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Osmanlı İmparatorluğu,(1299年-1922年)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軍事帝國,國名來自創立者奧斯曼一世,以伊斯蘭教為國教。[1]

「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

「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2]

奧斯曼土耳其人源於西突厥烏古斯人的遊牧聯盟。自中亞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

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

征服者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二世(一次任期 1444-1446;二次任期 1451-1481),經常被人們直接以外號「法提赫」(Fatih )征服者相稱。他21歲的時候已能指揮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3]

1453年5月29日,攻克君士坦丁堡,從而滅亡了延續一 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國。穩固了帝國作為歐洲東南部及地中海東部地區霸主的地位。以希臘文化為主導的東羅馬帝國,千年國祚就此滅亡。至此,整個希臘籠罩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將近400年。被希臘視為國恥。

奧斯曼帝國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把這個城市改為 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使帝國成為一個地跨歐亞的國家,從此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直至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4]

蘇萊曼大帝黃金年代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國力鼎盛,為奧斯曼帝國的文藝事業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土壤。蘇丹本人也崇尚文學藝術,他在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珀皇宮內資助了數十個藝術家和工匠團體,僱傭了來自各國超過600名藝術家。

蘇萊曼詩歌造詣頗高,甚至專門取了筆名「穆希比」,他的一些詩句至今膾炙人口,成為土耳其通行的諺語。

蘇萊曼通曉五種語言,在他的扶持下,奧斯曼帝國的文化藝術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蘇萊曼一世之於奧斯曼帝國,其成就和地位可類比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帝王。[5]

鬱金香時期

蘇丹艾哈邁德三世(III.Ahmed )在位期間,是盡情享樂的時期。

在此之前,土耳其人凡事都以宗教眼光審視,偏重後世而忽略今生,在此時期舉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庶民庸奴都想及時行樂,忘卻長期戰亂之傷痛。這樣的安逸享樂時期,引發保守派及貧民的不滿[6] 1730年,在巴耶西特(Beyazıt )浴室為客人洗澡的阿爾巴尼亞人帕特羅納(Patrona Halil)登高一呼,暴動逼退艾哈邁德三世,並擁戴馬哈茂德一世(I.Mahmut)繼任。

第一部憲法草案

奧斯曼帝國的沒落,可說是帝國現代化的開始。[7]

1876年11月23日頒布第一部憲法草案,為國民建立自由、平等的概念,相信君主立憲制能解決帝國社會不穩的問題。

1912年向奧斯曼帝國宣戰

1912年,時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四個東正教國家──希臘、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向奧斯曼帝國宣戰,此戰亦稱為的黎波里戰爭的黎波里(今日利比亞北部沿海城市)。

義大利政府以其於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為藉口,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駐軍的黎波里,遭拒;於是在次日向土宣戰,其後土耳其戰敗後,雙方簽訂了洛桑條約。[8]

一次世界大戰中敗於協約國之手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等同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憑藉著強大工業力量的衝擊。

1915年,加里波利之戰,始於一個英國法國聯盟的海軍行動,目的是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占領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在土耳其此戰稱為恰納卡萊之戰,近十一個月的戰鬥後,土耳其軍隊頑強抵抗,英法聯軍最終慘敗,同時參戰的澳新軍團也損失慘重。

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簽訂的一項條約,屬於1919年巴黎和會系列條約的一部份,內容主要為削弱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及國力,側重協約國(尤其是英國、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利益的不平等條約,對奧斯曼帝國十分苛刻;由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對條約作出了否定,並與依據條約佔領小亞細亞的亞美尼亞、希臘和法國軍隊戰鬥,是為土耳其獨立戰爭。[9]

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國民運動,成功推翻蘇丹的統治並放棄了大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積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10]

這是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最後戰勝,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政權。

參考資料