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州小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州小道》是200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松尾芭蕉。本書記述松尾芭蕉與弟子河合曾良於元祿2年(1689年)從江戶(東京)出發,遊歷東北、北陸至大垣(岐阜縣)為止的見聞。[1]

內容簡介

《奧州小道》描寫的是詩人1689年六個月的行程,從東京(當時叫伊豆)向北,再向西,穿過日本的主要山脈,到達日本海邊,轉向西南和南方,再次跨越日本的山脈,最終到達大垣(離今天的名古屋不遠)。在這次旅行中,詩人步行穿過了今天看起來依然崎嶇難行的遙遠鄉村。

《奧州小道》記述作者與弟子河合曾良於元祿2年(1689年)從江戶(東京)出發,遊歷東北、北陸至大垣(岐阜縣)為止的見聞。顧名思義,文中多以自然風貌、風雪花鳥等為描寫對象。

1689年二月下旬,芭蕉由曾良陪同,從江戶出發,徒步走過關東、奧羽、北陸,經日光、白河、松島、平泉、尾花澤、出羽三山、酒田、泉瀉、雲崎、金澤、福井、敦賀,九月到達大垣,然後又繼續去了伊勢,行程2400公里。

作品鑑賞

芭蕉最喜歡的地方莫過於「日本三景」之一,號稱「佳境甲扶桑」的宮城縣松島了。他對松島有這樣的描述:說來老話,松島佳境甲扶桑,不遜於洞庭、西湖。海水深入東南陸地,形成海灣。灣內三里,澎湃如浙江潮。島嶼無數,高聳者昂藏倚天,低伏者匍匐波面。或雙層重疊,或三層架壘。左面分斷獨立,右面連續相連。如負如抱,愛撫兒孫。蒼松濃綠,因海風吹拂,枝幹虬蟠,仿佛自然天成,妙不可言,此景窈深幽眇,若美人濃妝淡抹之玉容,此乃遠古神代大山祗之所為乎?天工造化,誰者能形諸筆墨以盡其妙。

最後他又說:余難以成吟,欲眠卻無法入睡。終究芭蕉在這次旅途中沒有為松島留下任何俳句,倒是曾良寫了一首:杜鵑聲聲鳴松島,應向白鶴借羽毛。後來芭蕉曾經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關於松島的俳句:松島啊,松島呀松島(松島や ああ松島や 松島や)。讚頌松島的無法言傳的美,但有學者認為這是後世的狂歌師田原坊所作。

芭蕉在奧州小道中着重描寫了以「寂」為核心的思想,並討論了人對自然的歸屬感。他在開篇就寫道「積日羈旅,漂泊為家」,表達出了他對身世的感慨和對旅次的執著。奧州小道是一次精神之旅,仿佛佛門弟子的雲遊,將塵世拋諸身外,隨風漂泊。不過芭蕉的旅程也有實際的一面,他一路上靠傳道授業籌集盤纏,而且散居各地的蕉門弟子都樂於款待這位大師,並且聆聽他講解詩藝。甚至還有人認為,生於忍者之鄉伊賀的芭蕉實際上就是忍者,奧州之旅其實是德川幕府派遣的搜集情報任務。當然這只是一說。

雖說有這樣現實的糾葛,但讀者仍然能從芭蕉的散文和俳句中感到他「陶然忘機」的心情。佛教詩人宮澤賢治曾經評價說:此集的作者,仿佛就是日本的靈魂。

中文版本

現在國內有幾種比較流行的版本,一個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推出「東瀛美文之旅叢書」中的奧州小道,由鄭民欽先生翻譯。另有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奧州小道,由閻小妹、陳立衛譯註。

作者簡介

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俳句詩人,被稱作「俳聖」,也是著名的隨筆家。芭蕉的作品,除了為數眾多的俳諧外,還有許多優秀的紀行文注一和俳文注二等隨筆。

視頻

奧州小道 相關視頻

《人民文藝》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長張永生專訪
河北教育出版社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

參考文獻

  1. 奧州小道,豆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