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套雀兒(田機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套雀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套雀兒》中國當代作家田機耕的散文。

作品欣賞

套雀兒

飄飄灑灑的雪花兒,一場接着一場的下,「瑞雪兆豐年」,滿眼是豐收景象,村裡的老年人常常會挺起腰來這麼說。這是個十里八鄉公認的好村子,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儘管門前的山不算高,水也是一股從東到西名不見經傳,成天只知道嘀嘀咕咕、嘁嘁喳喳的溪流。可也依稀可辨,這裡曾經有過的輝煌。

在山頂頂的腦包疙瘩兒上,遠瞭四周風光已悄悄地爬到了你的眼皮兒底下。不遠處,用七長八短檁子般粗的木頭,搭成一個直抵雲霄的三架架,那是引航標識。有時能聽到飛機的嗡嗡聲,屁股後面總會丟下一道道霧氣騰騰的白煙。這兩個地方,小時候經常會結伴來耍。

時間追溯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盼着下雪的是那些三五成群、一幫又一幫的愣頭半大小子。現在才知道,套雀兒的道道居然有那麼多,想要精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製作索板兒可是個精細活兒,「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挑木板、揪馬尾、搓索和錐索,數來數去沒有一件是好做的營生

挑木板要軟硬適中薄厚均勻。木板如同蓋房子扎的根腳兒,根腳兒扎不好就會影響套雀兒的效果。往往最讓人尷尬的是,挑來選去也沒一塊像樣的木板。最後也只能去撿村西頭掛着刻有七、八家老祖宗姓名的鑄鐵廟鐘的老榆樹上掉下來的木頭不浪,左劈右砍,筷子裡拔旗杆來充數。

揪馬尾是一件讓半大小子最亢奮的事,既能拔到一根根精神抖擻、出類拔萃的馬尾,又不讓馬踢傷掛彩,猶如語文、數學考了雙百一樣,激動的心情無法按捺,久久不能平靜。飼養院裡有一大溜棚圈,裡面的馬,匹匹膘肥體壯,拉車、碾場這些力氣活兒全等着它們,待遇也理所當然的好。棚圈裡只顧低頭在槽子里吃草料的馬,時不時還把露在棚圈外的大尾巴甩上一甩,感覺是在炫耀。這可樂壞了那幾個蓄謀已久的半大小子,憑藉屢次得手的經驗,輕輕鬆鬆就能搞到一大綹馬尾。

抽出一根馬尾來,為牢固結實,中間打個結。在打結處對摺成兩根並預留個小眼,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摁住分開的兩根,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左搓右捻,就這樣,一根根索夢幻般地冒了出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擔心索散股,末端再綰個小圪垯,從預留的小眼中紝過去,索就做成了。

[1]

作者簡介

田機耕,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