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夯聲咚咚號子歡(宋守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夯聲咚咚號子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夯聲咚咚號子歡》中國當代作家宋守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夯聲咚咚號子歡

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夯」的,它是用於打地基的物件。那個時候建房造屋都要打夯。而打夯呢,實際上就是用夯砸實擬建房屋的地基。夯一般是由石頭做成,呈正方體、長方體或圓柱體狀,所以又稱石夯。每每打夯時,你總能看到石夯伴着歡暢號子聲被高高地拋起,再重重地落地,這樣不停反覆,一下一下地將房屋的地基夯個平平實實。

豫中老家的夯大都是將打穀場上碾軋穀物的石磙立起來,用兩根兩米左右的結實木棍相對豎立做夯杆,當作夯的「方向盤」,用兩根略長於石磙直徑的木棍做支撐,與夯杆形成一個不規則的「井」字。再用繩索把支撐、夯杆與石磙捆綁結實,周圍呈放射狀系上夯繩,這就做成了石夯。夯繩通常是用漚麻擰成的麻繩,抓在手裡厚實有分量,也預防行夯時滑脫和勒手。

兒時記憶里,蓋房對農村人來說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大多在初春或者秋忙之後進行。一來這時農活較少,泥瓦匠好找;二來這時天氣乾燥,雨水較少,便於蓋房。而蓋房的首要環節就是打夯。無論蓋什麼樣的房子,都必須把地基夯實、夯好。房子動工的當天,主人家都會把技術水平較高的泥瓦匠人請來,根據宅基地大小,設計出應建的房間,並在那些房間的四角和交界處,各釘上一根木楔,木楔與木楔之間拉上一條細線,順着細線撒上白灰後,再順着白灰顯示的位置,挑出一米來寬、半米深淺的地槽,這就是擬蓋房子的地基處,接着就需要在地基處打夯了。打夯關係到房屋能否歷經久年,是動土興木的開場大戲,那是絕對忽略不得的。

過去老家蓋房有個鄰里相助的習俗,隨意打個招呼,甚至不打招呼,就會有不少人高高興興地前來幫忙。尤其是打夯的當天,街坊鄰居更會放下自己家裡的事前往蓋房的地方。年輕的,抬夯、打夯;年長的,助威、鏟土。有時來的人很多,經常是一幫人打夯,一幫人在旁邊等待,以便需要的時候輪流排班上崗。一是圖個熱鬧,二是為蓋房的主家做些貢獻,也算是對主家的尊重和支持。

打夯是有合理分工的。一般是兩人扶夯,四人或六人拉繩抬夯。扶夯的兩個人中,一人是專管夯的方向和落點,叫引夯;另一人的主要任務是喊號子。喊號人是打夯的關鍵人物,被稱作夯頭。之所以說他是關鍵,是因為打夯時的號子就是號令,就是衝鋒號。就像打仗一樣,一旦聽不到號令,人就沒精神,就沒有統一行動,就形不成合力和凝聚力,這樣一來,打夯往往會出現不是高就是低,不是偏東就是偏西的情況,很難把地基打好。另外民間還有這麼個俗理,說打夯不喊號子是打「啞巴夯」,會造成房主後人出現啞巴的問題。老輩人還說,要是打「啞巴夯」,打夯人會憋傷身子,非得吼喊幾聲才可呢!尤其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時候,那是更需要大聲吼唱一番的。

打夯一開始,「夯頭」都會深吸一口丹田清氣,揚起脖子潤潤嗓子,嘹亮、雄厚地喊出第一聲打夯的號子:「老少爺們哪——」。

接着,握繩抬夯人就齊聲應合着:「我們來了喲」。

夯頭:「咱們夯起來了呦!」

隨後你再看那些抬夯人,個個筋骨暴突,夯繩緊繃,精神抖擻,聲震屋宇地齊聲呼應道:「都聽你的喲」。

夯頭:「高高抬起呀,穩穩砸下呀!」

抬夯人:「穩穩砸下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一家蓋房呀,大家幫忙呀!」

抬夯人:「大家幫忙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地基要夯好呀!」

抬夯人:「地基夯好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一定要用勁呀!」

抬夯人:「那是應該呀,哎嗨哎嗨喲!」

就這樣一唱一和,節奏鮮明,頓挫勢猛,強音不斷,夯高過頂,氣勢恢弘。夯落的時候,為防止石夯倒歪或砸腳,抬夯人在鬆手的同時又退後一步,隨着一陣陣的「咚、咚」聲,石夯準確砸在地基上,夯印排排,四周震顫,一場正式蓋房的大幕就算拉開了。

