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失約(李永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失約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失約》中國當代作家李永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失約

村口的七棵紫薇樹陸續開花了,花色紅的奪人眼球,花香從鼻孔注滿整個呼吸道,花瓣拂面猶如少女柔弱無骨的手輕撫……和紫薇樹並排而立的還有兩棵海棠樹、十幾棵月季,以及散落在周圍數不清的虞美人——它們共同構成了遠勝公園的優雅環境。

眾星捧月般的紫薇花,在村口的小環境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之花」,備受村民喜愛。

楊萬里有詩云:「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常放半年花」。歌詠紫薇花期之長,寓意友誼之堅。哦,怪不得紫薇別名又叫「百日紅」,從花期這方面講,也算實至名歸。

6月到9月,屬於紫薇的花期,期間天氣炎熱,許多人沒重要事多呆在家裡避暑,可每天早晨大約九點鐘,一位年屆九旬的老人總會一步一挪準時來到村口,風雨無阻。他不像為欣賞美景專程而來,也不像消磨時光,好像在等什麼人。因為眼神常忽亮忽暗飄移不定,面部表情忽喜忽悲捉摸不透,一聲不吭。 花兒有開就有敗,縱然花開百日又如何?紫薇花在無奈中迎來了生命倒計時,片片凋零化作泥土,當最後一片花兒隨風飄落時,老人眼裡噙滿苦澀的淚花,雙手不停顫抖,身體險些跌倒,喃喃自語:「不會來了,不會來了……他不會來了,蒼天啊!這是為什麼?」我恰巧路過村口,眼見老人悲悲切切,不忍視而不見,抱着排憂解難的心,將其慢慢攙扶到路邊石凳坐下,為其買瓶康師傅綠茶,親切攀談。

老人長嘆一聲,用充滿失望的語氣,斷斷續續,講述了一個埋藏在內心的故事,故事情節把我的思緒不知不覺拉向不願觸及的過往。

去年八月,正是紫薇花盛開的時節,也是疫情自發生以來最緊張的時候,不少地方攔路設卡,禁止人隨意流動。一旦發現疑似陽性病例,或發燒咳嗽及來自疫區的人,往往如臨大敵,疫情防控部門會第一時間派專人專車送往指定的集中隔離點。老人聽說親妹病危,必須馬上動身前往探視,拖延時間怕在臨終前難見上面,而有能力幫助自己的親人,要麼在外地無法返回,要么正處於居家健康監測期不能外出,要麼照顧小孩脫不開身……事到臨頭,滿堂兒女竟無一人可用!情急之下,沒再徘徊等待,蹬起三輪車就獨自上路了。臉上淌汗,衣服濕透了往下滴水,三輪車連騎帶推迤邐來到紫薇樹旁——講到這裡,老人情緒有點激動,連喝幾口涼茶,穩定住情緒,才接着講。不出意料,老人被「盡職盡責」的卡點值班人員攔下了,要求出示行程碼,健康碼,還有身份證。老人的手機是老年機,只會接打電話、收短信,不能聯網,自然無法查驗名目眾多的碼們。急人的是,他走的太匆忙,沒帶身份證,更可怕的是,他面對七嘴八舌兼手舞足蹈的設卡人徹底慌了神,誤以為無意中犯下什麼大錯,怕連累家人,拒絕說出自己叫啥,家住哪裡。憑經驗,非常時期,承壓過大的「工作人員」遇見非常情況,會出於本能採取非常手段。果不其然,村幹部決定把他送往救助站(收留流浪乞討人員的站點),醫生堅持要把他送往集中隔離點,甚至迫不及待取出了雪白的防護服。不管往哪送,他們不會也不打算參考老人意見。

