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奮銳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奮銳黨(Zealotry;希伯來語:קנאי, קנאים‎;kanai)又名熱烈派,是第二聖殿時期之組織,主張反抗羅馬帝國對以色列猶太人的統治,目標是把以色列的外來者驅除出境。

《聖經》中的「聖人」是被神從世界中挑選、不屬世界、不沾染世俗的一般人[1]。儘管在基督教早期歷史認可聖人需要顯神跡[2]的記錄,而當代基督教也常以這點作為聖人的標準。但實際將所有信耶穌的人都稱聖,並非一些特別有異能的人。

簡介

詞彙「奮銳黨」在希伯來語中是kanai (קנאי,複數,קנאים (kana'im)),即他們對上帝十分熱忱zealous。詞彙的延伸是希臘語ζηλωτής ,「效法者,狂熱崇拜或追隨者。」

約瑟夫斯的《猶太古史》稱在當時有三大主要派系,即法利賽、撒都該、艾賽尼派。奮銳黨被稱之為「第四大派系」,有加利利的猶大(或加馬拉的猶大)和法利賽的撒度在第六年成立,反抗徵稅改革。他們「基本上認同法利賽的教訓;但對自由十分嚮往,稱上帝是他們唯一的主宰和君主。」(18.1.6)

根據《猶太百科》中的奮銳黨條目:

「 根據約瑟夫斯("B. J." ii. 8, § 1; "Ant." xviii. 1, §§ 1, 6),大多數作家認為奮銳黨是加利利的猶大建立的第四大派系(見Grätz, "Gesch." iii. 252, 259; Schürer, "Gesch." 1st ed., i. 3, 486)。這種觀點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加利利的猶大的父親赫齊卡亞已經組織了「好漢幫」來反抗大希律("B. J." i. 10, § 5; "Ant." xiv. 9, § 2),這是在希律統治時期,里奮銳黨系統性的宗教和行刺行動相隔不遠。 」 也有與之相反的辯論:此派系沒有所期望的明確標誌(在66-70/3的戰爭前)。在羅馬總督彼拉多執政時,奮銳黨已經常衝擊羅馬人,羅馬皇帝卡里古拉即位後(37-41)成為「羅馬與猶太的第一次公開衝突」,但在第六年普查和塞揚努斯(早於31年)前就已經出現跡象。

猶大的兩個兒子,雅各和西門,都參與了起義,並被台比留·亞歷山大處死,後者在46-48年任猶迪亞巡撫。

當羅馬要求崇拜皇帝時,猶太人進行大起義(66–73 CE),但最終失敗。奮銳黨在66年領導起義。他們成功奪回了耶路撒冷,並堅持到了70年,羅馬皇帝韋斯巴薌的兒子提圖斯攻陷城池,摧毀了聖殿。

奮銳黨反對羅馬統治,用暴力手段打擊羅馬人和希臘人。另一派系是刃首黨,他們掃蕩猶太居住區,刺殺叛徒及奸細,並且呼籲猶太人團結,煽動猶太人反抗羅馬人。約瑟夫斯用黯淡的畫面描述了他們的行動,並稱在聖殿被毀前,他們用「恐怖統治」。根據約瑟夫斯,奮銳黨追隨吉查拉的約翰,在加利利地區反抗羅馬人,逃跑,來到耶路撒冷,將當地人帶入狂熱狀態,導致聖殿被毀。

視頻

奮銳黨 相關視頻

宗教極端:被宗教極端思想扭曲的人性
打擊宗教極端分子是為更好保護合法宗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