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向道 著書弘法——郗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太守向道 著書弘法——郗超,文武兼備,然無心仕途,棲心佛教,常與僧人談經論道。道安曾修書以示欽佩。竺法汰也曾寫信討論;般若本無義。支遁則認為郗超;為一時之俊甚相知賞。還與當時名僧如月支僧人支道林過從甚密,助譯《方等》、《法華》等經
原文
東晉郗超(336-337),字景興,又字嘉賓,東晉高平金鄉(今屬山東)人。自幼卓爾不群,博學多識,博聞強記,儒士二道皆習。有辯才,好談論,喜交遊,雖在弱冠,已是才絕出眾,故被桓溫聘為參軍,累有升遷任司徒左長史。母親死,守孝三年,服滿任臨海太守。
郗超雖文武兼備,然無心仕途,棲心佛教,常與僧人談經論道。道安曾修書以示欽佩。竺法汰也曾寫信討論;般若本無義。支遁則認為郗超;為一時之俊甚相知賞。還與當時名僧如月支僧人支道林過從甚密,助譯《方等》、《法華》等經。親近善知識,如名士謝敷,精通佛典,經常相聚,探討;論本無意,往還書函千古珍之。謝敷常年吃齋,註疏《安般守意經》,親手抄寫《首楞嚴經》,手工繪畫無量壽佛像,構思三載方成。對於謝敷虔誠,郗超十分敬重,心儀為師,與之效法。故郗超嚴持戒律,修習歲月齋,凡臨齋之歲月,不臨腥葷,不嘗魚肉,不臨妻妾,迎中而食,非食不食,既食之後,縱令美味甘香,一復不進,悉心念道,歸依三寶。郗超生活年代,戰亂頻繁,朝政不寧,人事難料,雖如此之世,繁亂之身,堅持修習,不辭辛勞,撰寫弘法書籍,著有《奉法要》、《明惑論》、《全生論》、《五戒文》、《東山僧傳》等,其中最重要的《奉法要》。
該篇對在家佛教信徒應當奉行的各種佛教信條、戒律、齋法及一些佛教基本教義都作了解釋。在修持齋戒方面。能與儒家孝道結合起來闡揚;在道法修煉方面,把儒家慎獨與佛教修行看作一回事;以為佛教的善惡因果報應與三世輪迴說是儒家天命論的補充;在對儒佛進行調和的同時。又以為般若學與道家玄學是相輔相成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