國時期,先後為漢(前趙)、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統治。 北魏時期,實行州、郡、縣制,屬并州太原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全境屬東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北齊取代東魏,全境遂歸北齊控制,屬并州太原郡。北齊承光元年(577年),北周滅北齊,全境悉歸周。同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縣治由陽邑遷至白塔村(今縣城所在地)。 隋朝統一全國後,取消郡級建制,行州、縣兩級制。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陽邑縣改名太谷縣,屬并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州為郡,行郡、縣二級制,屬太原郡。 唐初實行州、縣兩級制,太谷縣屬并州。武德三年(620年),在太谷縣置太州,領太谷、祁縣2縣;武德六年(623年),廢太州,太谷縣、祁縣仍歸併州轄。從貞觀起,增設道制,太谷縣歸河東道轄,屬并州。開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為太原府,屬太原府。 五代十國時期,全境相繼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北漢領屬。州、縣建置基本未變。 北宋時期,太谷縣歸河東路之太原府。金滅北宋,隸屬未變。 元代屬中書省之太原路直轄。大德九年(1305年),太原路改冀寧路,仍隸之。 明、清兩代,屬太原府轄。 民國元年(1912年)5月,直屬山西省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省下設道,歸冀寧道(治今陽曲縣)轄。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廢除道制,仍直屬於山西省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軍全面侵華。同年10月,閻錫山將山西省劃分為7個行政區,太谷縣屬第三行政區。11月7日,日軍侵占太谷,控制同蒲鐵路,將太谷分割為東、西兩部分。12月1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縣政府(路東)在東山郝家莊成立,隸山西省第三行政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閻錫山增設第八、第九行政區。同年6月,太谷縣同蒲鐵路以西劃歸榆(次)太(谷)縣(也稱「路西縣」),屬晉綏根據地第八專區轄;9月,閻錫山派員接管路東抗日縣政府政權,並劃歸第八行政區。次年12月,閻錫山縣政權倒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共產黨領導的路東抗日縣政府重建。同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抗日根據地行政聯合辦事處正式成立,太谷縣路西屬太行區第一辦事處。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太行區改邊區政府直轄。同年9月,邊區政府實行新的區劃,太谷縣路東屬邊區政府太行區第二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榆太(路西)縣改榆太祁(縣)聯合縣,改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行署第二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13日,太谷全境解放,被分隔的太谷縣恢復為原建置。同年8月,改屬晉中行政公署第三專區(專署駐太谷縣城)。 1949年2月,改屬太原市第三專區。同年9月,榆次專區成立,歸其轄,榆次專署駐太谷縣城(不到一月,專署遷至榆次城內)。 1958年10月,屬晉中專區轄,並與祁縣合併,稱太谷縣。 1961年5月,太谷縣、祁縣分設,恢復原建置。 1968年9月,歸晉中地區轄。 1999年9月,晉中撤地設市,屬晉中市管轄。   2019年12月09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太谷縣,設立晉中市太谷區,行政區域管轄範圍和政府駐地不變。   2020年3月31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太谷縣,設立晉中市太谷區,以原太谷縣的行政區域為太谷區的行政區域。   2020年4月26日,山西省晉中市舉行太谷區成立大會,標誌着山西省晉中市正式告別了單區市的歷史,迎來了榆次區之後的第二個區——晉中市太谷區。   清以前,太谷編戶83里。清順治元年宣統三年(1644一1911),編戶減為42里:縣以下設鄉(坊)、都(里)、村三級。編為4鄉8坊,鄉下轄34都(里)。民國初年七七事變一前,太谷縣劃分為五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太谷抗日縣政府成立,全縣劃為四個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底,鐵路以西三十多個村莊劃入榆太路西辦事處(後稱榆太祁路西縣),稱太三區。直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路西縣撤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鐵路以東劃為六個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冬,恢復六個區建制,並將五區所轄之象峪河以南、烏馬河以北、鐵路以東、東至邊山的地區劃為第七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太谷全境解放,原路西太三區劃為第八區,同時增設城關區(城內及東關、南關)。 1950年4月,將九個區縮編為5區1鎮46鄉。 1956年12月,撤區並鄉。全縣設16鄉1鎮。 1958年8月,並為8鄉1鎮。 1958年10月至1961年5月,太谷、祁縣合併,改鄉的建制為公社管理委員會建制。全縣轄12個人民公社管委會。 1961年2月,增設任村公社。 1961年6月,太、祁分縣。太谷劃為范村、陽邑、胡村、侯城、王公、水秀:小白、窯子頭、東莊、滸泊、城關共11個公社。 1976年1月,增設城鎮辦事處。 1978年10月,增設北洸公社。 1983年3月至1984年3月,完成公社改鄉的建制:全縣設11鄉3鎮。   2020年11月2日,中國共產黨晉中市太谷區第一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晉中市太谷區鄉級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的水秀鎮面積為79.5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22288人,常住人口172288人,管轄39個行政村、17個城市社區。水秀鎮政府設在水秀村。   2021年3月15日根據《晉中市人民政府關於榆次區等十一縣(區、市)鄉級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市政函【2021】8號)和《晉中市太谷區人大常委會關於太谷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有關問題的決定》,晉中市太谷區撤銷水秀鄉、明星鎮,合併設立水秀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太谷區轄3個鎮、5個鄉和3個社區,     區政府駐水秀鎮(原明星鎮)箕城街。   太谷區位於山西省晉中盆地東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2°28'~ 113°01′,北緯37°12′~37°3′2之間。東北與榆次區相依,東南與榆社縣交界,西南與祁縣毗鄰,西北與清徐縣接壤。東西50千米,南北39千米。總面積1050平方千米。   平面輪廓呈鴿子展翅狀。  

