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平岩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平岩寺

中文名稱;太平岩寺

地理位置;廈門市思明區萬石植物公園西南麓

歷史;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

別稱;太平觀

太平岩寺廈門思明區萬石植物公園西南麓。是岩初為道教宮觀,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中祀玉皇大帝,稱"太平觀"。

歷史沿革

太平岩寺明末清初,鄭成功據金、廈兩島抗清,嘗以太平岩為閒暇時讀書之所。鄭成功東渡,遂毀。

乾隆初年(1736-1745),南普陀寺住持如淵和尚募資復建,闢為蓮花道場,佛宇禪房,左右數椽。並於岩前大石上鐫刻"極樂天"三字,改太平觀為"太平岩",並於偏殿保留奉祀玉皇大帝的"天壇"。

嘉慶年間(1796-1820),舉人林雲青倡修。

同治元年(1862)正月,佛堂火災,榱棟几案俱成灰燼。岩寺董事職員倡修繕完。十年,重邀李永仁康超英葉如衡諸居士集資修復。清末民初,寺岩再度廢馳。

20世紀20年代初,南普陀寺住持轉逢和尚南渡星洲,募集資金翻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富商、居士蔣以德添建一大殿於寺左。

40年代初,南普陀寺執事釋轉岸任住持,因出國募化,寺務交由女弟子瑞孟姑主持。不久,復由萬石岩會泉法師女弟子李宏綢接手代理。時岩寺有僧侶1人、菜姑3人。抗戰勝利後,轉岸法師海外歸來,繼續修葺。民國三十七年,旅居菲律賓華僧性願和尚捐資創辦"覺華女子佛學苑",由弟子陳珍珍主持教務(建國後,佛學苑遷往泉州復辦)。建國後,菜姑李宏綢主持寺務。

50年代中期,太平岩與妙清寺女眾聯合創辦蓮友棉紡廠,自救自養。

1958年,寺岩為駐軍接管。

1965年底,駐軍撤防,重修後交廈門市佛教協會,由佛協委派菜姑進住。時隔一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住寺菜姑被逐離寺,岩寺遭受嚴重破壞。

1975年,寺岩由市園林管理處收管,改為"茶人之家",對外營業。

2000年8月,在聖輝大和尚的支持下,世澄法師自籌資金,並與園林管理局達成協議,正式恢復對太平岩寺的使用權,僧伽正式入住,並舉行隆重的觀音菩薩進殿儀式。倚山為圓通殿,坐北向南。兩邊為走廊,東側廊邊用房作寮房精舍。最前面為"茶人之家"舊門廳,上下兩層,原為營業廳,今仍為遊客休憩品茶之所。岩寺環境優雅,巨岩重疊,林木蔥鬱,山徑高崖夾道,狹窄如帶。岩前四塊巨石天然疊合,狀如笑口大開,上鐫"石笑"二字。側峰復有數方巨岩,形態酷肖大象朝拜。山中崖石,多名人題刻。[1]

2001年制訂岩寺建設規劃,正組織實施。現有僧伽6人,釋世澄為住持。

相關視頻

廈門太平岩寺宣傳片

太平岩寺觀音七-現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