俗話說:「老還小」,對大多數「返老還童」的老人而言,沒有親人陪同,被送往陌生的地方,獨自應對超出認知範圍的事,內心該有多麼恐懼!老人急了,表現得語無倫次,急有什麼用?反被誤認為是精神病,縱然此時說出姓啥名啥估計也沒人信了。這時一個人站出來了,大聲喝斥,「你們想要幹啥?他是我家親戚!」看得出這人威望不低,眾人聽了面帶慚色,或自找台階,或諾諾退後。解圍之人大約80多歲,腦門左右各有個小肉瘤,他毅然把「登記、量過體溫、消了毒」的老人親自護送出村,一路上兩人相談甚歡,聊起疫情,均認為大疫不過三年,過三年必為人禍;談了俄烏戰爭,均對侵略者恨之入骨,盼望和平早日回歸。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相見恨晚的兩人不忍分開,枯藤般的四隻手緊緊握在一起,約定:明年,當疫情消失、紫薇花重開時再相聚,把酒言歡;倘若戰爭能以正義和公理獲勝的方式圓滿結束,一定不醉不歸。令人遺憾的是,老人沒問對方名字,更令人不爽的是,時至今日,戰爭越打越殘酷,多少普通家庭的孩子穿上軍裝,走向戰場深處,被迫想盡辦法奪取無冤無仇對方的生命——有的殘了,有的死了,有的正面對未卜的命運……可怕至極,而何時結束卻仍遙遙無期。

聽老人好不容易說到這裡,我全明白了,出面解圍的人是本家沒出五服的大伯,他是名退伍軍人、老黨員,擔任過教育局長,自幼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經歷過不少政治運動,挺過不少人生坎坷,最終卻沒能跨過2022年農曆春節——生命永遠定格在臘月十二,死於新冠肺炎。

該死的新冠肺炎病毒啊!你讓多少無辜的人們失去自由,你給多少善良的人們帶來痛苦,你奪取了多少人的生命啊……你不被消滅,天理難容。 說透後,我和老人沉浸在痛苦中難以自拔,長時間沉默不語。一人昂首從旁走過,自顧自沒哩頭大聲說,「我省人均存款達到五萬多元啦!俺家有7口人呢!」老人冷不防濃眉一揚,沒好氣的呵斥:「這能證明你家挺有錢?別人有沒有錢和你關係大麼!」那人一愣,繼而惱羞成怒,「就有錢,就有錢,氣死你!」老人嗤之以鼻,不屑於接話。事後悄悄告訴我,這個人就是疫情期間故意刁難自己的人,看得出也是個愛吹牛皮的人,腦筋也許缺根筋,他本意想讓人高看三分,結果適得其反,招人鄙視。我對老人的想法深有同感:都是多年的鄰居,誰家啥情況能不知道?不吹牛皮難道會死嗎?不僅丟失謙虛美德,連「實話實說」也做不到了;我對老人的做法充分理解:一個講真話如履平地,一個說實話如登高山,處於高山之巔的人對仰望山峰的人降維打擊,會剝奪充滿奴性者唯一的樂趣,顯得無情,也會拉低自身格局,試想,當哈巴狗沖人狂吠時,再厭惡,人也不能趴在地上和它對咬吧?

為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上,老人執意要祭奠我大伯,苦勸不成,只好共同爬越2里多高低起伏不定的山路,七轉八轉來到地勢平坦的祖墳。他顫巍巍站在墓前,反覆撫摸着墓碑,老淚縱橫:「老弟,你咋躲在這裡享清閒?我找得好苦,你離天堂還遠,等等我,一塊去,路上不孤單!」說後,把一瓶汾酒頃倒在墳前,我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望着騰空躍起1米多高的紙錢灰燼,望着老人迎風飄舞的山羊鬍須,深感大伯和他紫薇樹下的不可抗力失約,何嘗不是從其他角度考驗了兩人牢不可破的友誼!看來,能否成為知音和相處時間長短之間並無必然關係。遙憶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是高官、音樂家,鍾子期是為三餐整日奔波的文盲樵夫,地位相當懸殊,這影響雙方成為知音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子期就說「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裡又想到流水,子期則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道出他的心意,就是這麼神奇!兩人僅一面之緣即成就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可見,人與物大概率會遵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規律聚與散。這位老人九旬有餘,率性重諾本性不改,說明他是有堅定信念的人,更是珍視友誼的人,值得守望相助。

願人們都能毫無保留地擁抱美麗之樹、欣賞文明之花、享受質量生活,當意外和災難來臨時,合力應對。這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畢竟,海棠樹、月季、虞美人沒理由絕種,哪怕是沒皮的紫薇樹也沒理由絕種,它們在環境適宜的地方花開花謝,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給人以智慧的啟迪,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亦會如此。

平坦的公路上,一輛奇瑞轎車疾駛,後排端坐着老人,開車的人是我,目的地是老人的家…… [1]

作者簡介

筆名墨雪,原名李永生,河南焦作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