地質

太谷區處於祁呂賀山字形構造前弧東翼和新華夏構造體系聯合作用之處,現存形跡屬於直線扭動和曲線扭動形成的旋扭構造體系。區境東南部山巒重迭,西北部地勢平坦。山地、丘陵地區廣泛出露為三迭紀岩層,局部地區出露二迭、侏羅紀岩層;平川區出露新第三紀與第四紀更新世沉積物。  

地形地貌

太谷區的地貌形態,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海拔1914~767米,平川與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63。 按全國地貌類型分類;太谷分為五個一級地貌單元,九個二級地貌單元,十八個三級地貌單元。 褶皺斷塊山地地貌:此地貌位於縣境東部和南部,面積502.9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48.6%。 黃土地貌:黃土地貌間于山地和平原之間,黃土覆蓋厚度在10米以上,即所謂黃土丘陵,面積152.7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14.73%。 流水地貌:流水地貌分布在太谷大斷層西北地區,面積374.6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36.27%。 風成地貌:包括平鋪沙地和殘丘,面積0.7平方千米。沙地分布在烏馬、象峪兩河的灘地上和北桑梓南部到白村的低槽以及小常到北郭的象峪河古道旁,較集中的是冀村至中吾一帶。殘丘分布在小常、新戴、敦坊一帶,古天順渠兩岸,象峪河北岸中吾村一帶。 人工地貌:僅有2.7平方千米。  

氣候

太谷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縣內四季分明。平均氣溫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分於10℃~22℃之間為春季、秋季。氣候特徵為:冬季少雪乾冷、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春季乾旱多風。   日照 1960年~1985年,縣內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00~2600小時。一年中以5、6月份日照時數最多。冬季少,2月份更少。一天中日照時數6~8月每天平均約12小時左右;4~5月,9-10月每天平均約10小時左右;冬季各月每天平均只有8小時。   氣溫 太谷區內年平均氣溫一般介於5~10'℃之間。後山區氣溫約5~7℃。平川及丘陵區則在7~10℃。年平均溫差約6℃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6.2℃。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6℃。四季中,春溫高於秋溫。一般由10月中旬始,日最低氣溫降至0℃以下,到次年4月中旬則回升至0℃以上。平均氣溫小於10℃的間隔天數為177天,故有「凍死人的太谷縣」之諺。 地溫和氣溫相比,年平均溫度為13℃,較氣溫高3.5℃。1月份地面均溫為-6.5℃,與氣溫無甚差異。6月份地面均溫29.6℃,較氣溫高5.9℃ 。   降水 據1960~1985年資料分析,年平均降水量約458毫米左右。多雨年為621毫米(1971年),少雨年251.6毫米(1985年)。東南部後山區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北部平川、丘陵區為450~500毫米,東北部平川、丘陵區又較西北部同等地形條件下偏少,平均年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年內降水量分配也差別較大,6~8月,為全年降水量最多季節。12~2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時期。  

