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奇里·特·卡娜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奇里·珍妮·特·卡娜娃女爵士,ONZCHDBEACDame Kiri Janette Te Kanawa,1944年3月6日),紐西蘭人,毛利愛爾蘭混血兒,世界聞名的抒情女高音。卡娜娃女爵集神秘與端莊於一身,其嗓音溫潤柔美,富含母性。男高音魏卡士形容她的歌聲是「一隻飄然的風箏」、指揮家蕭提則贊譽她似「春風裡浮漾的笛音」。

生平

[1] 1944年3月6日,特·卡娜娃生於新西蘭吉斯本。父親是當地原住民毛利族人,母親是來自歐洲的愛爾蘭人。由於家境清貧、生活艱苦,當特·卡娜娃生下來不久就送給人收養。養父的哥哥就是英國著名作曲家、管風琴家、指揮家薩利文(A.S.Sullivan)。 養父和養母異常疼愛特·卡娜娃,大力培養她成長。

自幼就很喜歡唱歌的特·卡娜娃,少年時就曾獲得多項歌唱比賽獎狀,並在新西蘭電視台和澳大利亞演唱。她的音樂教育就從新西蘭開始。後來,她以優秀的成績取得了新西蘭藝術會一個四年的獎學金,於1966年赴英國倫敦歌劇中心學習。在學習期間經常參與歌劇中心和英國各地的歌劇演出。從實踐演出中汲取到的舞台經驗,為她的歌唱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1970年,特·卡娜娃加入英國皇家歌劇院,首次的演出是在《鮑里斯·戈杜諾夫》中飾唱謝妮亞和在《帕西法爾》中飾演戴花少女。翌年,她在《費加羅的婚禮》中飾唱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大受歡迎,一舉成名,從此活躍於國際歌壇,成為著名的抒情女高音歌唱家。

1971年,特·卡娜娃首次赴美國演出,在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歌劇節中,飾唱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隨後又在舊金山歌劇院同樣飾唱此角色。1975年,她再度到舊金山演出時,在《西蒙·波卡涅拉》中飾唱阿美利亞和在《魔笛》中飾唱帕米娜。

1974年,特·卡娜娃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作了一場轟動歌壇的首演,她在接到演出通知僅數小時之後,便在《奧賽羅》中飾唱苔絲德蒙娜一角,並由電視直播而遐邇聞名,備受好評。在隨後的樂季中,她又唱艾爾薇拉(莫扎特《唐璜》)。同年她在倫敦皇家歌劇院首演瑪格麗特(古諾《浮士德》)。在1975 - 1976年樂季中,她首次飾唱咪咪和塔姬雅娜。後在指揮家馬澤爾(L. Maazel)指揮下,特·卡娜娃在巴黎歌劇院唱艾爾薇拉。

特·卡娜娃在歐美成名後,於1976年回到新西蘭,舉行了一系列的音樂會以及參與《藝術家的生涯》、《西蒙 · 波卡涅拉》等歌劇的演出。1977年,她與指揮家阿巴多合作,在維也納愛樂樂團伴奏下,演出R.施特勞斯的《最後的四首歌》和馬勒的《第四交響曲》。同年以同套曲目在米蘭拉 · 斯卡拉歌劇院上演。

特·卡娜娃唱歌劇成績斐然,舉世聞名,她的音樂會獨唱的水準也很高。1978—1979年樂季,她首次在世界各地巡迴舉行獨唱會,先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演出,並由電視台轉播,後赴紐約、米蘭、維也納、巴黎、舊金山和多倫多等地演唱。

1980至1982年,她在倫敦皇家歌劇院參演莫扎特的《女人心》、《唐璜》和R.施特勞斯的《阿拉貝拉》;在科隆歌劇院參演《費加羅的婚禮》、《阿拉貝拉》;在巴黎歌劇院參演R.施特勞斯的《攻瑰騎士》等。1982至1983年,她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唱《攻瑰騎士》、《阿拉貝拉》等。1984至1986年,她在巴黎演出普契尼的 《托斯卡》;在維也納演出威爾第的《奧賽羅》;在倫敦演出《玫瑰騎士》、普契尼的 《曼依 · 列斯科》、小斯特勞斯的《蝙蝠》以及莫扎特《唐璜》等。

特·卡娜娃曾拍攝過多部歌劇影片,其中包括《費加羅的婚禮》和《漂泊的荷蘭人》等。她還錄製了不少音樂錄影帶和作多次的電視演出。她還是英國廣播電合《人物專輯》節目的對象。到目前為止,已推出一部有關她的生平的記錄影片。

