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行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行花

中文名稱 太行花

學名 Taihangia rupestris Yu et Li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太行花(學名:Taihangia rupestris Yu et Li)是薔薇科,太行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中國河南北部。生長在海拔1100-1200米的陰坡山崖石壁上。

太行花是古老的殘遺種,對於闡明薔薇科某些類群的起源和演化等問題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太行花花白色如杏花大小,花朵稠密,有觀賞價值。

信息

亞目 薔薇亞目

科 薔薇科

亞科 薔薇亞科

屬 太行花屬

種 太行花

命名者及年代 Yu et Li,198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根深長,伸入石縫中有時達地上部分4-5倍。花葶無毛或有時被稀疏柔毛,高4-15厘米,葶上無葉,僅有1-5枚對生或互生的苞片,苞片3裂,裂片帶狀披針形,無毛。基生葉為單葉,稀有時葉柄上部有1-2極小的裂片,卵形或橢圓形,長2.5-10厘米,寬2-8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截形或圓形,稀闊楔形,邊緣有粗大鈍齒或波狀圓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幾無毛或在葉基部脈上有極稀疏柔毛;葉柄長2.5-10厘米,無毛或被稀疏柔毛。

花雄性和兩性同株或異株,單生花葶頂端,稀2朵,花開放時直徑3-4.5厘米;萼筒陀螺形,無毛,萼片淺綠色或常帶紫色,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至漸尖;花瓣白色,倒卵狀橢圓形,頂端圓鈍;雄蕊多數,着生在萼筒邊緣;雌蕊多數,被疏柔毛,螺旋狀着生在花托上,在雄花中數目較少,不發育且無毛;花柱被短柔毛(毛長約0.2毫米),延長達14-16毫米,僅頂端無毛,柱頭略擴大;花托在果時延長,達10毫米,纖細柱狀,直徑約1毫米。瘦果長3-4毫米,被疏柔毛(毛長0.5毫米)。花果期5-8月。

主要變種

緣毛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Yu et Li var.ciliataYu et Li)與太行花不同在於,葉片呈心狀卵形,稀三角卵形,大多數基部呈微心形,邊緣鋸齒常較多而深,稀有時微淺裂,顯著具緣毛,葉柄顯著被疏柔毛。花期5-6月。分布於中國河北南部(武安)。生長在海拔1000-1200米的陰坡山崖石壁上。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南北部(太行山)。生長在海拔1100-1200米的陰坡山崖石壁上。

主要價值

太行花屬古老的殘遺種,對於闡明薔薇科某些類群的起源和演化問題,有科研價值。民間常用太行花治療癬症。太行花花白色如杏花大小,花朵稠密,有觀賞價值。花朵的構造特殊,是研究薔薇科植物的好材料。

保護級別

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

相關新聞

2018年7月,中國在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河北省第16小組在野外考察中,在中國河北涉縣深山中首次發現大面積的太行花群落,群落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植株上萬棵。[1]

太行花屬介紹

屬中文名:太行花屬

屬拼音名:taixinghuashu

屬拉丁名:Taihangia

中國植物志:37:227

描 述:Taihangia Yu et Li 太行花屬,薔薇科,僅太行花T. rupestris Yu et Li 1種及1變種 var.ciliata Yu et Li,產我國河南、河北。(參閱《植物分類學報》18(4):469-471,1980。)[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