水文

太谷區內有烏馬、象峪、津水、咸陽、四卦、石河、小河、朱峪、水晶坡河等大小9條時令河。其中,水晶坡河向東流入榆社境內,注入濁漳河,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余皆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 烏馬河,俗稱回馬河,黃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晉中市境的支流。《水經注》稱蔣溪,蔣谷水。亦稱回馬谷水,烏馬河,是太谷區境內第一大河。上游分東、西兩源,以西源為正源,出太谷與祁縣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溝一帶。民間有「烏馬河的上掌,在通天溝炕上」之說。東源出榆社境內黃花嶺(古稱軒車嶺),即白壁溝支流。西源由西南向東北流,東源由東南向西北流,至水磨坡隘口相匯。合流經清徐境,入祁縣境內匯昌源河,後注入汾河。烏馬河全長93千米,太谷區境內長72千米。 象峪河,舊稱小塗水、象谷河,俗稱向陽河,黃河支流汾河支流烏馬河支流。為太谷區境內第二大河。上游分東、南、北三源。以東源為正源,發源於太谷、榆次、和順三縣交界的八賦嶺;三源於郭堡村北匯流後至清徐縣東羅村西北匯烏馬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下游南莊以下無固定河道,常奪舊官道渲泄洪水,水大時則經南莊村南向西南方向漫溢。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後,經人工開挖和自然沖刷才逐漸固定為現下之河槽。象峪河全長63千米,太谷區境內長45千米。 津水河,發源於榆次境內大塔山,流經北郊村東入區境,向西偏北流至一下寨附近有蒲池河匯入,又向西至格子頭附近有東賈河匯入,復向西偏北經注村西南再入榆次境。水流小時在榆次市東陽、北社一帶消失。大時溢入南席村東儲為季節性沼澤。更大時漫溢匯入象峪河。津水河全長36千米,縣境內長20千米,流域總面積98平方千米。 咸陽河,古稱咸陽穀水。發源於泊子嶺,經滸泊、王家坡、東咸陽、南北沙河,過鐵路橋後與城西排水渠合。水流小時於北沙河、城西一帶消失,大時溢入烏馬河。全長20千米,流域總面積75.4平方千米。 石河,舊志稱奄谷水。發源於琵琶尖附近轎頂山北麓。向北流經東莊小盆地,經大石頭口出山,再向北偏西經惠安、王誨莊、石象,於孟家莊北注入烏馬河。全長16.5千米。出山口處建小型水庫一座,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 小河,發源於下西莊村東南石羅門山。自東向西流經屹垛子、東里、東崖、東爐、西爐,至下莊村北匯入象峪河。全長16千米。上游建有東里水庫,中游建有小河水庫,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6平方千米。 朱峪河,舊志稱胡谷水、豬谷河。發源於森林村南。自南向北經李家莊、井神、南北張、南北洗等村。水流小時於北張、南洗一帶消失,大時經北洗村南溢入祁縣境。全長11千米。中上游建有並神水庫,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 1平方千米。 水晶坡河,發源於花枝嶺東側。向東偏南流入榆社境,注人濁漳河北源幹流縣境內長4千米,流域面積12.6平方千米。   太谷區內水資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 太谷區總積水面積為1196.3平方千米(包括境外流入)。其中產生地表徑流的山區面積694.6平方千米,平均地表徑流量5738萬立方米,豐水年為9243萬立方米,平水年為5949萬立方米,枯水年為3603萬立方米。地表徑流中,經工程措施控制後,年利用水量為5560萬立方米。實際年平均用水量為3850萬立方米。   太谷區境內有265處清泉,流量大多在5秒公升以下,超過1秒公升的有43處。龍泉溝泉與井神泉流量稍穩定,其它水泉枯水期流量甚小,或至乾涸。 太谷區淺、中層地下水可開採量為7000萬~8000萬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為8000萬一11000萬立方米。大部地區的地下水位出現不斷下降趨勢。  

