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台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太平天國台門,又作太平天囯台門[lower-alpha 1][1],位於浙江省臨海市古城街道回浦路,由太平軍所建,為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在台州的臨時寓所和指揮部[2][3],現為臨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台門內有明代所建民房,現部分為居民私房、部分為臨海市博物館開設的「雲古齋」[5][6]。
歷史
台門內房主原為王介眉,清道光六年(1826年)、十三年(1833年)分別賣給了林、陳二家。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進攻台州,並於同年十一月一日進入臨海,在陳家設立總部,以臨海作為太平軍在台州的活動中心,各部駐后街黃宅、芝麻園洪頤煊宅、更鋪巷項宅等處。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太平軍從台州撤出。
介紹
1954年3月11日,台州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於宅內徵集到太平軍遺留下來的鐵槍一支、鐵矛二支[5]。1962年列為臨海縣文物保護單位[7]。十年動亂期間,台門內的陳列文物被洗劫一空,樓房亦被飲食部門所占。粉碎四人幫後,臨海縣委根據舊臨海縣誌的記載,認為台門是重要的文物,是研究太平天國在台州地區活動的重要實物資料。1981年,國家文物局對此作過考察後,認為該處是一座比較典型的明建住宅,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2年5月,臨海博物館於台門內開設「雲古齋」,收購文物並銷售文房四寶等。1983年4月15日,臨海縣人民政府將台門列入重新公示的第一批「臨海縣文物保護單位」(縣改市後為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徵
太平天國台門為具有廣西風格的八字門形式[6],門上有向內的披檐。台門內明代所建的民房占地面積約450平方米,天井東西寬9米、 南北深6.7米,為三合院建築,正房共七間,東西廂各有三間,均為二層。正房的屋頂為硬山頂,徹上明造,前坡略長於後坡。明間和次間為廳堂,穿斗式木構架。每縫七架,柱頭和額枋上均置有斗拱,柱頭科以上飾捲雲紋雀替。前檐柱頭科作覆式仰 「八」字斜拱,坐斗較大,出一翹。明間、次間斗拱為平身科二攢,梢間、盡間則無斗拱。台門內建築除少數為初建以外,大部為清代時所重修,因此兩廂的結構有所改變,已並非原貌。
參考文獻
- ↑ 高波. 臨海「太平天國台門」,「國」字少了一點?. 台州晚報. 2015-05-15 [2019-11-15] (中文).
- ↑ 國家文物局.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詞典 (三編)》.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p.188. ISBN 7-5326-0441-1.
- ↑ 俞佐萍,王志邦. 《方志功能面面觀》. 1987: p.68.
- ↑ 臨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保點)名錄. 臨海市人民政府. 2018-08-30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中文).
- ↑ 5.0 5.1 任林豪,馬曙明. 臨海文物志. 文物出版社. 2005: p.319–321. ISBN 7-5010-1777-8.
- ↑ 6.0 6.1 陸曉明. 臨海七大台門及名人事件. 台州晚報. 2019-01-06 [2019-11-15] (中文).
- ↑ 臨海市志編纂委員會編. 臨海縣誌.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p.552. ISBN 7-213-00289-9.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lower-alpha"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