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歲簡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歲簡介

來自網絡的圖片

太歲簡介蒼蘭訣》中太歲十分厲害,他是曾妄圖想吞噬三界的邪神,容昊之前在海市煉製祟氣就是為了他。凶神太歲是上古邪神,他有吞噬三界的能力,自身的祟氣是力量的所在。現如今,他的生命即將奄奄一息,必須找個合適的人來幫他找祟氣。息山一族的神女,天賦神力,鎮守息山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消滅凶神太歲。那麼太歲在現實中到底是什麼?[1]

太歲是什麼東西

太歲,又稱肉靈芝。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

據中國太歲收藏協會專家介紹,因複合粘菌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安全起見,建議收藏研究為主,不可輕易食用。


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太歲:

太歲神對應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年中天子,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

太歲,即攝提,原始干支的別名。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

太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元法為運轉周期。天維建元,是從寅開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斗柄回寅,乾元啟運。

古代天文學家發現,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對地球影響非常大,所以用木星表示年度。木星12年繞太陽一周,就是十二生肖的由來,也就是十二地支。但是古代天文學家還發現木星實際上的運行周期11.86 年,因此每隔84-87年就會超辰(西漢劉歆提出)一次。為了避免超辰的問題,就假設了一個天體,並和木星相對應。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由此來解決攝提紀干支紀年與歲星紀年法之間的衝突,即木星超辰的問題。這個假設的天體,正是太歲。

木星在黃道周天十二宮運行過程中,如同天子每年的巡遊。當木星處於十二宮及二十八星宿的留、伏、逆狀態時,皆主不吉。就會出現不同的吉凶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犯太歲」。

太歲信仰:

太歲也是道教信仰中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凶禍福。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實際上,早在《周禮》中便有拜太歲的記載。在顓頊曆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曆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

天區與歲名對應表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凶。《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太歲當頭有災禍,刑衝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 可見太歲,乃諸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運程。

在《荀子·儒效》篇中,避太歲的信仰則是從避歲星的占星術中分化出來的,兩種信仰在戰國時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漢代以後才逐漸釐清。至今發現的考古資料都不能證明春秋時期中原確實使用過「十二次」來標記歲星的位置,《甘石星經》和《史記》里也沒有提過。

古時候將太歲視為君王,東漢王充的《論衡》說:「太歲之意,猶長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占》說:「帝王系命於太歲、后妃系命於歲之陰」在清代《協紀辯方書》得到一個扼要的總結:「太歲,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太歲為貴神,其所在之向當然也是尊貴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卻因為太歲所在的方向太過於尊貴,反而必須避開,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

太歲並不是凶神,而是守護神,明代《三命通會》說:「真太歲,又名轉趾煞,要大運日主與太歲相和相順,其年則吉;若值刑衝破害,與太歲相戰克則凶。」與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凶。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樹珊(1881-?)說:「夫太歲,至尊,非煞也。」。

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由於太歲神位高權重,人人敬而畏之,為避免得罪太歲,因此在沖犯太歲之年,都必須在新開春期間求取「太歲符」,祈求新一年平安順利,趨吉避凶。[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