土地資源

太谷土地資源總面積為1033.6平方千米,合地積1550400畝。除去其中水域、居民區、道路等占地面積88.7平方千米,尚有農業土地資源944.9平方千米。  

生物資源

野生植物 太谷區境內野生植物中喬木有:楊樹、柳樹、榆樹、槐樹、刺槐等;灌木有:枸杞、沙棘、黃刺攻、紫丁香、酸棗等;木本植物待考者有:檸條、山柳、虎榛子、山查、山梨;草類有:香蒲、蘆葦、白茅,野菊、仙鶴草等;植物學名待考者有:角盤蘭、蘭花棘豆、硬毛棘豆、山野豌豆、野黑豆等。   野生動物 太谷區境內野生動物中哺乳綱有:狼、豹、獾、狐、野豬等;鳥綱有:麻雀、鵲、烏鴉、燕、樓燕等;魚綱有:泥鰍、鯽;爬行綱有:鱉、壁虎、蛇;兩棲綱有:青蛙、蟾蜍;昆蟲綱有:金龜子、蜣螂、瓢蟲、鑽心蟲、介殼蟲等;蛛形綱有:蜘蛛、蠍、葉蟎;多足綱有:蜈蚣、蚰蜒;寡毛綱有;蚯蚓;蛭綱有:螞蟥;腹足綱有:蠑螈、螺絲、蝸牛。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常住人口為322099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8783人相比,十年間增加了23316人,增長7.80%,年平均增長率0.75%。全區共有家庭戶114380戶,集體戶10451戶,家庭戶人口為277019人,集體戶人口為45080人。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61624人,占50.18%;女性人口為160475人,占49.82%。全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4347人,占57.2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37752人,占42.7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68351人,鄉村人口減少45035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了18.41個百分點。   2018年,太谷區生產總值96.6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1.3億元,同比增長0.9%;第二產業完成24.4億元,同比增長5.6%;第三產業完成50.9億元,同比增長6.5%;三次產業構成為22:25.3:52.7。   2019年全年全縣生產總值103.1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完成23億元,同比增長4.3%;第三產業完成59億元,同比增長9%。三次產業構成為20.4:22.3:57.3。   2020年,太谷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4.7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3.9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完成23.8億元,同比增長5.3%;第三產業完成57億元,同比下降1.9%。三次產業構成為22.8:22.8:54.4。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提高2.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提高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2.9個百分點。全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稅收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2.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8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教育支出40207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81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735萬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8677萬元,住房保障支出3373萬元,節能環保支出12902萬元,農林水支出38776萬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834萬元。  

農業

2020年全年全區農作物種植面積28156.5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2429.5公頃,比上年增加118.2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881.1公頃,比上年增加216.2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2.3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9309.4公頃,比上年增加238.3公頃;小麥種植面積554.9公頃,比上年減少90.9公頃。果園面積3156.3公頃,比上年減少130.4公頃。 全區完成造林面積466公頃,同比減少19.7%。年末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22.6萬千瓦。全年機械耕地面積23736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3520公頃,機電灌溉面積15279公頃,機械收穫面積19020公頃。全區農機服務收入12450萬元。  

工業、建築業和能源

2020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69家。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6.1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利潤1713萬元,同比下降89.9%。虧損企業虧損額1.5億元,同比增長200.3%。 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共17家。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總產值完成8.9億元,同比增長10.8%,共簽訂合同額14.1億元,同比增長5.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3%;竣工面積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5.8%。 全年全社會用電總量208355.2萬千瓦時,同比增27.1%。其中,第一產業用電229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1%;第二產業用電165505.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6.2%;第三產業用電22250.2萬千瓦時,同比下降5.0%。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全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同比增長7.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7.9億元,同比增長83.7%;第二產業投資18.4億元,同比下降16.6%;第三產業投資39.7億元,同比增長12.7%。基礎設施投資14.6億元,同比增長70.1%。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34.6億元,同比增長58.6%。民間投資31.1億元,同比下降4.4%。 全區工業投資18.4億元,同比下降16.6%。其中,製造業投資14.3億元,同比增長15.6%;工業企業技改投資5.7億元,同比下降13.8%。 房地產開發投資5.3億元,同比增長51.9%。其中,住宅投資4.7億元。2018年,太谷縣海關進出口總額25294萬元,同比增長33.2%。 全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億元,同比下降3.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億元,同比增長5.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5億元,同比下降19%。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37.1億元,同比下降2.9%;餐飲收入2.4億元,同比下降7.8%。 全年全區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9.8億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0.6億元,同比增長31.3%,占限額以上零售額比重6.1%。 全年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4863戶,同比增長0.8%。其中,新登記企業數1264戶,同比增長58.6%。 全年全區海關進出口總額34513萬元,同比增長1.0%,其中,出口34308萬元,同比增長5.2%。  

