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魯閣牌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魯閣牌樓,位於錦文橋南端橋頭與中橫公路交會之路口上,牌樓矗立在台灣中橫公路的入口,為花蓮縣秀林鄉旅遊景點之一,標高60公尺,其里程位置是台8線187.5K。在公路旁的岩壁上則刻「魯閣長春」四字,在太魯閣牌樓附近設置的展望台,可供遊客駐足觀賞其景點。

興建歷史紀要

中橫公路遠近馳名,常可於畫冊、郵票見其瑰麗身影。當我們讚嘆這斷崖涓瀑的美景時,可曾想過這條串連臺灣東西兩側的美麗公路,是先民如何胼手胝足、一斧一鑿開闢出來?現在我們透過穿越中央山脈的崇山峻嶺,回顧、讚嘆這段艱苦的歷程為象徵台灣的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1]
中華民國政府於此建造一座匾題「東西橫貫公路」六字的牌樓,故亦稱東西橫貫公路牌樓,這條公路便是現今常稱「中橫公路」。太魯閣牌樓隨著1960年5月9日中橫公路通車後,來往的駕駛可見這座外觀具有中國宮殿式的牌樓。

太魯閣牌樓因地處要衝,不僅是中橫公路通往太魯閣峽谷必經之處,並因錦文橋為蘇花公路唯一通過立霧溪的橋樑,使緊鄰錦文橋的太魯閣牌樓成蘇花公路必經之處,為改善太魯閣牌樓地處匯集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的兩方車潮影響而發生堵塞現象,因此公路總局於1999年2月興建太魯閣大橋,將蘇花公路截彎取直,2002年7月啟用後,雖然蘇花公路不經太魯閣牌樓,但錦文橋與原有道路至今仍保留。

2005年3月29日,文化建設委員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記列為歷史建築,以表徵先民開闢中橫公路之紀念意義。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配合《中橫公路開通50週年紀念》系列活動予以整修,以趕在2010年5月9日活動之前完成。直到今日,太魯閣牌樓仍是象徵進入中橫公路的指標建築,也是遊客前往太魯閣峽谷途中會停駐拍攝之景點。

建築結構

太魯閣牌樓的主體採三間四柱三樓式,屋簷形式為單檐廡殿頂,上覆金黃色琉璃瓦,但因長年日曬雨淋,琉璃瓦色澤已有變化。柱體採朱紅色,柱與柱之間的廊道是為「一間」,因太魯閣牌樓設計成四柱,故有左、中、右三間,每一間的屋簷皆設計成簷樓,故合計三座,是供排水之用。在主樓的兩根大楣上則彩繪「雙龍搶珠」,而兩根大楣之間則立六塊匾額,匾額呈黑色,字採金黃色題,每一匾題一字,自右向左依序排列:「東」、「西」、「橫」、「貫」、「公」、「路」。每一間的簷樓都設計有脊獸裝飾,主樓在正脊上兩端各有一隻脊獸,四條垂脊的簷角也各有一隻脊獸;左右兩旁的邊樓因只有一條正脊與兩條垂脊,故脊獸設計成正脊一隻、垂脊兩隻,合計有六隻脊獸。太魯閣牌樓下方的柱腳全都採未加雕飾的白色夾柱石,還有在牌樓的一側旁立有石獅一座,另一側的因靠近岩壁而未設。

參考文獻

  1. 鬼斧神工的中橫公路archives.gov.tw 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