等到抬夯人的心齊了,勁兒擰到一塊了,夯頭還會不斷地變換着號子的內容呢。有時是歡樂號子,如放聲高歌;有時是叫勁號子,像電閃雷鳴。無論是那種號子都能使喊者動情,聽者奮進,就連輪班歇息人的也都會支起耳朵傾聽。

當夯頭看到一些上了年齡的婦女在看打夯時,還會時不時地喊出逗趣的號子呢——

夯頭:「女人看打夯呀」!

抬夯人:「看打夯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咱們心裡慌呀!」

抬夯人:「心裡慌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人家蓋房娶嬌娘呀!」

抬夯人:「娶嬌娘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可惜不是這婆娘呀!」

抬夯人:「不是這婆娘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女人看夯不做活呀!」

抬夯人:「不做活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不做活兒想什麼呀?」

抬夯人:「想什麼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莫非看上人了呀!」

抬夯人:「看上人了呀!哎嗨哎嗨喲!」

看打夯的婦女一聽夯頭在編排自己,先是害羞臉紅,接着笑罵幾句,就會急忙走開了。

打夯如玩虎,絲毫馬虎不得。等到看夯的婦女離開後,一般會出現年輕抬夯人心不在焉現象。一旦發現有些抬夯人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時,夯頭會及時地予以提醒。這時候夯頭就會喊出提醒的號子——

夯頭:「老虎愛吃人呀!」

抬夯人:「愛吃人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打夯要小心呀!」

抬夯人:「要小心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兩眼夯上看呦!」

抬夯人:「夯上看呀!哎嗨哎嗨喲!」

夯頭:「不要操外心呀!」

抬夯人:「不要操外心呀!哎嗨哎嗨喲!」

經夯頭這麼一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抬夯小伙立馬回過神來,隨後就會集中精神打起夯來。

有時候夯頭發現抬夯人用力不均把夯抬歪,眼觀六路的夯頭會喊道:「南邊歪半夯呀!」大家一聽,下一夯就主動往北抬一些。若到邊該拐彎時,夯頭會喊道:「大家往東砸呀!」,隨着一聲「哎嗨哎嗨喲!」,抬夯人自然就會把夯拐到地基的東面了,若見哪個人有點偷懶,一聲「某某要使勁呀——」,點到為止,那個偷懶的人馬上就會用力抬夯的。

更讓人驚喜的是,時不時還會遇到打夯競賽的場面呢。這時候一般是主家蓋的房子面積比較大,為了儘快把房子蓋起來,就需要幾架石夯同時砸地基。一架石夯可以不緊不慢由着自己的性子砸,而幾架石夯同時砸地基時,就有點競賽的意味了。遠遠看去,幾十個人,幾架大夯,那陣勢真是威武雄壯。

一旦打夯開始,幾架大石夯由不同的夯頭帶着,分別組成夯隊。只聽各隊的夯頭一聲大喊,人人都很賣勁地手拽夯繩向上用力,石夯「忽」的一下就被齊刷刷地拋過頭頂,大有排山倒海之勢。為了比賽誰砸的地基好,誰砸的地基結實,大家都會使出吃奶的勁抬夯,一個個熱血沸騰,骨節作響,氣沉丹田,力聚雙臂。打夯的號子也會進一步高亢激昂起來,如同空中滾動的聲聲驚雷,穿透狹窄的街巷,一直傳向空曠的田野。夯起夯落,潮漲潮退,打夯人仿佛不是在打夯,而是在盡情地表演。利用夯場這個舞台,把內心的激情演繹給街坊鄰居,演繹給皇天后土,也把濃濃的鄉情一下一下地夯在了人們的心窩裡。

如今,農村蓋房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複雜了。誰家要蓋房,都會請專業建築隊來。人工打夯改成了電夯,一個人牽着一台機器,在「撲哧撲哧」的聲響中,很快就能砸好一座新房的地基。儘管傳統的石夯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可打夯號子那粗獷的旋律,那質樸的言語,那火紅的憧憬,那撼天動地的氣勢,卻不時地在我心底迴蕩着。[1]

作者簡介

宋守業,男,生於60年代中期。現任漯河市召陵區作家協會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