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子宮 (地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營區

圖片來自tainan

太子宮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新營區的一處地名,得名自當地大廟新營太子宮。由於太子宮聚落規模頗大,二次大戰後以境內的南72線道路為界,分成現在的「太北里」與「太南里」。[1]

過去當地設有「太子宮保(堡)」,以太子宮為保頭,另轄有新營、舊廍、角帶圍等莊(莊)。

沿革

太子宮一帶在荷蘭時代之前,可能是西拉雅族的獵場,且位於蔴豆社的活動範圍內。而在明鄭時期,相傳有漳州人何光翰到太子宮一帶開墾。另有一說在明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年),有泉州府晉江縣來的許培元、洪濟舟、何世平、周以德與李中成等人從廈門來臺,於現在的鹽水登陸後,來到現在的太子宮一帶定居,且建有小廟供奉自家鄉帶來的「中壇元帥」,後來即發展成現在的「新營太子宮」。不過另有記載認為許培元等人是在清康熙廿二年(1683年)才來到太子宮一帶開墾。

參考文獻

  1. 新營區,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