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奎星閣,位於丹稜縣城中心地位,屬奎星街一段。始建於清乾隆重元年(1736年),後毀於戰火,於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1988年將古閣修葺一新,重放光彩。

目錄

基本情況

奎星閣閣基占地196平方米, 基寬14米。由須彌座、閣身、寶頂三部份組成。高29米,為四重檐八面體攢尖式木結構建築,青灰簡瓦屋面,維修後改為琉璃瓦。檐額、瓜頭、撐弓等均精工雕飾。全閣用八十柱,層層設梯,可登頂觀覽全城。底層用八檐柱、八廊柱、八金柱構成主體,其中,八金柱貫通閣身,每層構架迭次向內縮收一個步架到第四層,接底金柱則成為檐柱,故另設八根金柱,該金柱在山檐重力下起槓桿作用,將其挑起,使之微微離地,成為「真武閣」式的「懸柱」建築,這是奎星閣的建築特色之一,而奎星閣八面寬度互不相等,又是該閣的又一建築特色。

奎星閣原是封建社會樹立文風,藉以標誌文明的建築,現今已成為仁壽縣城的一大歷史景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古建築[1]。登樓四望,仁壽新老城池盡民眼底,令人心曠神怡,與"休閒長廊"遙相呼應,兩相對出,形成縣城景點一絕。   

景區級別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2]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奎星閣 相關視頻

奎星閣
羅江100·奎星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