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夷陵漫語(盧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夷陵漫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夷陵漫語》中國當代作家盧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夷陵漫語

古語云:「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為「夷陵」。水到了這裡就化險為夷,山到了這裡就變成了小的丘陵,描述了古時夷陵這塊風水寶地的奇異景象,也揭示了夷陵所處的由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理位置。身在夷陵,遠離宜昌鬧市的喧囂,清靜而祥和。

一、森林公園

夷陵河心公園往東,順着松湖路約一公里,便是夷陵區小溪塔森林公園。森林公園占地89公頃,是集休閒娛樂、生態觀光、風情體驗、宗教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開放式、綜合性自然生態公園,是城區里地地道道的天然氧吧。

森林公園由兩座山圍建而成,因為是免費的,所以並沒有大門。山腳下分布着幾個出入口。上山的路,有塑膠跑道的健康步道,也有蜿蜒陡峭的石階小路。一般我們會選擇最近的那條石階路拾級而上。

公園內植被豐厚,樹木蔥蘢茂盛,灌木叢雜草叢生。各種植被的枝幹和葉子形態各異,但綠色是一樣的。放眼望去,滿目的青翠,綠意盎然。深呼吸,空氣中有着特別的清香,和着蟲鳥若有若無的嘶鳴,讓身心無比愉悅。山坡上有一些涼亭和石凳,走累的遊客,可以隨時歇腳。行至山頂,沿着遊園棧道迂迴而下,再盤旋而上,便到了另一個山頭。那裡有森林公園的標誌性建築——至喜樓。登上至喜樓頂層,便處在了整個夷陵區的最高處,夷陵風光盡收眼底。穿過至喜樓,是一大片的鬱金香花田,據說這裡是除了「生態氧吧」以外吸引遊客前來的另一大亮點。「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三月至五月間,鬱金香花海繁盛挺拔,荷花似的花朵鬱鬱蔥蔥,分外妖嬈。高低錯落,層層疊疊,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此美景,怎不讓人流連忘返?

作為宜昌城區最大的城市「綠肺」和生態氧吧,不管是平時還是節假日,森林公園都是遊人如織,絡繹不絕。一家人出來遊玩,三兩知己聊天談心,一幫老同學聚會,這裡都是絕好的據點。如今森林公園不僅是夷陵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也成為宜昌乃至周邊縣市市民鍾愛有加的後花園了。

二、三峽大瀑布

宜昌三峽大瀑布原為白果樹瀑布,是長江三峽西陵峽口新辟的以飛泉馳名的旅遊景點,位於夷陵區黃花鄉。從夷陵區小溪塔出發到景區,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其實距離只有三十多公里,只是山路十八彎,盤旋環繞,不似平原行車那麼通暢。

三峽大瀑布整條峽谷延綿數公里,峽谷內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步入其中令人心曠神怡。景區內沿途地勢相對比較平緩,一路溯溪而上,在峽谷中穿行。兩側山巒疊嶂,樹木蔥蘢,陽光透過山峰的間隙,從葉片間落下斑駁的光影。一縷縷小的瀑布從山間流淌而下,給巍峨的青山增添了些許柔和的韻致。 峽谷中段,在兩座山峰之間有一座長約百米的木製吊橋。孩子們是不會膽怯的,上去就勇往直前。碰到有調皮的男孩,停在橋中央使勁搖晃,前前後後立刻響起此起彼伏的尖叫聲。許多年紀稍長的遊客,會避開弔橋,從旁邊的山路繞行過去。

順着溪流繼續前行,走過上上下下的石階,轉眼就到了觀瀑台,遠遠的,就能看到氣勢恢宏的白果樹瀑布。主瀑布寬約數十米,清泉從百餘米高的山崖飛流直下,似銀河下瀉,水霧蒙蒙,珠璣四濺,蔚為壯觀。但是白果樹瀑布不僅僅是觀賞之美,更奇妙之處在於「穿瀑」,遊客可以從瀑布下穿過。因此,遊覽三峽大瀑布的最佳時間是盛夏,因為會濕身。從景區大門外一直到瀑布下,沿途都可以買到雨衣鞋套,當然也有很多本地的特色小吃。穿上雨衣鞋套,走近瀑布時,就能感覺到強勁的山風吹來,挾裹着無數的水珠打在身上,一下子頭上臉上全濕透了,眼睛也睜不開。順着狹窄的山道,貓着腰走進瀑布,巨大的呼嘯聲響在耳畔,背後是陡峭的山壁,眼前是奔騰的瀑布,幾米之外的腳下是萬丈深淵。穿過瀑布,回頭去看,儘管只是兩三分鐘的經歷,但那樣緊張又刺激的時刻,絕對是無與倫比的美好體驗。

「穿瀑」讓許多年輕遊客樂此不疲,往返穿行。而孩子們更喜歡的是瀑布下方的親水台。寬闊的一塊水域, 清淺透亮。陽光灑在水面,波光粼粼。買上一杆水槍,孩子們在水裡追逐嬉戲,歡樂無比。

三、夷陵正脈

高德地圖搜索我所居住的小區名,搜到的會是「夷陵正脈」。到達小區,門口石墩上「夷陵正脈」四個大字赫然在目。夷陵正脈,十足的霸氣側漏。整個夷陵區面積3424平方千米,這裡竟然是「正脈」!看來六年前千里挑一尋到的,還是個好地方呢!為何是「正脈」?度娘說,經港澳風水師確認,此地為風水一流樓盤。太高深,表示不能明了。但就小區的地理位置來看,確實是極好的。坐北朝南,背倚山丘,南邊毗鄰濱江景觀帶,出門便是河心公園

小區綠化率達到近40%,古典歐式的建築也頗為雅致。走進二期入口,回到13棟,步行大約還需要四五分鐘。好在有景可看,有聲可聞,步子倒也能輕快悠閒。蜿蜒的青石板小徑,兩側是低矮的灌木叢。透過稀疏的鐵柵欄,可以看到一樓人家的私家花園。有的做了小方亭,有的掛了鞦韆架,有青翠滿園的蔬菜地,也有艷麗妖嬈的花圃。每次走過這一段,心裡便對這底樓生出無限的羨慕繼續前行,會經過休閒區。亭台水榭,木柵迴廊,曲徑通幽,綠草如茵。若是盛夏時節,池塘邊的垂柳綠絲如絛,小鳥啾啾,蛙鳴陣陣,甚是熱鬧。

小區內樓間距很大,而且分布錯落有致,因此,樓棟與樓棟之間,全是迂迴曲折的青石板路。小路兩側是高高低低的草坪,間隙種植了許多的桂花樹、粉玉蘭、垂絲海棠、夾竹桃、石榴樹、櫻花樹等,行走其中,感覺神清氣爽。12棟與13棟樓前,是一條人工小溪,水流清淺,溪畔楊柳依依。走過木製棧橋,便進到了入戶門廳。

小區所有戶型都是南北通透。家在八樓,光線充足,高度恰恰好。偶爾來住上幾日,慵懶閒適,逍遙自在。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人至此而喜。夷陵區是巴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同時,有着「三峽門戶」之稱。除了森林公園和三峽大瀑布,轄區內還有三峽人家、情人泉、金獅洞等眾多景點。

夷陵,溫潤如玉,詩意的名字,詩意的棲居地。[1]

作者簡介

盧瓊,70後,仙桃市作家協會會員,仙桃市直小學音樂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