交通、郵電和旅遊

太谷區緊鄰省城太原,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和太原南站僅50分鐘車程,境內有大西、太焦兩條高鐵,太長、榆祁兩條高速,晉中綜合通道、太太路兩條快速通道,是太原都市區「一主一副一區多組團」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1827.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9.2千米,國道62.6千米,省道41.1千米。 年末全區民用車輛擁有量6萬輛,其中民用汽車5.9萬輛,載客汽車5.3萬輛,載貨汽車5845輛。本年新註冊汽車329輛。年末轎車保有量5.0萬輛,其中私人轎車4.9萬輛。 全年全區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2472.3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686.9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8785.4萬元。郵政業全年完成國內函件業務16421件,國際函件業務38件,包裹快遞業務66.3萬件,報刊業務468.0萬份。年末全區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2.6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31.2萬戶,5G用戶總數達到4.5萬戶。全區寬帶接入用戶9.2萬戶。 全年全區接待國內外旅遊者82萬人次,同比下降78%。旅遊總收入1434萬元,同比下降59%。  

金融和保險

2020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81.6億元,比年初增加47.5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4.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05.7億元,比年初增加18.9億元,同比增長21.8%。年末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115.5億元,比年初增加18.5億元,同比增長19%;人民幣貸款餘額60.6億元,比年初增加8.1億元,同比增長15.5%。 全年全區保費收入6.2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7億元,賠款1億元;壽險業務保費收入4.4億元,賠款和給付3586萬元,其中賠款1163萬元。   全年全區專利申請606件,發明專利申請124件,專利授權377件,受權發明專利37件。有效發明專利144件。按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年末累計認定高新技術產業企業34家。  

教育事業

2020年末全區共有普通中學22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54所。   山西農業大學太谷校區校園內「山西銘賢學校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建築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農業發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鮮活史料。  

文化事業

2020年末全區共有藝術團體8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年末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18.5萬冊。年末全區有電視台1座,廣播電台節目1套。有線電視有效用戶2.2萬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04%,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7.04%。  

醫療衛生

2020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包含診所及村衛生室)385個。其中,醫院16個,衛生院8個,婦計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全區衛生機構共有床位2482張,其中,醫院床位2253張,衛生院床位205張。全區衛生機構共註冊有衛生技術人員286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82人,護師(士)1399人,其他醫技人員357人。  

體育事業

2020年末全區共有體育館一座,二級以上運動員50人,二級以上裁判員35人。全區共有體育彩票銷售點13個,全年銷售中國體育彩票1609萬元。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20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31元,同比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30元,同比增長4.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5元,同比增長7.1%。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5.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9萬人。參加職工醫療保險3.8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4.6萬人。 全年全區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56人,發放最低保障資金281.7萬元;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008人,發放最低保障資金944.1萬元;納入農村特困供養1294人,發放特困供養資金1196.5萬元;城市特困供養28人,發放特困供養資金38.4萬元。 年末全區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1個,床位2640張。其中,養老服務業機構10個,床位2630張。  

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規定的六項污染物評價,2020年太谷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215天。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為6.42。 全年全區用水9648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960萬立方米,生產用水8320萬立方米,生態用水368萬立方米。第一產業用水7425萬立方米,第二產業用水575萬立方米,第三產業用水320萬立方米。 年末全區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7.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天然氣供氣普及率95.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5%,與上年持平。 年末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566.9萬㎡,綠地率38.9%;綠化覆蓋面積634.9萬㎡,綠化覆蓋率43.58%;公園綠地面積120.6萬㎡,人均公園綠地9.0㎡。 全年全區共發生生產安全傷亡事故2起,死亡2人(道路交通),同比事故起數減少3起,死亡人數減少3人。   箕子、孟母、白居易(祖籍)、孔祥熙、趙鐵山、杜潤生   陽處父、溫承惠、李嗣昭、白建、白敏中(祖籍)、白行簡(祖籍)、龐福誠、溫忠翰、牛天畀、孔令儀、程裕禎、吳效閔、張啟仁、李世芳、楊澧、宋光華、聶向庭、張佩義、郭全、閻根生、李思進、韓炎達、任傑生  

太谷秧歌

太谷秧歌,是源於太谷,輻射周邊10餘縣,綜合民間小曲、雜說、歌舞、戲曲為一體的鄉土小戲。最初是當地民間流行的詞調俚曲等民歌小調,人們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伴隨農事活動自由吟唱。受以太谷為軸心的區域內方言音韻的影響,逐漸形成一定地域範圍內的地方民歌曲調,統稱「秧歌」或「秧歌調」。  