1981年,在英皇儲查爾斯與戴安娜結婚典禮上,特·卡娜娃應邀在教堂儀式中演唱亨德爾的神劇《參孫》中的"光輝的天使"一曲,電視作衛星轉播,全球約有 6億人收看了此節目。並為皇太后慶祝八十壽辰舉行了一場特別音樂會。1982 年,她獲封為英國女爵士。同年,她的傳記在英國出版。翌年英國牛津大學授予她名譽音樂博士學位。

在1988-1989年樂季中,特·卡娜娃為Decca公司灌錄一套全新的《曼依• 列斯科》。她還曾在美國各地巡迴舉行獨唱會,並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再次飾唱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一角。嗣後,她在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參演威爾第的《西蒙 · 波卡涅拉》。這套歌劇的現場實況演出,已由Decca公司灌成唱片。

1993年,她的歌劇演出包括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唱《阿拉貝拉》、在舊金山歌劇院唱《隨想曲》等。她亦在南美洲、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和澳洲舉行獨唱會。特·卡娜娃曾於1987年、1989年及1994年到我國香港舉行獨唱會。

特·卡娜娃在成名前(1967年)已結婚,丈夫帕克(D. Park)是位澳洲礦業工程師,夫妻相敬如賓,十分恩愛。可惜的是,倆人1997年終於分手,結束了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卡娜娃太熱愛歌唱了,她永遠把音樂事業放在第一位。經兩次流產後,她收養了一雙子女(特·卡娜娃本身也是養女)。

特·卡娜娃的唱片多由Decca和Philips公司錄製,有歌劇、有神劇、有藝術歌曲、有聖歌、有流行歌曲,包羅萬象,種類廣泛。以下數款較有代表性:

比才《卡門》、普契尼《托斯卡》、R.施特勞斯《阿拉貝拉》、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勃拉姆斯《德語安魂曲》、康泰盧貝《奧弗涅歌曲集》、流行歌曲《藍天》、雷偉 《窈窕淑女》、古諾《浮士德》、馬勒《第四交響曲》、莫扎特《唐璜》、舒伯特《聖母 頌》、伯恩斯坦《西城故事》。

特·卡娜娃的音質清脆甘美,色彩豐富柔潤,音量不大,卻充盈着強烈的音樂感召力。她唱歌劇用聲非常明智,不一味追求聲音的戲劇性,更不恃聲凌人,而是以抒情的嗓音,豐富的色調,敏銳的樂感和深摯的情感來飾唱不同時期、不同性格的不同角色。如卡門、托斯卡、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瑪格麗特等,聲音造型有別,音樂形象鮮明,充分顯示了她那極好的聲音可塑性。曲曲動聽、聲聲悅耳、曲盡其妙、令人陶醉。特·卡娜娃在音樂會獨唱方面,也很出色,用聲精緻, 形態生動,具有室內樂的特色。她唱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抒情真切,詩意盎然,具有一種高雅的意境。我聽過她在香港的獨唱會(1987年8月3日),她那美妙的歌聲和優雅的儀態,實在迷人。她唱流行歌曲,則採用一種介於說話與歌唱之間的說唱唱法(Sprechstimme)和半聲唱法(Half Voice) ,發聲自然,聲調輕鬆,語氣生動,音樂流暢。她那種似唱非唱、似歌非歌的運腔,很是妙趣,不同於一般歌星的流行(Pops)唱法。如《藍天》中的流行歌曲,用聲少,格調好,給人一種美感。 不過,遇到高聲區的音,她仍然以美聲唱法唱出,但又不同於歌劇唱法。這是特·卡娜娃的另一種聲音,聽來別有一番樂趣。

集歌劇、音樂會、電影、唱片、流行歌曲於一身的特·卡娜娃,多才多藝實力非凡,為當今國際歌壇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實是難得之才。她將於2010年在科隆歌劇院出演《攻瑰騎士》後,正式退出歌劇舞台。

相關影片

Dame Kiri Te Kanawa - "I Dreamed a Dream" - "Les Misérable"
Kiri Te Kanawa & Jeremy Irons - 'My Fair Lady' in Concert
Kiri Te Kanawa - 'World In Union' Music Video
Rugby World cup anthem - Dame Kiri Te Kanawa version

參考資料

  1.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奇里·特·卡娜娃KiriTeKanawa,新浪朝來寒雨的博客,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