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

安宮牛黃丸是太谷「廣譽遠」的傳統特色藥品。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廣升遠」(「廣譽遠」前身)對成藥生產大力改革,延聘當時祁縣「裕豐堂」名醫呂振音、高丕明,通過舊品進行改良,研製富含自身特色的傳統藥物安宮牛黃丸,因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作用顯著,一時聲名大振,廣為流傳。  

定坤丹製作技藝

定坤丹又名「定坤丸」,是婦科傳統名藥。清乾隆四年(1739年)已列為「宮幃聖藥」的定坤丹傳統製作工藝被時任清宮監察御使的孫廷夔(山西太穀人)帶回太谷。時至今日,定坤丹一直延用傳統手工制丸技術推丸模、掛蠟,熟地等藥材的炮製也採用古法技藝。  

龜齡集傳統製作技藝

龜齡集傳統製作技藝的中醫學原理源於道臧丹經和黃帝內經,其處方出自明代嘉靖年間。相傳,嘉靖帝即位後,頒發詔書廣集長生不老藥,方士邵元節和陶仲文從《雲笈七箋》「老君益壽散」中取長補短,並採用爐鼎升煉技術,製成了號稱可以長生不老的「仙藥」,獻給皇上,嘉靖帝服用後,效果顯著,親賜藥名「龜齡集」,以示服用此藥可以獲得像千年神龜那樣的高齡。  

風景名勝

太谷境內擁有無邊寺、淨信寺、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館)、孔祥熙宅院、鼓樓等多處國保、省保單位,美寶山莊等多個知名景點。

三多堂

太谷三多堂亦稱曹家大院,是明清晉商巨富曹家的一個堂名。三多指多福、多壽、多子。三多堂始建於明末清初,占地10600平方米,由內宅、外宅兩部分組成,內含15個小院,3個倒座樓,3個堂廳,3個主樓,共277間房舍。  

鼓樓

鼓樓又稱大觀樓。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清代多次修葺。占地面積344.1平方米。鼓樓坐北朝南,為二層樓閣式,建於高8米的磚砌基座上,基座正中四向辟門洞,與十字街相通。  

無邊寺

位於城西南隅的南寺街和鼓樓兩座標誌性建築與太谷師範毗鄰,此塔建於北宋元佑年間,平面八邊形,七級樓閣式,因為通體白色,故稱作白塔。相傳當年初建時在塔身塗抹了大米糊在塔外導致多年不褪色。塔為7級磚木結構,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孔祥熙宅園

孔祥熙宅院原系太谷士紳孟廣譽的老宅,建於清乾隆至咸豐年間,民國十九年(1930年)為孔祥熙購得。宅院坐落在太谷區城內無邊寺的西側太谷師範學校內,是太谷城內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具有代表清代建築風格的一座宅院。   太谷文旅產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正在全力打造全域旅遊新高地,以孟母文化養生健康城、山西省文化產業園、樂華溫泉小鎮、番茄小鎮、陽邑小鎮、金融小鎮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興文旅項目全面鋪開,形成了「古城大院、產業文化、健康養生、鄉村旅遊」四大文旅板塊,被授予「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稱號。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同意建設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批覆,批覆同意將山西太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為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納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範疇管理並享受相關政策。   2020年7月,入選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市、區)名單。   2020年8月,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1年4月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1年4月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7月30日,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   2021年12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地方特產

太谷擁有國家林業局頒發的「中國棗鄉」之稱,特色壺瓶棗名聲遠揚。此外,還有太谷餅、通寶醋、壺瓶棗、檳沙果、小常驢肉、太谷西瓜、龜齡御酒、怡園干紅等名優特產享譽三晉,成為太谷特有的文化旅遊產品。  

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太谷餅的生產歷史悠久,在清末時已行銷京、津、西安、蘭州、包頭、張家口等地。太谷城內最早生產出售太谷餅的店鋪是南街的「文成堂」,後來又有東關的「義源生」和南街的「同義恆」也生產銷售。  

壺瓶棗

太谷區里美莊為主產區,榆次、平遙、交城、清徐也有栽培。壺瓶棗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栽培,果實大,以形似「壺」狀而得名。果皮薄,肉厚質脆,甜酸適度。  

參考來源

  1. [1],搜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